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龙贯九天
11488700000002

第2章 黄巾之乱起 王子炎出师

冬日严寒,天降一场大雪,整个大地银装素裹,皑皑白雪点缀着万里河山,仿佛这乌烟瘴气的王朝是那么的无暇。“咔吱”一根苍劲的松枝被积雪压断,这根断了的松枝,如同当今的东汉朝廷,那积雪就像宦官外戚,东汉王朝终有一天会像这松枝一般,不堪重负,堪堪折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不堪重负东汉王朝再一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之乱。

汉灵帝建宁年间,疫病流行。张角得南华真人所赠《太平要术》,南华叫他救民与水火,可是他心怀大志,要推翻腐败的东汉,于是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和张宝,前往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借治病为名,进而开始传教活动。

汉灵帝熹平年间,张角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不久之后,太平道信徒便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张角把他们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张角相约信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自称“天公将军”,它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冀州起事,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太平道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兵祸四起,民不聊生。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以大将军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训练士兵、召集义军。譬如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投靠校尉邹靖讨贼立功。

当世大儒卢植官拜中郎将,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同年,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响应张角。

黄巾军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百姓退避三舍,当然,兵祸依然波及到了阳翟。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阳翟三峰山可谓景色宜人,山间郁郁葱葱,苍翠的绿树,一眼望去,使人心旷神怡。再往上看,峰峦叠嶂,险峻异常,隐隐透着萧杀之气。就在这山巅之上,有一少年,舞动大戟,挥汗如雨,此子便是王烨。如今这龙贯苍天戟法,已经是可圈可点,让玉真子甚是满意。

在学艺的日子里不畏辛劳,头一年,玉真子叫王烨在山间极其狭窄峭壁之中,何时不碰岩壁,何时才算略有小成。王烨苦练几月之后,他在狭窄的山隙之中,便将龙贯苍天戟舞的是熟门熟路;又一年,玉真子又让王烨砍飞流直下的瀑布,起初,王烨根本无法站立,他承受不住瀑布下那猛烈的激流,渐渐的越来越熟练,可终无法斩断飞瀑。

终于又耗费了一年的时间才能劈砍瀑布激流,终能断水。可谓达到了“抽刀断水”的武学境界。

到了第四年,玉真子找到一处山壁,言山壁后有泉水,让王烨在山壁上刺出一个泉眼来,泉眼大小要与戟尖相符合,力度一定要收发自如,否则不算成功,王烨一直突破不了这个瓶颈,这使得他又耽误一年,才终有大成。

玉真子见他如此造化,心中自然是无比的喜悦。

五年苦练下来,王烨得龙贯戟法可谓是,快、准、狠!总而言之,无论是身法,还是力道,皆乃世间罕有,他常常试想,自己跟吕布赵云等无双名将过招的场景,每每想起,总是兴奋不已。

王烨每天还要一口气上山下山两个来回,下山之后,还要跟玉真子对练,玉真子身负四样绝学,总之是换着方法折磨王烨,让他在逆境之中领悟武学要旨。

平日里王烨练完功,砍砍柴,打打野味,摘些野果,游离山间景色,自是心旷神怡。可日子一久,自然是无聊之极,也只有训练能让王烨感到一丝有趣。

百无聊赖的一天,王烨刚结束魔鬼训练,打猎归来。

只见王烨面容俊朗,凌乱的长发垂落至肩膀,两条剑眉,一双英目,鼻梁高挑,嘴里噙着一根草,身上短衣短裤,脚下是一双草鞋,头上还顶着他自己编的草帽。身后背着铁戟,手里提着两只野兔,笑呵呵的看着玉真子。

“子炎,今日可有收获?”玉真子搓搓手,两眼发亮的问道。

“义父自从开荤以后,嘴是越来越馋了。”王烨打趣道。

“哼,老朽辟谷多年,如今却破了功,还不是拜你这竖子所赐!”玉真子微怒。

“好啊好啊,今日义父便吃些果子吧!不过那封神演义的故事,我不讲了。”王烨奸笑的看着玉真子。

对于王烨口中所谓的封神演义,老道期初认为这是信口胡说,没有在意,可是后来发现,越听越想听,就痴迷不已了。

玉真子倒也习惯了,帮王烨揉搓着肩膀,说道:“吾儿,为父错了还不成?赶紧去安排饭食。”

