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11437600000007

第7章 佛陀(4)

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乘车前往花园,看见一个病人,痛苦不堪,躺在自己的粪尿中,由别人扶起,帮他换衣。他看到后,询问车夫道:“好车夫!这个人怎么啦?他的眼睛与别人不一样,他的声音也与别人不一样。”“太子啊!这就叫病人。”“好车夫!为什么称他为病人?”“太子啊!称他为病人,因为他难以痊愈。”“好车夫!我也会病吗?能免去病吗?”“太子啊!你和我们都会病,不能免去病。”“那么,好车夫,今天游园到此为止,驾车回宫吧。”“遵命,太子!”车夫送毗婆尸太子回宫。众比丘啊!太子回到宫中,郁闷不乐,思忖道:“这种名为生的东西真可鄙,因为它引起生者衰老和病倒。”[11]

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乘车前往花园,看见一群人,身穿杂色衣,在堆火葬堆。他看到后,询问车夫道:“好车夫!为什么这群人身穿杂色衣,在堆木柴?”“太子啊!这就叫死人。”“好车夫!把车驶近那个死人。”“遵命,太子!”车夫把车驶近那个死人。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看见那个死人。他看到后,询问车夫道:“好车夫!为什么称他为死人?”“太子啊!称他为死人,因为他的父母和亲友再也看不见他,他也看不见他们。”“好车夫!我也会死吗?能免去死吗?我的父母和亲友会再也看不见我,我也会看不见他们吗?”“太子啊!你和我们都会死,不能免去死。你的父母和亲友会再也看不见你;你也会看不见他们。”“那么,好车夫!今天游园到此为止,驾车回宫吧。”“遵命,太子!”车夫送毗婆尸太子回宫。众比丘啊!太子回到宫中,郁闷不乐,思忖道:“这种名为生的东西真可鄙,因为它引起生者衰老、病倒和死亡。”[12]

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乘车前往花园,看见一个出家人,剃去头发,身穿袈裟。他看到后,询问车夫道:“好车夫!这个人怎么啦?他的头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衣服也与别人不一样。”“太子啊!这就叫出家人。”“好车夫!为什么称他为出家人?”“太子啊!称他为出家人,因为他善于行正法,善于行正行,善于行善业,善于行福业,善于不杀生,善于怜悯众生。”“好车夫!称他为出家人,好极了!好车夫!正法好极了!正行好极了!善业好极了!福业好极了!不杀生好极了!怜悯众生好极了!因此,好车夫!把车驶近这个出家人。”“遵命,太子!”车夫把车驶近这个出家人。众比丘啊!毗婆尸对这个出家人说道:“你这是怎么啦?你的头与别人不一样,你的衣服也与别人不一样。”“太子啊!我是出家人。”“为什么你是出家人?”“太子啊!我是出家人,因为我善于行正法,善于行正行,善于行善业,善于行福业,善于不杀生,善于怜悯众生。”“好极了!你是出家人,因为正法好极了!正行好极了!善业好极了!福业好极了!不杀生好极了!怜悯众生好极了!”然后,众比丘啊!毗婆尸太子对车夫说道:“好车夫!你驾车回家吧。我要在这里剃去头发,穿上袈裟,离家成为出家人。”“遵命,太子!”车夫驾车回宫。毗婆尸太子在那里剃去头发,穿上袈裟,离家成为出家人。[13]

佛陀是以譬喻说法。过去佛毗婆尸太子出家的故事实际上是他本人出家前困惑于生老病死的形象化表达。而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佛典中,把这个故事移植到了佛陀本人身上。据《长尼迦耶》第16《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二十九岁出家。按照常理,这种年龄的人不可能没有见过或不知道什么是老人、病人和死人。因此,将这个故事归属于佛陀,主要是取其象征意义。

关于佛陀离家成为出家人,《中尼迦耶》第26《圣求经》中记载说:“我年纪轻轻,头发乌黑,神采奕奕,正值青春年华。尽管我的父母不愿意,哀哀哭泣,我依然剃去须发,穿上袈裟,离家成为出家人。”[14]在《中尼迦耶》第36《萨遮迦大经》、第85《菩提王子经》和第100《伤歌逻经》中也有相同的记载。

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经典中,增加了许多具体情节。《神通游戏》描写太子请求净饭王允许他出家,而净饭王含泪恳求太子不要出家,表示愿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太子提出如果能保证他不老、不病和不死,他就不出家。净饭王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净饭王严密设防,不让太子出走。而一些天神策划帮助太子出走,让迦毗罗卫全城陷入沉睡。太子半夜醒来,看见众舞女席地入睡的各种丑态,深感尘世污浊,决意离家出走。

