【从铁杆技术派到纯粹价值派】
每个人在投资过程中都会经历思考和转变,能具体谈谈你的吗?
我最早入行的时候,是自己画技术图表的不折不扣的技术派。1997年我跟我哥借了两万块钱做股票,完全依照技术分析的思路做股票,3年后两万变成了5千。因为这个我跟他打了好长时间的游击战,他回家我出门,他出门我回家,因躲债心理不好意思面对他。这个事情给我很深的触动,心想:我在技术分析上那么用功而且水平也还可以,为什么还会输成这样?另外,我也注意到,虽然我认识的人不多,但其中做技术分析的是很少有钱的,而基本面投资派中身家上千万的很多。我隐约感觉到技术分析可能赚不到钱,别人能不能赚到钱是别人的事儿,但自己赚不到,因此萌生了转做基本面分析的想法。当时的计划是用3年时间去学习基本面研究,完成转型,那个时候刚好但斌也在人生的低谷中,同样在向价值投资转,我们两人的交往从那个时候开始比较紧密了。不过老实说,在最初我们还是抹不掉技术分析的痕迹,试着用基本面结合技术面,就像现在有些人说的巴菲特结合索罗斯,但后来发现还是不适应。2003年到2005年期间,用基本面结合技术面来做决策吃了很多亏,2005年时就彻底放弃了技术分析。在彻底皈依到基本面投资之后,我帮助哥哥做投资,从不到10万的本金做到现在接近100万,算是连本带息地还了当年的欠债。其实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亲朋好友实现财富自由,本来就是我选择投资行业的目标之一,现在也算是实现了。
除了帮助亲友实现财务自由外,选择投资作为职业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
这个原因是在不断变化的,1997年的时候纯粹是为了赚钱,但在从事这个行业的过程中慢慢地打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做技术分析师时,经常给大户上课,看着他们敬仰的眼神,觉得很有成就感,而技术分析本身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再之后就不需要原因了,因为投资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过去这些年对你帮助和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带我入门的是但斌,影响最大的是巴菲特。我虽然很早就知道了巴菲特,但深入研究他却是从2005年才开始的,2005年、2006年时把能找到的所有的股东信都看了三五遍,知道了为什么在这个行业他能够这么成功。后来又萌生了去奥马哈见见他老人家的想法,2014年去了一次,今年还要去,未来每年有时间都要去。他是神,真的是神。我希望他长寿,能活到100岁,这样我可以多向他学十几年,有他带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2014年从奥马哈那儿回来后有什么启发?
参加巴菲特的年会给我很大的震撼:第一,看到巴老和芒格两个80岁高龄的老人,喝着可乐,在现场有礼有节地回答问题。我就想:我怎么才能达到那种状态呢?第二,两三万人一起参加这个聚会,很多人是携家带口去的,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我们做一个公司什么时候能有这种聚会?想想这两位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呢?我想我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从奥马哈那儿回来之后,我很坚定地重组了公司,找了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
坚持这种投资方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最大的困难来自市场的干扰和内心的认识能力,包括对情绪的把控。老段可以很潇洒地天天去打高尔夫,挣了很多钱,我现在还没办法做到这么潇洒,天天像卖小菜一样。不过总起来说,这种方法比其他流派还是好很多,其他的折腾来折腾去还亏钱。
关于逆向投资,不知你怎么看待比尔米勒的事情?
2008年我跟几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比尔米勒押注花旗和雷曼,巴菲特押注富国和高盛,前者倒闭了而后者赚了大钱。比尔米勒是做垃圾股发家的,人会有路径依赖,他过去屡次都赌赢了,这次依然是在赌,虽然这个下注不是没有道理,但没想到美国政府真敢放弃雷曼。而花旗过去那些年分分合合,并没有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你无法想象逆着大势去赌这种公司的风险有多大。巴菲特的那两家公司,富国是他很久前就持有的,高盛的文化巴老也是非常了解的,他关注了40年,一旦有机会,就下重注。
做逆向投资,企业的质地是我们真正要去关注的,低的价格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企业第一位,价格第二位。在A股市场也有很多人愿意做垃圾股,但我不做。在20世纪90年代我买过100股粤金曼,后来公司消失掉了,另外一家公司深金田也是这样的情况,虽然我买得少,损失不算多,但教训是深刻的。
【我们是运动员而不是教练】
你几年前出版过一本名为《寻找伟大的企业》的书,记录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调研和会议资料,谈谈你对上市公司调研的看法吧。
我的调研经历是从在珞珈投资工作时开始的,当时用1年的时间跑了110家上市公司,几乎一直在路上。我的习惯是在调研之前尽量多看资料,准备好问题清单,调研完当晚把纪要整理出来。那会儿经常是两三点钟睡,六七点钟起来,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但不疲倦,反而觉得很幸福。调研时我通常会关注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风险点、管理层是否对公司现状有清晰的认识等。当然管理层所言是否属实只能以后验证,一开始姑且认为他们说得都是真的,半年之后再去审视。另外,在调研中我会刻意保持跟管理层的距离,不然不容易客观理性。我把你当朋友看我就不会问不该问的事情,你把我当朋友看就不会告诉我不该告诉的事情。信息披露必须要遵守一些法律、法规,我们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公开信息,不搞内幕消息。
你已经有了这么多年积累,现在还需要那么勤奋吗?
