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11448000000008

第8章 媒体实务(8)

2.史学、中医学等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主角

在《百家讲坛》之前很少有一档文化类节目火到如此地步。因为像这样的节目一般形式简单甚至有些枯燥,屏幕前只有一位酷似教书先生的学者在做讲座,而台下、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像是学生在毕恭毕敬地听讲一样。那《百家讲坛》吸引人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内容”,是讲述的“方式”做到了既幽默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像从《百家讲坛》成名的名人易中天,他讲的三国,妙趣横生,甚至在他的讲述中还时常混杂出现一些现代词汇,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受众。除了史学,很多家电视台还将中医药学也搬上了屏幕,将中医的养生之道以讲座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说《掌纹的秘密》系列节目,就使中医养生专家王晨霞成了电视名人。人们爱看是基于对健康的重视,基于对专家王晨霞讲述方式的接受,因此节目中过多花哨的形式已经不需要了,重要的是把专家所讲的内容用观众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

3.中华文明礼仪出现在娱乐节目中

我们以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为例。该节目开播首期在4-23岁年龄段的观众中的收视份额就达到75%。该节目定位于一档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节目运用娱乐方式,解构传统文化,寓教于乐,让人喜闻乐见,每期节目都会插入公德礼仪知识,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中国的礼仪文化。比如,设置了阿毛和爷爷这两个人物,通过他们把中华礼仪演绎出来,让娱乐与公益、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节目模式。

二、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

就在多家卫星频道还在纠结于“超女”、“型秀”、“记歌词”等冷饭重炒之际,山东卫视一档名为《中华达人》的娱乐节目把口耳相传了千余年的“非遗”文化请进了演播大厅。虽说是一档娱乐类节目,但是他们还不忘把陕西华阴老腔、山西绛州鼓乐、山东哈拉虎等传统民间文艺请到舞台上。此外,山东卫视还借该栏目推出了总额100万元的“中国优秀民间文艺专项扶植基金”,这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支持。由此可见,在电视节目中增加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化应用

为了使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进电视节目,电视人一般都会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包装,或是在传播的方式上下工夫。

以《国学堂》这档栏目为例。《国学堂》是一档定位于中西合璧的“新”国学脱口秀、宣传国学传统文化的节目。该节目采用人物访谈的形态,由主持人梁冬与国学专家学者进行现场交流,内容涉及字、画、医、药、乐、棋、道、经、史等范畴。“国学”大家都耳濡目染,可这档所谓“新”国学脱口秀电视节目到底“新”在哪里?其实这个“新”字就在视角和解读上。博大精深的国学在主持人梁冬独特的“梁氏主持风格”的演绎中获得解构和新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大家分享他自己学国学的一些心得。一期节目看下来,能让人轻轻松松知道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观众能够静下心来听进去,一定会受益匪浅。

四、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的双赢

如果对传统文化应用得当,那么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之间就会表现为一种相互提升的关系。电视节目中由于有了传统文化的加入,就会显得更加有格调,有历史感,随之带来的就是收视率的升高,也就等于带来了高收益。而对于传统文化来讲,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比过去的方式覆盖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北京电视台主办的大型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就是一个把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要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成功案例。

这个节目一方面弘扬了民族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力量,对节目取得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人》将名著气质融入选秀节目中,将经典融入娱乐。在每场晚会里都会有优美的诗句点题,将诗情画意蕴涵在晚会中,让观众感受到《红楼梦》的才情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这个节目的很大一部分受众都是因为喜欢《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才看节目的。当然电视节目带给《红楼梦》的是一阵学习“红楼”知识、“红楼”旅游的火热。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面前,网络如此发达,信息千变万化,知识瞬息更新,怎样才能在发展流行文化、时尚文化的同时,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以适应大众审美的心理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普及和文化传承,这是电视人正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我们在赞美大众审美的同时不能随意贬低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它们不断地进行着碰撞和交融,共同推动文化历史的进程。眼下人们追求的“眼球经济”、“消费文化”不能消解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坚决不能把文化推入荒诞不稽的局面,为此,媒体更应该在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和大众审美之间找到沟通的渠道,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试论互动类电视节目演播室的空间设置与布景

周建华

在研究互动类电视节目演播室的空间设置之前,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互动类电视节目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过程。

一、互动类电视节目的概念

“互动”,是信息时代的时髦词语,即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所强调的是平等性与双向性。“大众传播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以受众需求为基点的双向互动。”在文化消费时代,观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电视节目已不单纯为说教,观众已成为节目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种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突出,电视媒体的互动实践正全面展开,目标是使被动的电视收看体验变成真正的交互式体验。强调观众参与性并使其参与行为成为节目互动形式的主体,这样的电视节目可称为互动类电视节目。

演播室内的节目互动更直接体现为各种创作理念、技术手段的贯彻执行,是外在技术性元素与内在人文思考的结合。演播室内节目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以及人为可控制因素,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非演播室内录制的节目形式。当今演播室内节目要达到互动目的,很大程度要依赖演播室本身特有的技术诸元素,包括灯光设计、舞台置景、美术设计以及多台摄像机协同的场面调度。我们能够看到互动类节目中,为更有利于互动行为的实现,演播室空间形态的设置已从传统的一线两面式的舞台布局向立体化、多元化的开放型态发展。