“舞女丑态”这个插曲实际上出自巴利语律藏《大品》中的耶舍出家故事。耶舍(Yasa)是波罗奈城一个富商的儿子。他生活奢华,有三座宫殿:冬宫、夏宫和雨宫。在雨季的四个月里,他由女歌手们侍奉,从不下殿。一次,他早早醒来,看见侍女们还睡着。有的臂下夹着琵琶,有的颏下夹着小鼓,有的臂下夹着铜鼓;有的蓬头散发,有的流淌涎水,有的哼哼唧唧。这场面犹如坟场。他看到这些丑态,心生反感,叹息道:“太可怕!太恐怖!”于是,他穿上金拖鞋,走向屋门,屋门自动开启;走向城门,城门自动开启,最后走到鹿野苑,皈依佛陀。显然,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佛典中,耶舍出家的故事已被移植到佛陀本人身上。

《神通游戏》接着描写太子吩咐车匿(Chandaka)备马,众天神为他开门。太子离家出走,到达离城六由旬的阿奴波村。他把所有的首饰交给车匿,打发他回城。然后,太子用剑削去自己的头发。天神幻化猎人,换给他袈裟。这样,他开始了出家人的生活。

《因缘记》中描写太子是在罗睺罗出生的那天出家的。临走前,他还去看望了罗睺罗。他怕弄醒罗睺罗的母亲,妨碍自己离家出走。因此,他只是站着观看,没有去抱婴儿,心中说道:“等我成了佛,回来再见。”

注释

[1]与汉译《中阿含经》第117《大品柔软经》相应。

[2]《增一尼迦耶》Ⅰ.145。

[3]《中尼迦耶》Ⅰ.246。

[4]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16页。

[5]《神通游戏》,第123、124页。

[6]与汉译《中阿含经》第204《罗摩经》相应。

[7]《中尼迦耶》Ⅰ.163。原文依次分条叙述生、老、病、死、忧愁和污秽,本译文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叙述,以求行文简洁。

[8]《中尼迦耶》Ⅰ.240。

[9]《经集》第406。

[10]《长尼迦耶》Ⅱ.21、22。

[11]同上书,Ⅱ.24。

[12]《长尼迦耶》Ⅱ.25、26。

[13]《长尼迦耶》Ⅱ.28、29。

[14]《中尼迦耶》Ⅰ.163。

四、出家求道

在巴利语三藏中,《中尼迦耶》第26《圣求经》和第36《萨遮迦大经》记述了太子出家求道的经历。

太子先是拜阿罗逻·迦罗摩(āra、Kālāma)为师。在《圣求经》中,佛陀自述道:“我离家成为出家人,寻求一切善,寻求至高无上的寂静之道。我到了阿罗逻·迦罗摩那里,说道:‘尊者迦罗摩,我愿遵照这种正法和戒律修习梵行。’迦罗摩听后,对我说道:‘尊者请住下吧!聪明的人凭自己的直观,很快就能像自己的老师那样进入这种法,住于这种法。’”[1]

太子很快就学会这种法,能够背诵。但他想,迦罗摩宣说这种法,不是单纯出于信仰,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于是,他请教迦罗摩怎样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迦罗摩向他宣示“无所有处”(ākicaāyatana)。太子认识到迦罗摩不仅具备信力,也具备精进力、念力、定力(“三昧”)和智力(“般若”)。由于太子也具备这些能力,他很快凭借自己的直观进入和住于这种法。迦罗摩请他共同作为老师,指导其他人修行。而太子心想:“这种法只能达到‘无所有处’,而不能导向厌弃、离欲、断绝、灭寂、通慧、觉醒和涅槃。”[2]因此,他决定离开迦罗摩,继续自己的追求。

然后,太子到了郁头迦·罗摩弗(Uddaka、Rāmaputta)那里,拜他为师。但跟随这位老师修行,只能达到“非想非非想处”(nevasaānāsaāyatana)。罗摩弗也请他作为共同老师,指导其他人修行。而他仍然决定离开罗摩弗,继续自己的追求。

