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11447400000005

第5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前沿话语(3)

4、电视文艺发展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社会历史发生根本变化的重要标志,电视文艺的春天也因此来到了。从1979年开始,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开始迈入高速发展和兴旺的时期。

1979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始对宣传个人、神化领袖和鼓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节目内容进行清理,这是电视文艺开始转型的标志,即从单纯配合政治宣传转变为重新确立电视文艺自身的价值与功能。1979年6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决定不再向电视台提供新故事片,这对当时的电视是不小的打击,同时,粉碎“四人帮”后复演、复映的一批传统剧目和影片形成的暂时繁荣很快过去,观众们要求有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作品。时代要求电视文艺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广大观众服务,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促使电视文艺真正站立起来。

自1983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说是中国电视文艺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文艺天地》、《旋转舞台》等一系列电视文艺栏目,先后举办了“全国电视相声歌手大赛”等大型文艺竞赛活动,还探索出了很多新的电视文艺形式——譬如,电视艺术片就是在充分体现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和电视化特点的同时,将多种艺术样式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融合到一起,而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体裁,这一体裁迄今已成为利用电视媒体表现与探索中国民族风情、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的一种极富潜力的艺术样式。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文艺还在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新型体裁的探索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和成果显著的尝试。

5、电视文艺成长期

进入90年代,中国电视文艺已日趋步入成熟,其典型标志是综艺、专题与娱乐等文艺节目类型的兴起和兴盛,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栏目化的完成,以及电视剧的高度繁荣与市场化。

199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在电视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它们以全新的样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关注,使得综艺节目一时成为最具特色的电视文艺节目体裁,并带动起一股兴办电视综艺栏目的热潮。这时,省级电视台还没有上星,电视荧屏上节目类型十分单调,娱乐方式也相对匮乏,这种集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各种文艺手段于一体的新节目样式让观众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电视文艺节目的栏目化趋势仍在进一步发展,除综艺栏目外,专题性栏目也在不断增多;中央电视台在90年代新设的文艺专栏还有《中国音乐电视》、《文化视点》等。电视文艺节目的栏目化,有利于在固定时间里,以特定内容、形式、风格的文艺节目吸引稳定的观众群,代表了当时电视节目整合化的发展趋势。

在1980年代,以《西藏的诱惑》、《黄土情》等电视节目为代表,电视艺术片的创作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国许多电视台摄制了一大批强调纪实手法的电视文艺专题片,如《少年启示录》、《三千里路情与歌》等。

从1991年《风雨同舟情暖人间》赈灾义演、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到1997年举国欢庆香港回归,配合一系列重要的节日或事件,进入90年代的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异彩纷呈、好戏连台,体现着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的成熟。但是,电视文艺晚会在受到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已经开始面临着如何求新、求变的问题。从1991年起,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实施的文化事业建设“精品战略”工程,对推动电视文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电视文艺兴旺期

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得电视文艺在20世纪90年代末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1998年,湖南电视借着卫星转播的有利时机,以《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两个栏目率先在全国打响,并在全国掀起了娱乐热潮:《欢乐总动员》、《开心一百》、《假日总动员》、《相约星期六》、《心心广场》相继出炉,收视率的竞争使得电视文艺创作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风靡一时的《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把娱乐节目从“晚会时代”推向了“娱乐时代”。电视娱乐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有综艺晚会型、益智型、游戏类、真人秀型、表演秀型等多种节目样式。1999年1月20日北京有线电视台开播的《欢乐总动员》,被全国近40个城市的电视台引进播出,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快乐”、“欢乐”热。但是这股热潮并没能继续持续下去,随着一批批克隆节目的出现,“快乐”“欢乐”充斥各个荧屏,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在大幅下滑。

电视文艺在走过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热热闹闹的游戏娱乐时代后,进入了智力加博彩的益智娱乐时代。1998年11月22日,央视二套(当时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了由李咏担当主持的《幸运52》。这是一档在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形态(由英国BBC制作的《GOBINGO》)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加以本土化改造的新型节目样式。《幸运52》将游戏与知识普及融为一体,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热情。开播后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充分肯定。接着又推出了一档仿制英美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开心辞典》。《开心辞典》在引进借鉴国外同类节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创制了独特的中国电视益智节目形态。首创“家庭梦想”的概念,对国外同类节目的博彩成分进行了成功解构,在为普通人提供参与节目、知识搏弈的同时,也给更多的普通家庭提供了互相表达爱心与真情的机会。因为这些节目迎合了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同时竞猜节目、益智类节目由于创意、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引起了地方频道竞相模仿,大有天女散花之势,全国上下又掀起了一轮“竞猜时代”的高潮。如贵州卫视的《世纪攻略》(已停播)、上海卫视《财富大考场》、广东电视台《赢遍天下》、重庆卫视的《魅力21》、江苏卫视的《夺标800》,等等。

