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11442000000005

第5章 每个宝宝都有备而来(5)

对于幼童而言,模仿是他们进行社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假扮行为与假扮游戏有着比模仿具有更多的想象力。研究发现,婴儿大约在18~24个月时开始出现假扮行为,而且,即便没有用来参照假扮行为的原型,即便在假扮行为为亚文化所不赞成的情况下,这个时期的婴儿仍然如期表现出假扮行为。这些现象表明假扮行为具有自身的生物基础,是个体生理与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属于先天性遗传行为。

假扮游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儿童的假扮行为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外显到内隐的过程。15~18个月婴儿的象征替代行为明显增加,到24个月时达到顶峰。1~2岁的婴儿有5%~20%的游戏时间是在进行假扮游戏。2岁的婴儿不仅自己进行假扮游戏,而且十分擅长对演示者的假扮行为作出理解和反应。同伴间的社会性假扮游戏大约在4岁时出现,如果生活环境中有更擅长假扮行为的母亲、父亲或兄姐,那么儿童出现社会性假扮游戏的时间将提前。尽管皮亚杰认为在儿童中期假扮行为的发展出现下降趋势,但小学阶段的儿童仍然会在空闲时间里进行假扮游戏。

由于宝宝受认知发展的局限及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把握模仿和假扮游戏时的分寸,于是,模仿妈妈浇花把泥水弄了一阳台最后还摔碎了花盆;假扮《哈里·波特》里的魔法师最后用“魔法”毁坏了家中的装饰;当然,更多时候宝宝的破坏力是极有限的——如果不是以金钱损失而是以破坏程度而论的话。比如,宝宝的“黑手”可能只是把妈妈的黑色长裙动了少少手脚,然后当成斗篷披到了背上,当妈妈为那条一两千元的裙子心疼时,你可不要指望孩子会感觉多负疚,毕竟,他对金钱的多寡还没有概念,再便宜再昂贵的黑裙在他眼里都一样,只是一块在当时很适合用来当斗篷的黑布而已。当父母训斥“黑手”的宝宝时,宝宝心里说不定正伤心呢,这种围在身上叫“裙子”的布片,妈妈好多条呢,我不过只拿了她一条而已,再说了,我一条这种布片都没有,我要有的话肯定先用自己的做斗篷。爸爸妈妈,难道你们就为了一块布来责骂我吗?难道你们喜欢一块布还多过喜欢我吗?

四、情绪宣泄。

我曾在电视剧里不止一次看见这样的镜头:一个生气的(或失望的、伤心的、愤怒的)男人胸腔一股火气无处可发,于是,一拳砸向玻璃镜(有时会是墙),镜子碎了,男人的手亦流血了。我想很多人对类似的场景都不陌生。

网络曾盛传80后夫妻的《吵架公约》。其中第七条是:双方只准文斗,不准武斗,要出气不准砸东西,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只能砸枕头。

可见,即便是成年人,在负面情绪激烈的时候也仍有“黑手”的行为发生,更何况宝宝呢?

孩子常常会用一些破坏性行为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消极情绪:

妈妈又说话不算话了,妈妈是个骗子!瞧,桌子上不是妈妈的墨镜吗?我要把它摔地下!

为什么不允许我穿我最爱的那套衣服?为什么偏要我穿小姑送的这套去她家?就不就不,把这套衣服踩脏,看你们怎么让我穿!

都来责怪我说我打了丁丁,可明明是丁丁先欺负我的呀,我都没哭他还哭,他一哭大人都来批评我。我偏不哭,我就打——我不打他打布娃娃还不行吗?

其实,这时候孩子是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只不过,是用了不当的方式而已。父母若一味地指责和惩罚孩子并不能使孩子进步,可能还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不良体验。

人在激愤状态时只听到自己内心愤怒的呐喊,而听不进任何人的说教。反之,如果你用拥抱的方式阻止孩子的进一步行为,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不好受、很气愤。不过现在这样你是不是很累呢?是不是仍然不开心呢?妈妈陪你先安静下来好吗?

在孩子宣泄的时候说教无疑是火上烧油,父母要懂得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是陪伴,别急着去教导。如何引导宝宝管理情绪应该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而不是实施为对宝宝的秋后算账。

五、摆脱困境。

“妈妈,我不想画了,我想玩会儿沙子。”

“可是,这画马上就要画完了呀,应该把手里的任务完成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的。”妈妈劝阻。

“哦,好吧。”孩子勉强地答应。

过一会儿,“妈妈,水彩笔漏水了,把画弄脏了。”

妈妈听闻赶紧过去,只见完成了4/5的图画被几大滴不规则的墨绿色弄花了。妈妈正待发火,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她:“是笔漏水,不怪我的……”

午餐时间,某大班教室内,孩子们正吃着午饭,菜谱是莴苣肉丝。其间,男孩扬扬向老师说:“老师,我吃不掉了,我不喜欢吃莴苣。”

“不行,不能剩菜剩饭,不然小朋友的身体就缺乏营养,就长不高了,也容易生病了。”老师劝说。

孩子听到后继续吃,其实勺子很空泛地在碗里划拉,并没往嘴里送进多少饭菜。

一会儿,“啪”的一声响,是不锈钢碗掉落地上的声音。接着是孩子们的报告声:“老师,扬扬把饭碗掉地上了。”

正忙碌着的老师有点负气地说:“大班孩子还端不住饭碗?饭碗掉地上你就不要吃饭了。”