王烨开始捯饬野兔,照往常一样,以蜂蜜涂之,腹中塞入佐料,架在火上炙烤。不过些许,便有阵阵肉香扑鼻,让玉真子垂涎三尺。

丰盛的饭菜,不光有肉,还有水果,王烨告诉玉真子,这样吃才有营养。不过,光营养这个词王烨就废了老大功夫跟老道解释。

饭后,玉真子期待的故事开讲了。

“话说,燃灯道人点西岐十员上将,要破十绝阵,然这十员将此去,必死无疑!”王烨侃侃而谈。

“何故是去送死?”玉真子问道。

“这十人乃为试阵之人,非是破阵之人啊!”王烨摇头晃脑,学着说书人的样子说。

…………

王烨凭着记忆,讲解评书封神演义,常常让老道流连忘返。

平常的日子依然是很充实的,砍柴,挑水,做饭全压在王烨头上,老道每日里除了跟他喂招,不是开鼎炼丹,便是打坐冥思。王烨从来没有怨言,勤勤恳恳为报恩,二人悠哉悠哉……

王烨有时打完猎物就到附近村落换取东西,要的也不是钱财,全是些衣物,柴米油盐等日用。

这一日迎面冲他跑来一人,此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少年,上山打柴时候认识的。

“王大哥,近日里总有一批头戴黄巾的强人,来村里抢夺粮食,大家都害怕的要命。”一个少年喘着气看着王烨说到。

“这些强人几时来的?”王烨问道。

此时心中已有定论,这些强盗,定然是黄巾贼,黄巾之乱来临了。

“不清楚。”少年摇摇头。

“来的好快呀,黄巾贼。”王烨愤愤不平道。

丢下少年,自己转身回山去了。

这个少年名为:陈到,小名二狗。本是汝南人氏,可由于汝南黄巾叛乱,无奈之下只能随父亲逃荒至此,见此处安宁祥和,远离世间纷争,继而定居下来。虽说比王烨小上好几岁,但是伸手轻便,常常上树摘果子与王烨分食,每次相见二人就结伴上山,日久天长二人关系越发的密切了。

王烨来到茅庐,直接去见玉真子。

“义父,兵祸四起,天下受苦的便只是百姓,儿有心起义军,抗黄巾,望义父出山襄助!”王烨一进门就对着玉真子毅然道。

“子炎,下山去吧。为父如今老迈,不堪大用,更何况早已将世俗看透!实不想再沾染此间乱世!”玉真子依旧是微微笑道。

王烨深知老道的心,毕竟是修道之人,早已清心寡欲,多说无益。

随即俯身拜倒,“咚咚咚”三个响头,鼻间酸涩的说道:“不孝子王子炎,拜别义父。”

“吾儿不必心伤,你我缘分未尽。”一边搀起他,一边笑道。

王烨转身离去,只听玉真子道:“子炎,莫急!”

说着,拉着王烨来到院后,指了指一块大石,道:“此石下面有为父送你的礼物!”

王烨过去把石头推开,玉真子示意东西就埋在土里,用玄铁戟刨土,挖出一个大铁箱,开口问道:“义父,此间里有何物?”

“你且观之。”玉真子笑道。

王烨打开箱子,入眼之处便看到一甲一剑一靴,还有一些衣物,猜想是玉真子年轻时期的衣物吧。

他先拿起盔甲,这是一件甲胄,无肩无臂,甲呈苍墨之色,雕琢龙纹,纹路纤细,做工精湛。

“此甲,乃吾师之物,听闻得当年他老人家降过一只巨大的鲮鲤(穿山甲),取其鳞皮所铸,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玉真子点点头,示意王烨穿上。

王烨急忙掼甲,然后问道:“儿可有大将之风?”

玉真子微笑不语,王烨又看看那双黑色的靴子,靴长至膝盖下方,上用金丝纹成异兽,龙首兽身,四爪疾奔,靴底也不知是何物制成。遂问道:“义父,此靴如此怪异?”

“此靴名为“逐日”,相传是夸父之物,当年追日遇上了龙子之三,嘲风。由于嘲风喜好冒险,游历八方;就欲与夸父同行,可夸父不愿,便争斗起来,嘲风败阵。化作夸父之靴,襄助夸父。如今也是你的了,此靴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玉真子侃侃道来。

又见玉真子拿起那柄剑,身手迅捷,一息间,劈开了了旁边的大石。

王烨瞠目结舌,赞道:“真神剑也。“

玉真子递过此剑,王烨细细端详起来,此剑锋利无比,寒光乍起,慑人心神。剑锋长三尺,三指宽。整柄剑毫无华丽的修饰,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此剑名曰:玄钢。陨铁所铸,锋利无比,开山斩岩,削铁如泥,虽比不得上古名剑,却也不遑多让。”玉真子脸上煞是红润,仿佛想起了当年游侠四方的时节。

“多谢义父!孩儿他日成就一番大业,必回来报义父大恩。”王烨大喜望外,跪拜。

“快快起来!如今子炎的武艺,除了你的两个师兄,怕是无人可敌。你谨记,切不可伤及无辜,早日解救百姓于水火。”玉真子扶起王烨,再无多言。

王烨换好一身行头,将剑悬于腰间,拿着铁戟,俨然一员猛将。

“义父多多保重!”王烨含泪倒行,望着玉真子,望着三峰山,心中一凛,遂转身远去!

看着王烨远去的背影,玉真子的眼里貌似被吹进了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