还是需要的。我们要把自己定好位,我们是运动员,不是教练。教练不用天天练,运动员每天都需要刻苦训练,不管是姚明还是林书豪。有句话说:成功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在投资里1%是理念,而这99%的汗水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谈谈你比较擅长的行业吧。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没有5年以上的跟踪,不能说对这个行业有了解。我跟踪茅台这么多年,到2010年才敢说了解了白酒。所以我还不敢说哪个行业是我“擅长”的,只是酒精饮料这方面算是有一点认识吧。我曾经想扩展到金融、保险、银行,但目前觉得看不懂,还是先退回来了。除此之外,地产懂一点,能源和煤炭也懂一点,2009年开始花了3年时间来积累医药,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现在想去看看TMT。
简单说说酒精饮料吧。
茅台和五粮液当然是最好的,古越龙山我也买了一点,最近把青啤和张裕从组合里剔除出去了。剔除张裕的原因是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不喝它的酒了,事实上整个红酒行业我都pass掉了。
为什么看好古越龙山这种黄酒企业呢?
我认为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会改变,无酒不成宴,喝酒是个气氛。然而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未来的趋势会是少喝酒喝好酒,不会再像之前的人那样拼酒。黄酒的保健作用是有的,而且也是民粹,过去尽管只在江浙地区比较流行,但应该是能够慢慢地做到全国化的。
【性格剖析、未来展望与切实建议】
你认为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具备哪方面的品质?你的性格中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诚实、正直、守信,最主要是正直。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做到这几点。另外,乐观也很重要,不是乐观派哪敢在4毛钱的时候买东西。上面几条我认为我都是具备的。另外,我自认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和别人交往时很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
那么你性格中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呢,如何克服?
我最大的缺点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反对意见。比如我以前很喜欢华侨城,如果有谁说华侨城不好,我就会跟他急。刚愎自用的后果是会一厢情愿地去维护一些未必正确的东西,这样违反了价值投资的客观理性。怎么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很简单,亏钱了,大家不理你了,自然就会想办法去克服了。人一定要摔跤摔得很惨,才能明白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可否谈谈对我们国家未来的一些宏观看法?
在我们有生之年,中国可能都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当然,我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是中国曲折的程度可能会比较高。中国未来最大的风险和机会都是政治,没办法,国家从成立到目前是畸形的,党凌驾于国家之上不可长久。我之前可能有些悲观,不知道出路会在哪里,但现在没那么悲观了,因为有微博,微博就是希望,微博会救中国。
你对微博的评价这么高,有没有买一点新浪的股票?
微博是好东西和新浪值得投资是两件事,因为微博好就去买新浪,不就很傻吗?微博还没赚钱,新浪又那么高估值,为什么要买呢?国内投资人喜欢看到事件性的机会去投,真正的价值投资是所有要素都具备了才投。我在新浪跌到48美元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要买一点,但最后还是说服不了自己,没有下手。
给个人投资者一些建议吧,请区分老中青三代人。
年轻人要好好学习。走我们的老路,先打好基本功,拿点小钱去尝试,可以学技术分析、趋势投资,可以跟庄,这些我们都干过。只有在试过、对比过之后,才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中年要养家糊口了,就别去盲目地试了,长期持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好公司或是投资指数都行。最好是投指数,因为最终指数是要向上的,肯定比把钱在银行要好。我不主张老年人自己进行投资,股票总归是波动的,年老了要保重身体,尽量健康快乐地多活几年,在资本市场折腾恐怕不利于身体健康。有钱的话可以考虑委托专业机构做家庭理财信托,为下一代锁财。
哪些公司值得中年人长期持有,并足以养家糊口?
这个有很多,像茅台、五粮液、同仁堂和中国神华这些,放10年都可以高枕无忧的。事实上我们投的大部分也都是这种消费、医药和能源行业的,不依赖于政治与环境的公司。
可以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吗?书籍或是杂志。
巴菲特每年的致股东信是最好的读物。另外,所有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分析巴菲特的书籍都可以看,包括你们的《奥马哈之雾》。我自己目前最爱读的书是《穷查理宝典》,它更多地教我怎么做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更重要的是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给自己做减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