二、互动类电视节目理念的变革

1.说教式电视节目使观众厌烦

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电视节目,从新闻到专题访谈、综艺娱乐,观众所看到的画面空间形态一般都是一个主持台(舞台、播音台),对面是观众席,观众席占一个面,主持人、受访者、演员占一个面。两个面之间存在着一条界线,使二者产生明显的距离感,这个界限约束了编导等创作人员近半个世纪,也束缚了观众审美思维半个世纪。而那时大多数电视台的演播室都是按照这种要求建立的,舞台布景区与观众席有明显区别。当出现互动形式节目后,这种设计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2.境外及港台地区互动类节目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影响

探索全新的节目构成理念是业内人士一直关注的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境外及港台地区的电视节目得以跟国内观众见面,“真实电视”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港台很多互动类娱乐节目“益智”、“真人秀”、“歌会”、“竞技”等形态逐渐成形;德国谈话节目模拟家庭场景,实现主持人与嘉宾的“零距离”交流。美国NBC曾荣获85次艾美奖提名、17项艾美奖的《周六晚间娱乐现场》,最大的创新点在于节目不设固定的主持人,每一期换一个客座主持人,除了主持人以外其他的演员全部是固定演员,节目中各个环节采用情景戏剧的拍摄方式,特邀主持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让观众始终保持新奇感。

这些录制形式给中国的电视人提了醒,国内互动类娱乐节目应运而生,并初步取得了观众的认可。例如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并热播的《正大综艺》,嘉宾观众有问有答,妙趣横生,其新颖的舞台布局、突出空间感的美术设计与多时空穿插的录制形式,使观众耳目一新。这时,一种全新的娱乐互动理念开始在演播室节目创作中流行起来,演播室空间设置的相关内容再一次成为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3.从模仿到创新的探索实践

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逐步提高,娱乐的层次由浅薄的感官刺激逐步过渡到私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交流,国内观众已从开始的从众心理向独立性思维转变;娱乐的互动性在增加,深度和广度都在扩展。在提高观众认可度与收视率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收视调查表明,观众长时间处于一种表面化审美刺激会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审美疲劳”需要重新审视互动性的内涵。在节目策划和操作中,西方化的技术特征完全可以转化成国内观众容易接受的形态,使节目具有我国观众能接受和喜爱的看点,也就是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应该注意到,前两年热播的《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快乐男声》,较成功地模仿了国外选秀节目的模式,并在舞美设计与空间设置上实现了外来概念在中国的本土化过渡,打破了传统演播室格局的约束,尤其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引导了很多同类节目采用新颖的演播室空间设计。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发短信、打电话,而是使每个热衷于此类节目的观众都产生到录制现场参与节目的冲动。从这个例子上看,互动电视节目应该考虑给观众更为充分的表达空间。过去我们一直以为互动是节目的重要元素,而在今天看来,互动已成为节目的根本规则,电视将变成一个全民俱乐部。

三、互动类电视节目录制方式的变革

1.节目的变革

当前的演播室,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四方大屋子了,它的空间设计、结构形态正朝开放型、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以满足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益智类节目与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相当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节目的参与者为数众多,普通人成为节目的真正主角,这将电视节目的互动性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心辞典》中,互联网成为志愿者报名的平台,现场观众、志愿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同样拥有直接的选择权利,不仅形成观众与节目的互动,而且促成媒介之间的互动。互动性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和网民的参与热情,节目成功利用了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达到互动的目的。

而更具博弈色彩的娱乐节目,如《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则通过社会海选、真人技能比拼等方式,获得了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拓宽了节目的空间范围,使互动性延伸到演播室外,形成了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尽管这些节目是从模仿境外节目起步,但从形式创新上讲还是有相当大的突破。

2.技术的变革

观念的变革也促进了技术的革新,电视制作行业已成为科技运用最为丰富的领域。新的视音频技术、舞台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视屏幕花样翻新,“互动演播景区”中的技术含量日渐提高。

对于“互动演播景区”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互动类节目录制时所使用的演播室状态和场景被特定地称为“互动演播景区”,一般情况下是指演播现场及嘉宾和观众。21世纪伊始,国内各家电视媒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互动类节目的录制形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仅从演播室的空间设置上看,已从单一的剧场式布局发展出环绕式布局、T型台布局,甚至有的娱乐节目现场采取模拟“家庭演播室”的形式,更具人性化。

广义上讲,“互动演播景区”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演播室内,技术所允许的空间信息传递方式,包括远程视音频直播,多媒体信息插播,互联网、电话接入等方式使演播景区的范围更宽泛了。而狭义上看,即使在一个演播室内录制,多层次的舞台置景、多元化的舞美设计,也使互动景区不再局限于某个区域了。较为复杂并综合运用互动景区的节目如《非常6+1》、《星光大道》的节目现场,演播景区模仿模特走秀的T型台,有利于参与者更加充分地展示文艺才华,并产生更流畅的运动态势,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超级女声》和之后的《快乐女声》、《快乐男声》把这种舞台设计发挥得更为随意化,引入了多媒体手段、网络手段参与节目录制,形成节目内外互动。某些访谈类节目甚至新闻节目也开始在背景中引入实景,有的多时空连线,也有的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挖掘互动交流潜力。如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谈》,在拍摄轴线不变、主持人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台上台下来回游走的搭档相互之间插科打诨,不时引入新话题。同时,节目利用视频片断、照片、报刊信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交流互动的目的。

四、开放式演播室空间的内在特性

在交流互动的前提下,演播室空间设置必须是开放性的,实现开放性才有可能产生互动形式。广义的开放性应具备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贯通的特征,满足绝对空间与相对广域空间的多种形式交流。狭义上的开放性应使室内空间的局部功能成为整体互动功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