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11444500000004

第4章 笔用文玩(1)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书房文玩,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第一节书房之笔

一、毛笔简史

1.原始时代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古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这些早期的笔尽管笔管的质地与今天雷同,取材于竹木,但纳毫形制或与今稍有区别,有的将笔毛围在笔管的一端,缠以丝线,并髹漆;有的在笔管底端劈成数瓣,将毫夹在其间,而后再以细丝线缠束,然后髹以漆。笔锋短而硬,富有弹性,有兔毫、狼毫、羊毫等。汉笔上有的还刻以制作者的姓名,如“白马作”、“史虎作”等,是中国最早的传世造笔工匠姓名。

史有蒙恬造笔之说,称秦将蒙恬率军伐楚,南下至中山地区时,因见此处山兔毛甚佳,遂用以制笔,毛笔就此诞生。据前面所说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蒙恬以前已有毛笔。因此,蒙恬应是将以前的毛笔参以己意,加以改良而已。

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不律”、“弗”等,秦统一天下后统称为“笔”。由于秦代统一了文字,笔的称谓得以确定。这对于中国造笔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据文献记载,汉代毛笔已较注重装饰,天子所用毛笔的笔杆上镶嵌以杂宝,放笔的匣亦饰宝,并间饰以长璧、翠羽,价值百金。后世的毛笔对工艺性、艺术性的追求更为多样。

2.宣笔称雄

唐宋年间,制笔业的中心在当时的宣州(今安徽省宣州市),称“宣笔”。宣笔实际上是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精致绝伦,名闻遐迩。

唐代宣笔在选料和技艺上水平十分高超。盛行的鸡距笔,锋短而形如鸡距,毫芒犀利劲健,如剑如戟,使秉之者笔力得发。不仅令文人名士极为推崇,而且已成为价如金贵的进献朝廷贡品。

大诗人白居易曾有《紫毫笔》诗:“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称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置,每发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耿《咏宣州笔》诗云:“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女诗人薛涛也有一首《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撇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对宣笔都称誉有加。笔是书画家施展才能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求学上进,更求优良之笔。据传,每逢举子入试,制笔匠人为了迎合人们渴望功名的心理,选取精料,加工特制出“定名笔”,虽价高出常笔十倍,亦被抢购一空。

唐代之所以能制出各种优良之笔,是因为有一批技术高超的制笔匠人。

唐代影响最大的笔工是诸葛氏,其家族大多操待此业,所制人称“诸葛笔”。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曾向诸葛氏求笔,诸葛告诉其子把当年王羲之常用的笔相赠,如果不适用,再给其他的笔,果然柳用不顺手,别求他笔。这说明当时笔工已能够按照用笔人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笔了。当时有人求诸葛笔一支,酬以十金,并号为“翘轩宝帚”。

宋代诸葛笔世传其业,仍甲于天下,当时得之者,都宝作珍玩。大书法家黄庭坚吟诗曰:“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拐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漫持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另一诗人林和靖赞道:“顷得宛陵(宣城)葛生笔,如摩百胜之师横行纸墨,所向如意。”诸葛氏新制的无心散卓笔,根基牢固,久用不散,一支可抵他笔数支。他人仿制,皆得其形似,而无其法,反不如常笔。这种笔深得大文豪苏东坡的喜爱,作字婉转可意,妍媚百出,自得其趣,其一书风当与笔的作用密切相关,并在不少程度上得力于笔。苏轼年轻时曾得到担任通判的杜君露的两支诸葛笔,使用多年,仍旧完好,后来杜君去世,苏轼在盖州见到杜的儿子,得知杜子仍保留着其父遗留下来的诸葛笔,二人还谈论了一番这种笔的性能。

诸葛氏一门最为出众者为诸葛高,诗人梅圣俞说:“笔上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大文人欧阳修诗称:“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宜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付颇精密,软硬适人手,百管不差一。”除宣州的诸葛笔外,著名的还有徽州的汪伯立笔,在当时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羊斗岭砚(即龙尾砚)并称为“新安四宝”。

3.湖笔时代

宣笔之后,首屈一指的当推产于浙江省湖州市的“湖笔”。

南宋以后,朝廷偏安一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到元代时,浙江吴兴(今湖州)的制笔业遂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宣笔的霸主地位,成为此后独领风骚数百年的笔中骄子。

