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3期:玩转余额宝
11794100000008

第8章 盘点2013年五类理财产品

江南愤青,专栏作者,发布于2013/12/23,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5564897980/26745421

这个命题太宏大,说实话,虽然我自己是做投资的,但是我对理财也属于门外汉。所有的闲钱,都扔在货币基金身上,这个真是没办法,因为别的都不敢买。我国投资渠道狭窄这个事情,的确是真的,所以就这个年底理财非要写点个人意见的话,会很尴尬,写得不对,大家请海涵。

第一,如何看目前年底高企的银行理财,这个事情,我个人感觉每年季度末、半年末、年底,银行陷入拉储大战是必然的事件,这个事情,年年如此,都要搞得鸡飞狗跳的,没啥新奇的,只是由于经历过了今年6月份的所谓银行违约事件之后,更被公众关注罢了。这个事情要解释清楚,其实难度很大,我6月份有篇文章《也谈钱荒》,大概地解释了下根本性原因,只要我国的银行一直没有所谓的破产制度,银行准入的门槛一直不降低,然后我国的独立性的货币发行机制不设立,这个事情,永远是没有办法根治的,而且还会愈演愈烈,直到哪天全局性爆发而已,是个不断病入膏肓的过程,现在来看,的确好像也是情况越来越恶劣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度也是挺高的,只是因为短期内,各家银行都还能倒逼央妈释放流动性来拯救,所以,短期内可能问题不会特别大,还是属于相对安全的理财方式,这个阶段完全取决于央妈啥时候下定决心要舍得孩子死掉一些为止,这个预判时间三年内可能不太会,还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吧。所以,大家真有闲钱,投资这个还比较靠谱,尤其年底到了,投资起来还是更划算的,但是考虑到不确定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个人建议还是选择几大银行吧,小银行和激进风格的股份制银行,我看还是算了,谁知道哪天就给他妈捅个篓子,要救也救不了。

第二,如何看待货币基金,今年余额宝所做的事情,最大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将在我国存续了很多年的货币基金,正式推到了大众面前,使得以前银行藏着掖着一直不愿意推向大众的货币基金,正式向屌丝们拉开了序幕。

由于货币基金的高安全性加上基金公司推出的T+0制度,使得货币基金基本可以替代存款,虽然两者并不是一样的东西,但是从效果来看,近乎于替代品了,余额宝以其极为便捷的适用性和极为猛烈的PR宣传方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终于开始了。各种宝集体面世,造成的结果是货币基金替代存款的趋势极大提前,这个反映的其实是倒逼了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提前到来。

从理财角度来看,使得大量的屌丝都具备了理财的机会,一元理财成为了现实;从社会角度来看,也倒逼了之前银行一直不愿意推行的货币基金,也到了不得不推行的地步,建行版的余额宝的推出,反映的是银行应变的方式,因为银行不推出的,钱都会留到别人的货币基金上去了,只能这么做。而且因为余额宝是余额管理的概念,我很早就提出过,能打败支付宝的余额宝的产品,只能是余额比它大的机构,想来也就只有银行了。无论便捷性和安全性,银行的余额宝都会比支付宝的余额宝要高,但是这个替换是极为惨烈的,因为银行的吸储成本大幅度提高。

存款的货币基金化,美国在很早前就实现了,我们现在看来也要开始了。跟业界对这个事情的一致好评来看,我个人看法还是不同的,因为确切地说,由于货币基金最终投向还是到同业资金等相对稳定的市场中去,最终反映的实际上是银行业的整体吸储成本的抬升,而我们说,存款必须在最终贷款出去之后,才能创造效益,否则对银行来说就只是负债,那么在贷款领域来看,因为无人可以跟银行抗衡,所以,存款的利率抬升,最终迫使的是我国的银行的贷款端利率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反映为市场实体企业的成本在大幅度抬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反正最终羊毛、羊肉都出在羊身上,我国的实体企业就是那只可怜的羊,被压迫的基本无法生存了,奄奄一息,还不知道能被宰割多久?

貌似扯得有点远,总结一句话,货币基金,本质是替代临时的、闲散的、随时可以用的存款,便利性是第一位,而且结果来看,收益其实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你别费劲去选了,选来选去的,好的坏的,大概也就差个百来块钱而已。至于什么专业的七日收益率,还是什么万分收益额,都只是代表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任何的业绩,现在好未来一定好吗?不清楚。这个就如同你选老公一样,千挑万选弄到最后,还不如随便闭着眼睛挑一个好。

第三,如何看信托产品,信托产品,由于过去一直是刚性兑付,加上经济形势很好,成就了信托过去一直的高收益、低风险的口碑。但是好景估计不在了,经济形势目前看来继续维持高位运行难度很大,实体经济也不是那么好。维持高收益的来源现在在降低,更关键是过去的很多项目,风险在不断暴露,使得信托公司要维持刚性兑付的难度在不断增加,我自己感觉弄不好今年刚性兑付这个命题基本会被打破,总有信托公司是兑付不了的。