就在《幸运52》、《开心辞典》、《财富大考场》等益智类节目在国内方兴未艾之际,一批真人秀节目也拉开了序幕。尽管“真人秀”在中国才有四五年的历史,但事实上中国电视的“真人秀”实践已经走过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节目形态也进行了单纯模仿、引进模式和自主设计的多种尝试。前期电视真人秀节目除《完美假期》外,其他节目几乎千篇一律是“野外生存挑战”类的“野外真人秀”,而后期则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室内真人秀”。真人秀节目的卖点受到了道德、政策、操作层面的种种限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电视文艺发展期以来同样令人关注的现象,是电视剧的飞速发展。从1982年到1990年的九年间,是我国电视剧百花齐放、雅俗共赏和艺术成型的时期,从1990年至今则为中国电视剧的蓬勃发展时期。适应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电视剧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思考和探索着如何向市场经济靠拢。20世纪80年代中到20世纪90年代末,电视剧市场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伴随着电视剧市场化进程,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视剧新作层出不穷;室内剧、平民剧、警匪剧、言情剧、武侠剧、戏说剧、青春偶像剧争相出台,在电视屏幕上刮起了一阵阵通俗剧的流行风。如何做到既面对市场和大众,又反对平庸、抵制媚俗,生产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结合的精品电视剧,成了困扰实践者的普遍难题,同时也成了观众与理论研究者共同的期待。

三、生态学视野中电视文艺内涵的重新界定与前沿思考

纵观这几十年电视文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文艺”自身的外延与内涵一直在拓展,人们对于“电视文艺”的理解也一直处在动态变化当中。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人想对“电视文艺”做一个既定不变的界定,认为之前出现过的就是“电视文艺”,而以后的那些就不是,显然是非常可笑的。不仅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同时也因为“电视文艺”本身在电视与文艺的结缘中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就“电视文艺”内涵界定而言,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考察:一是从理论思维的角度看电视文艺应该是什么;二是从电视文艺实践的层面上考察电视文艺事实上是什么。一般认为,电视文艺是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而传播的艺术品,它不能不受到电视的媒介特性的规范与制约。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以及它的政治、文化、商业、社会属性都同时成了电视文艺的属性。从具体节目形态来看,从直播晚会、各类大赛、文艺栏目、文艺专题片、综艺益智真人秀、各种题材的电视剧,甚至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等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我们看到“电视文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除了包含现有的节目形态,还包括未出现的可探索的节目类型。而从文艺观念的发展变化来看,从受制于政治观念、强调喉舌功能,到被市场观念所左右、纯以收视率论成败,在宣教文化到娱乐文化的角色转变中,电视文艺一直还没有回归到它应该是什么的本质上来。

当今电视领域的现象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如果没有深刻的洞察力,很容易就被眼前的热闹迷了双眼,忙于跟在新节目新现象之后说好说坏,有时甚至陷入到找不着批评的对象的尴尬。因为,当你热衷于批评某一节目或者现象的时候,电视上又变出了很多新鲜的面孔,你所关注的早已成了过去时。“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恰恰又是电视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生生之曰易”,《易经》“变易”原理说明宇宙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而对待变大抵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已经变完了还在愤愤不平;第二种态度是能够适应变化而跟随改变;第三种态度是不但知变顺变,而且还能引导变的潮流和趋势。《易经》的第二个重要原理是“简易”,意即宇宙间万事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事不知其理”的,仅仅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引申地说,就电视文艺理论研究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在于,认清电视文艺的本质特征,发现电视文艺的规律,突破电视文艺当前的困境,引导电视文艺的积极创新与健康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创新入手,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艺观念。

在此,我尝试引进学术界最新的范式——“自然生态学”中“生态学”观念与思维方式,对电视文艺的观念进行换位思考,以此寻求对电视文艺认识理解的突破。这不仅因为“生态”的观念包含了对于电视文艺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的涵盖,还因为电视文艺作为我们的文化环境,与人类生存结成了紧密的生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