扬扬似乎并没觉得受罚,反而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老师开始怀疑:“你是不是成心的,以为饭洒了就不用吃了?过来,给你再盛半碗,你还得吃掉。”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期待摆脱困境是种正常、合理的反应,如果当时的你拥有选择权,事情就会容易得多,你只须选择离开困境就可以了。但若你是没有选择权的被动一方,那么,你唯有借助一些意外的发生来中断困境的持续。

画面弄污了,因而不必接着画下去了;饭掉地上弄脏了,因而可以不去吃完它了。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宝宝是有心要这样的,虽然看上去像这么回事。其实,大部分时间,或至少在开始的时候,宝宝真的不是故意的。

宝宝虽然常常充当了“黑手”党分子,但却绝不是阴谋家。当然,如果父母愿意给宝宝一个阳谋的机会,就会发现宝宝的应变能力和生存智慧绝不在阴谋家之下。

假设这么个情景:冬日里,你就职的单位门口因自来水管道爆裂,积在路面的水未能及时干爽,于是有段路面结了一层滑滑的薄冰,而你每次走过那段路时都会格外小心,避免自己摔倒。某日上班路上你为一件需要时间去处理却不便明言的私事发愁,一时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向单位领导告假。临近单位门口踏上那段冰路时,你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却转念一想,管他呢,真摔倒了也许就好办了,可以说扭着脚了要去诊所看一下,或衣服脏了需要回家换,就有理由告假脱身了。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你便不再提醒自己如何防范,而采取放任后果的态度从冰上走。因为冰面的确较滑,所以,你便真的摔倒了。

你的确期望能因摔一跤而有理由离开单位一段时间,但你确实没有预谋摔倒,也没有故意装着摔倒。你只是放弃你平时的防范措施,任由摔倒发生。

当宝宝在困境下因犯错而脱身时,常常便是这种状态。

宝宝使用一段时间的水彩笔后,便具有了对水彩笔的“物理经验”,了解什么情况下彩笔会比较“听话”比较顺手,而另一种用笔的方式则可能引起墨水外溢,当然还有别的一些细节。而了解了这些情况的宝宝也由此总结出自己的心得,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动作从而规避一些情况的发生。可是,当画画成了捆绑他的活动后,宝宝便不再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能力去避免“意外”,反而宁愿“意外”发生。而往往——它便发生了。

若宝宝出现这一类“黑手”行为时,父母要了解的是:1.说明父母要求宝宝完成的任务与宝宝能力不匹配,或者是难度大了,或者是强度过了,或者是孩子没兴趣,弄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然后先消除导致孩子“黑手”的“致敏源”。2.正因为孩子的“黑手”并非故意,父母反而不能明确地向孩子指出来,因为,如果父母告知了宝宝其内隐的动机,等于提醒了宝宝,使宝宝原来在潜意识里的意念变得清晰、明了,结果可能是宝宝“恍然大悟”后反而真的开始动脑筋思考如何有意制造“意外”了。于是,父母的警告“激活”了宝宝的“创意”。?e0083.既然宝宝是为了摆脱困境而实施了“黑手”,父母便要注意别将宝宝置于困境中,尊重宝宝的愿意,及时跟进宝宝的发展需要才是正本清源的良好善后。

六、引起关注。

“妈妈,我想听故事,我想听妈妈讲故事。”

“妈妈有事,正忙着呢,宝宝乖,等一等,等妈妈有空就讲故事给你听……”

“爸爸,你不是说周末带我去植物园玩的吗?怎么你刚刚又答应你的朋友去钓鱼了?”

“哟,真对不起,爸爸一时忘了呢。没办法,爸爸已经答应过朋友了,下一周吧,下个周末爸爸一定带你去植物园。”

“又是下一周!”

“爸爸,你带我去小区操场上踢会儿球好不好,浩浩爸爸就经常带浩浩去踢球。”

“唔……踢球要穿专门的运动鞋的,你又没有。”爸爸眼睛仍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忙上忙下打游戏。

“那爸爸给我买一双就行了呀。”

“唔……你先让妈妈给你买来鞋子再说。”爸爸仍然没有转移视线,只是嘴里敷衍着孩子。

孩子无奈地转而去找妈妈,“妈妈……”

“嘘……”正煲着电话的妈妈赶紧向孩子做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接着通电话。

“嗷……”孩子发毛了,“讨厌讨厌讨厌,你们讨厌!”

一会儿工夫,客厅小桌子上的物件纷纷被孩子划拉到地上。

瞬间,爸爸妈妈都围了过来:“怎么了,你要干什么?”

民间有句俗话十分有趣和传神:“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亲子关系中确实有这种趋向,即,当孩子在情绪正常并用合理的方式向父母提要求时父母往往报以敷衍、推脱、一再延迟和忽视的态度。似乎是答应了孩子,却极少能主动兑现,更谈不上及时了。当被忽悠的孩子因一再受挫而爆发,用“黑手”来进行抗议和表态后,一来为着平息事端,二来因为有所愧疚,父母几乎立即用迁就的态度去满足孩子的需求。重演几次这样的剧情后,孩子知道了:哦,原来一定要“发威”父母才会重视他,不再把他当“病猫”。

当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而去“黑手摧花”时,并非孩子爱出风头,也不是孩子冥顽不灵。只是他以为,他若不“黑”父母就不“理”,因为只有“黑手”才能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回应(虽然有时是负面的回应)。宝宝就将这一经验保持并沿用下来,誓将“黑手”进行到底了。

既如此,父母若想杜绝孩子的此类“黑手”,首先需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即便是本着礼尚往来的基准,只要宝宝“有话好好说”,父母也该“好好听”和“好好做”,别让“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消极模式迫使孩子变身“黑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