事实上,信托的刚性兑付一直是个伪命题,投资哪里有无风险一说啊,既然是投资,必然是有风险的,高收益的背后必然是高风险,人为的强制的要求风险必须信托来承担,最终搞死的必然是信托公司本身,这弄得最后就又成为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反正信托产品,我是从来一直不敢买,各位真要买,唯一的建议就是别买太多,要买就买有能力刚性兑付的大的信托公司吧。

(这个大家可以去看下我去年写的《也谈信托高速发展下的隐忧》,基本阐述了信托的运行过程中的悖论。现实在上演我所预言的结果,几乎一致。)

第四,如何看P2P的高收益投资产品,这个就真没啥好扯的了,P2P的产品目前看来就是民间高利贷的网络版,杀熟变成杀生的游戏,弄个千把块钱玩玩,还行,真要投资个几十万,那真算了,风险太大。

让我看,还是让这些P2P公司,先大战个几年,淘汰选出有口碑的P2P公司再说吧,现在谁是英雄,谁是狗熊,都是靠忽悠,靠媒体,靠宣传,谁都不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好,倒掉的P2P一定比不倒掉的P2P要差,差在哪里?你能看出来吗?看不出来,唯一的区别就是倒掉和没倒掉而已。这种没办法自证清白的事情,都属于空白地带,还是远离比较好。

现在的P2P有几百家,在这英雄辈出、群雄混战的年代里,今天你是大王,明天我是英雄,我们还是当个看客,穿一袭黑色风衣,在边上看着他们打来打去比较好,没必要上阵去。

很多人也扯到P2P的模式到底怎么看,我这里简单点补充个观点,P2P的模式,全球来看,就是个婚姻介绍所,通过互联网的工具,让想结婚的男女双方都到一起来碰面,但是谁选择谁,谁跟谁结婚,结婚后离婚不离婚,那跟P2P平台没关系,因为P2P没这个能力,来担保你们一定能结婚,而且不离婚.现在中国版的P2P模式,都是做了一道信用附加说,我来保证你们一定能结婚,一定不离婚,结果人来了很多,但问题是他们怎么来做这个担保啊?你们信吗?我是不太信。所以,只有回归到正常的平台模式,P2P才有生存空间,否则就是做得越大,背后的风险越大。

第五,如何看债券、股票等二级市场的投资,这个命题难度太大,给不了答案,太依赖个人能力了.其实,我自己感觉随着发行体制的变化,我国的二级市场将越来越不适应散户参与,以前的股市是个脑筋急转弯的市场,也可以说是个赌博市场,那是因为股票供给有限,而市场资金流动性泛滥,导致了好公司、差公司都被资金推着往上走,要表现差异就主要体现在概念和炒作上。

而一旦发行体制改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股票会进入二级市场,可能会走到决定股价的最终是公司的基本面推动,原先的所谓技术分析也好,概念炒作也好,都会退回到对公司的真正价值的判断上,这个是需要有专业的研判能力,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不是你每天盯着图标就能反映出来的,大量的不具备投资能力的,哪怕你再有钱,你也只是个散户而已,都会被压迫出这个市场,最终还是机构为主,投资股市,你除非真的脱变为一个真正的投资人,否则,没多大机会。二级市场的变化,最终可能为公募基金迎来了较好的发展空间,这个倒可能是真的。买股票不如买基金。公募、私募都可以考虑,过去它们未能体现业绩,很大程度是大环境所致,在整个制度变革的时候,它们肯定更有优势。

就差不多这么个情况吧,其实我一直想讲的一点是,所谓理财,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财可理,没多少钱的情况下,你再怎么折腾来折腾去,一年也就差个千把块钱,撑死了,弄得不好,赚不到钱,还亏上不少。

从过去的实践来看,期望通过理财来改变生活状况的可能性真的很小,最终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努力赚钱是第一位的,理财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别被谁今年炒股翻了多少倍,投资什么赚了多少给忽悠了,即使是真的,我也可以确定地说,你没那人品有如此好的运气,哪怕你能力再比他强,也没用,这个世界,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是人品。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要想明白的最终是我们的生活要什么?然后根据我们所要的再想如何做投资,反正我自己的想法是,投资,第一投资自己的身体,勤奋锻炼身体,吃好喝好,才能死的时候,不白死,吃过,喝过,玩过就行了。第二投资家人,让家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那你才能吃得开心,喝得开心,玩得开心。第三投资朋友,多跟朋友打打球,聚聚会,身心健康,以后都是财富,万一有个啥事情,朋友都会来帮忙。第四个层面才是投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