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
11454600000008

第8章 惟愿,岁月静好而内心安稳(7)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统计数据仅仅只能表明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平均薪水比低学历低智商的人高。而在同一项统计中人们还发现,我国现阶段收入最高的人群并非高学历高智商者,很多公司的老总文化程度有的是高中文化程度,有些是初中甚至还有小学文化程度。但这些老总麾下却网罗着大批高智商高学历的精英,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人反倒成了低学历低智商的人的追随者,并为他们所追随的人创造财富,作为回报,他们从他们所追随的老总那里领取较高的薪水。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要解释这种现象就得研究人如何才能成功,研究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但有几种因素对成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要成功就需要积极的行动,要开发人的潜能,只有你能从你自身开发出更多的潜能,才有可能比他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现在我们再看看,我们的身体中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是什么东西在调控着我们的潜能。让我们看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德飞的一项实验。

哈德飞让三个人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器。

在一般清醒的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101磅。

第二次实验则将三个人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虚弱。实验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即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

然后,哈德飞再让这三个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告诉那三个人,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了140多磅。

当他们在思想里认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增加了50%。

如果你觉得这个实验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不妨再看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时期最奇特的故事。

现代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由于一连串生活的磨难,健康状况一直不好,整日情绪低落。一个寒冷的冬日,她走路时,突然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她的脊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医生说,即使奇迹出现能够使她活下来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然而玛丽却是一位忠实的基督徒,有一天,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起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了起来,回家去了。”

耶稣的几句话使玛丽产生了一种信仰,一种能医治她的力量,于是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玛丽从自身看到了奇迹,她认为创造奇迹的就是思想。从此,玛丽开始了“基督教信仰疗法”治疗,并以这种疗法治愈了很多病人,消除了很多人的忧虑、恐惧和病痛。她深信,只要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事例都证明,一般人以为的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这一公式并不成立,人生的成就至多有20%归诸智商,而80%都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中,情商对人的影响最大。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人类有两个脑、两颗心、两种智力——理性与感情。生命的成就同时取决于两者,绝非智商所能单独主宰,主导我们行动和激发人类潜能的主要动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如果缺乏情商的配合,智商绝对不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甚至可以说智商发挥的前提就情商的状态。以人的决策为例,决策有纯粹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一些智商,高智商的人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决策就不需要感觉这样一些非理性的情商呢?

事实恰恰相反,理性决策绝不可缺少感觉的成分,感觉将我们导因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而后纯粹的逻辑才能做最佳的发挥。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的决策过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简单或复杂的决策。如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每个青春男女都要面临结婚对象的决策。这时候情商往往能帮助我们在开始时筛选许多不当的选择。然后,才是理性发挥作用的时候。

因此,在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现代及未来社会中,如果有谁不了解人的行为不但由智商而且还由情商控制,那我们就可以说那个人已经落伍了。相反,谁懂得了这个道理,不仅努力提高智商,而且积极提高情商,那么他就拥有了未来。

让情绪成为你腾飞的翅膀,而不要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

45.别做“完美主义者”

不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完美以后,才动手去做,那样的话你有可能一事无成。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一些人,他们才智过人,工作能力也很不错,而且又非常勤奋,一工作起来常常可能什么都忘了。但是,他们却总是出不了什么成果,比起他们,在各方面都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显著了,而他们却依然默默无闻。

寻找这类人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才华虽然说不上盖世,却比我们常人超出了一截,他们的脑筋很灵光,工作也够勤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有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

你可能要说:“完美主义”不好么?回答是:不好。如前所说,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绩,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痴情与冲动。他们总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也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然后才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等待的状态中。他们没有做成一件事情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一直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而没有去做,他们就在等待完美中度过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人生。

比如,他想写一篇论文,会在尝试过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案之后才去动手写。这么做当然是好的,因为他可能在比较过程中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案。但是,在他开始写的时候,他又会发现他选择的那种方案依然不够完美,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点,没有尽善尽美,而他却非要找出一种“绝对完美”的方案来。于是,他就将这种方案重新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他认为的“绝对完美”的新方案,或者,将这一论文的选题放下,又去想别的事情。实际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他要寻找的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这种人总是不愿出现任何一种失误,担心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最后什么事情也没能做成。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可以从你的人生档案中找出你拖延着没有做的事情:搬了新家窗帘还没有装,所以没有请朋友来家里玩;这篇文章的构思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还没有写;这只现价30元的股票原想等它掉到5块钱再买,但它没有,所以就一直未买,等等。归纳一下你会发现,你一直在等待所谓的条件完全具备,你好将它做得尽善尽美。可是,你会发现,社会上同样的事情有些人的方案或者条件还不如你的成熟,但他们的成果已经问世,或者已经赚了一大笔钱。你又会因此而烦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你也患上了“完美主义”的病。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表面看起来精明能干的人,到头来却一事无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颇多,进退维谷。