吴兴善琏村聚居着数千户居民,多习制笔技艺,至若妇女亦能为之,各地的商贩云集于此,贸易十分兴盛,称“笔都”名不虚传。湖笔原料取自当地的特产白山羊毛,毛白而长,粗细匀称,柔润适中;笔管出余杭县文山,非此则不中笔材。制笔工序分浸皮、发酵、采毛、选毫、分毫、熟毫、扎头、装置笔套、剔毫、刻字等。制成的毛笔具有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圆润、劲健有力的特点,所谓“四德”,被誉为“毛颖之技甲天下”。根据历代用笔的经验,明代屠隆在《笔墨纸砚笺》中品评毛笔优劣的标准,即尖、圆、齐、健。时至今日,这四个标准仍是衡量妙笔的方针。

元代制笔名工冯应科所造笔,当时与赵孟頫的字、钱舜举的画并称为“吴兴三绝”,有“吴兴冯笔妙无伦”之赞语。另一名工陆文宝,则被颂为“吴兴笔工陆文宝,制笔不与常人同。自然人手超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湖笔还进入宫廷,承接了“御用笔”的制作,更使它的声名大振。据载,尚方有所需时,非名工张进中的笔不用,张进中每月携笔入宫时,必蒙赐酒食。

明代笔工施文用精致的笔亦多作为贡品,是达官贵人案头几间的清玩。清代制笔工艺料精工细,尤其是笔多种多样,瓷、玉、竹、木、铜、漆、象牙,无奇不有,完全成为一种工艺品。尤其是宫廷用笔,更加富丽华贵。其笔杆,就有湘妃竹、斑竹、白竹、檀香木、象牙、玳瑁等,毫毛有狼毫、羊毫、紫毫、貂毫等。

清代,湖笔更加精美。据说清初期湖州城中有一姓王的笔工所做的笔被一考生用后而得中状元,考生们尊称其为一品笔,久而久之,做笔的王某亦被称为王一品,他以化名于乾隆六年(1741)在湖州开设了王一品斋笔庄,此店一直延续至今。

明末清初,南方的制笔匠人开始向外地扩散。北方也有许多地区经营笔业,制笔地区逐渐扩大,北方就有许多知名的制笔家。如原籍河北的制笔匠人李文魁,在北京开笔店,所制毛笔精良耐用,受到士林赏识,后其笔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李死后,光绪皇帝降旨在其坟上立“圣旨”二字墓碑,以资褒奖。又如湖州人刘必通在京三试不第,无以为业,改学制笔,一日制一支,声称其笔可日书三万字,可用三月。当时学者梁山舟先生曾用其三支笔抄了一部数十万字的《文选》,故出重资,请他提高声誉,他坚决不肯粗制滥造。这些均反映了清代制笔业的状况。

在书法绘画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毛笔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仍在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二、毛笔种类

毛笔是表现中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其无论从笔毫还是笔管的原料和性能、用途来看都有很多种类。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其中,我国著名的宣笔以兔毫为主,笔头多短而硬,而湖笔则以山羊毛、黄鼠狼毛为原料,称为“羊毫”与“狼毫”。从性能上分,毛笔又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之分。从笔管的质地来分,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钿、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材质,其中不少都属于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又可分为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不难看出,古笔的种类非常多,不过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毛笔,则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

紫毫笔是取野兔项背上的毛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由于南北方的兔毫坚劲程度不同,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被称为健毫笔,北方的兔毫质更优良,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之字,一向为书法家所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得非常完整。但紫毫笔由于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价值十分昂贵,且毫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在前代确曾以狼毫制笔,但我们今日所称的狼毫,是指黄鼠狼之毫所制的笔,而非狼毫。在史书上,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推测狼毫之用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尚无定论。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但它拥有与紫毫相似的缺点。

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其始于南北朝之前,至秦时蒙恬改良新笔时已成制笔材料。由于羊毫柔而无锋,而书法最重笔力,故历代书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笔。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因为清一代讲究圆润含蓄,不可露才扬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达到当时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软程度亦有差等,若与纸墨配合得当,亦能表现丰腴柔媚之风格,且廉价易得,毫毛较长,可写半尺之上的大字,能够弥补紫毫笔和狼毫笔的缺点。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秦将蒙恬改良的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一般取一健毫和一柔毫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因而称作“有柱有被”笔。而被亦有多层者,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之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之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兼毫笔的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具有多种优点。

三、毛笔养护

毛笔用完后应立即洗净余墨,以免笔锋黏结,宜挂在笔挂上,以保持笔锋的弹性。如遇积墨黏结或使用新笔,可用温水浸泡,不可硬性撕散或用开水浸泡,以免断锋掉头,新笔应装入纸盒或木盒内,并放些樟脑丸,以防虫蛀,经常晾晒,防止生霉。

1.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2.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数十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得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3.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4.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5.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简而言之,保存毛笔的要领应当以干燥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