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研究
11453200000006

第6章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原理(1)

第一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性质

一、风险、金融风险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

风险一般是指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从理论上,风险分为广义的风险和狭义的风险。广义的风险是指某种事物预期的不确定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收益,即风险收益;二是预期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意外损失,即风险损失或风险成本。狭义的风险仅仅是指某种事物预期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意外损失。

金融风险是指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发生某些偏差,从而使金融活动参与者蒙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行业的业务经营活动都存在着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银行发生损失或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风险成本或风险资产与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来加以测量。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处理技术,以一定的风险管理成本达到有效控制和处理风险的目的,风险管理过程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处理。因此,有必要首先对风险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性质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普遍性

商业银行以信用为基础经营各项业务活动,是最大的负债经营者,其经营除了需要一定量的资本金外,更重要的是吸收大量的存款和借入更多的资金,即通过负债业务经营来增加其资金来源。商业银行一方面以自身信用向存款人保证存款的安全,另一方面用其大部分负债向需要资金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提供信用,并以借款人按时还本付息为条件。可见商业银行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来保证银行的信用,进而确保存款的安全和银行经营的安全。一旦借款人失信,银行和所有存款都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涉及面广,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涉及面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渗透在每个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生产、流通和生活等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对其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无风险的商业银行业务在现实金融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经济主体的决策往往是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可靠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产生。经济主体存在冒险主义和趋利避害动机,各种投机、冒险和钻营性活动的客观存在,导致风险不可避免。信用中介活动的复杂性和信用对象的复杂性,导致信用关系的期限结构、数量供求、借贷关系演变为相互交织、相互联动的关系,金融领域和实际经济领域的某些环节发生脱节,都会使金融业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风险。以上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客观性。

(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扩散性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涉及面广,使得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银行机构发生风险损失或经营失败,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严重的是导致更多的储蓄者、存款者、投资者和借款者的损失和失败,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这就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扩散性。因为商业银行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中介组织,它一头聚集着成千上万的储蓄者、存款者,一头联结着众多的投资者、借款者,商业银行经营失败必然使众多的储蓄者、存款者、投资者和借款者蒙受损失。商业银行不仅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而且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在保证存款支付兑付的同时,通过贷款可以派生存款,因而,银行风险不仅对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产生影响,而且还具有数倍扩散的效应,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都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隐藏性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在没有爆发金融危机或银行支付危机的时候,一直可能因为信用业务经营的特点而被掩盖起来,使人们难以觉察不确定损失已经存在。由于信用有借有还的特点使许多潜在损失或不利因素为这种信用关系所掩盖。商业银行具有一个重要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受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自身备付金率的制约,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能力明显减弱,但即使如此,其信用货币创造过程仍然使其具有比其他金融企业更大的风险性。因为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使其自身的负债得到大量增加,使得本来属于即期银行风险通过存款增加、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掩盖了事实上的金融风险损失,或者由于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使得一些本已出现的银行风险被人为地压抑或掩盖,或者通过同业拆借增强支付能力,资金需求暂时得到满足,风险被隐藏下来,从而使其潜在的风险增加。

(五)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加速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是具有社会一般等价物职能作用的货币,是商品经济中使用最频繁、地位最特殊的商品。商业银行不像工商企业那样提供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存取、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服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社会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通常远远超过一般企业风险,一家银行倒闭从而引发的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成为经济危机大规模爆发的重要原因,其破坏程度是难以估量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一旦爆发,往往具有加速演变的特点,即一旦某种情况下出现某笔或某几笔存款不能兑付,就会出现越是存款兑付不了就越没有客户去存款,甚至发生客户挤兑,而越是挤兑和越是存款兑付不了,就越是兑付困难,从而形成加速效应。同样,越是贷款难以收回,就越是贷款周转困难,越是周转困难,就越是信用萎缩,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银行经营风险一旦爆发,往往都具有加速性,直到发生金融危机。

(六)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主观相关性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主观相关性是指风险事件发生与否、造成损失的程度如何与风险主体——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相关。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行为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结果,而同一行为者由于其决策或采用的策略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风险。事实上,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受主观和客观条件影响的,对于客观条件人们无法自由选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影响,而主观条件(即行为者的行为及决策)则是由人们自主选择的。风险具有发生损失和不发生损失的两种可能。随着人们识别风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不断增强,风险的不确定性就会得到更好的控制。正因为如此,精明的投资者才能够在经过详细论证和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之后大胆进行风险投资,从而取得高额的风险收益。

(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可控性

尽管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是客观的,但它是可控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对风险进行事前的识别和预测、事中的防范和事后的化解。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经验表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是可以识别、分析和预测的,人们可以分析银行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辨别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为控制风险提供前提。人们可以根据概率统计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银行风险的技术参数,为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手段。

现代金融监督管理制度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制度规范金融主体的行为,调节金融关系,使金融行为主体受到有效约束,进而把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八)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可测量性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具有可测量性是指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不确定的风险可以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估计和判断,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风险的损失性使人们对风险进行管理成为必要,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而风险的主观相关性和可测量性则为人们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了可能和方法。商业银行通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估计和判断,从而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保持业务经营的稳定性,以利于保证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健地运行。

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种类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的一般分类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种类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照银行风险的形态、银行风险的程度、银行风险的主体、银行风险的成因等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风险类型。下面就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常见的各种主要风险进行分析。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是指获得银行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守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传统贷款业务中信用风险依然是主要风险,而且票据贴现、信用卡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也存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银行对某一客户的债权不能得到落实,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丧失,如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其中的呆账最终表现为本金风险。二是借款人借助信函、信用证或意向书等担保手段向银行获得贷款或者信贷便利,当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使银行债权悬空,出现第三者担保风险。三是银行在资金交收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交收无法执行,则该风险就可能转变为本金风险。四是银行贷款过于集中,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个客户的贷款超过一定比例,从而就会使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是指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而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利率风险产生于资产负债期限及形式的不合理的配置。利率风险在住宅抵押贷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出现资产与负债的错误搭配,以短期的资金应付长期的贷款时,很容易遭受利率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存贷款利率调整比较频繁,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更加频繁,波动幅度更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情况就会更加突出。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各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它是指银行自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支付到期债务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需要留有其负债的一小部分作为随时满足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否则,如果商业银行的大批债权人同时提出债权请求,则银行就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即通常所说的挤兑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一种派生性风险,是其他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决策风险、汇率风险等所造成的。

(四)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也被称之为外汇风险,是指因为本币及其他外国货币汇率升值或贬值而使商业银行的资产或者负债在持有或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当经济主体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存在“敞口(exposure)”,即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不能相抵部分(受险部位),就会遭受汇率风险。它可能是用货币数量表示的实际损失,也可能仅仅是会计记账过程中,一种货币资产折算成另一种货币资产时账面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前者称为实际风险,后者称为评价风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的国际业务日益增多,以外币表现和计价的资产、负债与收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日益突出。

(五)经营风险与盈亏风险

经营风险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因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失控、工作人员失误或欺诈而使银行面临的风险。盈亏风险是指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或经济情况的不确定因素等导致银行亏损的可能性。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业务经营环境的多维性,经营不善造成亏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发生坏账或者投资收益贬值,就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除此以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可能使商业银行产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