你还可以做这样的试验,把手头的某项工作交给你的两位部下,一位是完美主义者,一位是现实主义者,看看他们面对同一工作时会有哪些不同。等他们的方案提交上来,你会发现,完美主义者可以一下子给你提供十多种可能的方案,分别说明了其可行性与利弊得失。但是,他无法确定哪种方案最好,不知道该采用哪种方案。而现实主义者则不然,他可能只有一种方案,也就是他要实施的那套方案。在聪明才智方面,现实主义者比不上前者,但他能够给出一套很实在、马上就可实施的方案。

所以,在人生中,无论是对待工作、事业,还是对待自己、他人,我们不妨适度的做一个妥协主义者,而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有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而妥协主义者却会多多少少有些进展。

请记住:不要等到所有情况都完美以后,才动手去做。如果坚持等到万事俱备,你就只能永远等待下去了。同时,对待自己也要宽容些,不必追求自己永远绝对完美。这样,你不但少了许多烦恼,而且你会发现,你的工作、事业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就会有大的进展。

46.“事必躬亲”并非好习惯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做老板的或其他管理人员,也需要“抓大放小”,给你的下属以发展的空间。

一说到“事必躬亲”,我们有许多人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师、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帮助刘备以及刘备的儿子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又为了使摇摇欲坠的蜀政权不至于加速灭亡,可以说做到了“事必躬亲”。

可惜的是,诸葛亮本事再大,也没有能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只好抱病死在了五丈原。不过,诸葛亮与其说是病死的,倒不如说是累死的,他就是被“事必躬亲”活活地累死了。

所以说,诸葛亮是聪明了一世,也糊涂了一世。他的聪明我们尽已熟知,而他的糊涂就在于太相信自己,而没有将别人也可以做的事情分给别人,没有充分“放权”。因为你诸葛亮的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到。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做老板的或是其他管理人员,也需要“抓大放小”,给你的下属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人的确有着巨大的潜能,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人毕竟是人,而不是万能的上帝。所以,你不可能懂得天下所有的知识,你也不可能掌握(更谈不上熟练地掌握)天下所有的技艺,你更不可能做完天下所有的事情。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了解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有各行各业的分工,你也就了解了一个成功人士要走向成功绝不会只靠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冲锋陷阵。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就是它不同于古代作坊式生产的地方,就是它是以流水线式的生产为基本模式,“集体”显得越来越重要,任何一个产品,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生产的。比如电视机,除了电视机的发明者,还有设计师以及每个零件的生产者、安装师等等,如果一个人想造出一台电视机,而且每个部件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话,也不知道到了猴年马月才能生产出来。

所以,一个好的经理或是其他管理人员,他会懂得“更精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他也会有一副忧烦的面孔——在他的助手脸上。

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除了特殊情况,不要把自己的公事包带回家,因为忙碌了一天,你的心绪和身体两方面都迫切地需要摆脱你的工作。

充分授权给你的下属。在“抓大放小”的前提下,你要把本来属于下属的工作以及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权威坚决地交给下属。这样可以将你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对下属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忠告:把你不做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并不是授权,而是派定任务。适当地这么做可能是必要的,但是这并无助于增长他们的荣誉,也并非在鼓励他们,而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恐怕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所以,为了能把你真正地解放出来,你要学会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甚至是决策性的工作,还有能让下属有所收益的工作授权给他们。这首先建立在你充分信任你下属的基础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其中的道理,你可能比谁都清楚。因此,在你授权的时候,别忘了把整个事情都托付给对方,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力让他去做决定。这和说“只要照着我的话去做”完全是两回事。

47.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知足者常乐也,而其终身不辱也。人生中很多失败的例子是不知足所导致的。

记得台湾的一位大学校长在新生接待会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快乐!”下面的同学立即欢呼起来。“好,好,我的提问到此结束。”大家惊愕了半天,然后才恍然大悟,顿时掌声大作。这位颇有风趣的校长其实是很了解学生心理的,也很了解人的心理。他认为人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快乐,而如果大家都很快乐,自己就不必再扫别人的兴了,因此,这位校长的做法很高明。

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这个问题,也许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快乐是主观的,一个人的快乐别人看不见,只有通过他的表现和行为举止才有所了解。一个人认为快乐的事,而另一个人却未必认为快乐。总之,快乐是很奇怪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种东西很大一部分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哪个人不愿自己生活得快乐点?有人说,人生来都是痛苦的,哪有快乐可言?我也没说人生来都是快乐的呀!正因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方面!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可以说归根到底是为了“快乐”二字。成功的事业、富足的家产、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为了快乐。快乐是一副润滑剂,有了它,你的生活将会光滑许多,没有它,你前进的道路上又会有多少障碍和阻力?人生至多也不过百年,匆匆之后便成为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