据《经集》的《出家经》记载,太子在出家漫游中,曾遇见频毗沙罗王。当时,他进入王舍城乞食,频毗沙罗王站在宫殿上看见他相貌非凡,便派御使打听他的住处。得知他住在般度婆山(Paava),便亲自乘车前往那里,劝他还俗:“你年轻娇嫩,正值青春初期,具有漂亮的肤色和魁梧身材,像是刹帝利出身。我将装备一支精良的军队,站在象队前赐给你财富,请享用吧!告诉我,你的出身。”[3]他告诉了频毗沙罗王自己出身释迦族,但拒绝还俗:“看到爱欲的危险,我视出家为安全。我将精进努力,我乐于此道。”[4]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在跟随迦罗摩或罗摩弗修行之前、之后或之间,并不清楚。依据《因缘记》,则在太子拜师之前。《因缘记》描写太子离家后,在阿奴波村的树林里过了七日。然后,他进入王舍城乞食。乞得食物后,回到城外,在般度婆山后进食。由于初次吃这种乞讨来的食物,难以下咽,几乎要呕吐。但他控制住了自己,从容进食。国王出城来看他,说是愿意把王位让给他。遭到拒绝后,国王希望他将来成佛后,首先光临王舍城。

《因缘记》添加了初次乞食的细节描写,使这个事件的编年次序变得似乎“可信”。但对频毗沙罗王的请求所作的夸张描写表明这些都是晚出的。

太子离开罗摩弗后,在摩揭陀国四处漫游。在《萨遮迦大经》中,佛陀自述道:“随后,我到达优楼毗罗(Uruvelā)附近的犀那镇(Senānigama)。在那里,我看到一个可爱的地点,一片清净的树丛,一条清澈的河流,堤岸可爱,附近有供应食物的村落。”[5]他认为这是一个适宜精进修行的地方,便住了下来。

他坐在那里修行时,脑子里涌现三个前所未闻的比喻:一、使用最好的钻火棍,也无法从浸在水中的湿木钻出火,同样,一个沙门或婆罗门不回避爱欲,不摆脱爱欲,不克制爱欲,渴求爱欲,贪恋爱欲,热衷爱欲,那么,无论他是否经过激烈的痛苦体验,都不能达到知、见和无上正等觉。二、使用最好的钻火棍,也无法从搁在干地上的湿木钻出火,同样,一个沙门或婆罗门不回避爱欲,不摆脱爱欲,不克制爱欲,渴求爱欲,贪恋爱欲,热衷爱欲,那么,无论他是否经过激烈的痛苦体验,都不能达到知、见和无上正等觉。三、使用最好的钻火棍,能从搁在干地上的枯木钻出火,同样,一个沙门或婆罗门回避爱欲,摆脱爱欲,克制爱欲,不渴求爱欲,不贪恋爱欲,不热衷爱欲,那么,无论他是否经过激烈的痛苦体验,都能达到知、见和无上正等觉。

于是,他又想:“我是否应该以齿压齿,舌抵上腭,以心降伏心,控制心?”[6]这样,正如强者拽住弱者的头或肩,击倒弱者,制服弱者,他以齿压齿,舌抵上腭,以心击倒心,制服心,以致腋下出汗。虽然他精进不懈,意念不乱,但他身体劳累,产生痛苦的感觉,不能控制住心。

于是,他如此想:“我是否应该修炼止息禅(appānakamjh-ānam)?”[7]这样,他停止口鼻呼吸。他这样做时,耳孔里发出呼呼的风声,仿佛风箱发出的声音。他停止口、鼻和耳的呼吸。他这样做时,猛烈的风冲击他的头,仿佛有人用剑劈开他的头。他这样做时,他的头剧烈疼痛,仿佛有人用皮带勒紧他的头。他这样做时,猛烈的风切割他的腹部,仿佛屠夫用尖刀切割牛腹。他这样做时,他的腹部灼热,仿佛被强按在火炕上烧烤。虽然他精进不懈,意念不乱,但他每次这样做时,身体劳累,产生痛苦的感觉,不能控制住心。

然后,众天神来看他(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产生的幻觉)。一些天神说:“沙门乔答摩已经死去。”另一些天神说:“沙门乔答摩没有死去,正在死去。”另一些天神说:“沙门乔答摩既没有死去,也不会死去,沙门乔答摩是名副其实的阿罗汉。”[8]

于是,他想:“我是否应该完全绝食?”而众天神劝说道:“不要完全绝食。如果你这样做,我们就把天国食物输入你的毛孔,让你维持生命。”他想:“如果我宣称完全绝食,而众天神把天国食物输入我的毛孔,让我维持生命。那我就成了说谎者。”他拒绝了众天神的这种做法。

然后,他想:“我是否应该每次吃一丁点儿食物,譬如豆汁、小豆汁、扁豆汁或豌豆汁?”由于吃得极少,他的身体消瘦,四肢变得像枯藤,臀部变得像牛蹄,脊柱凸出像念珠,肋骨凸出像椽子,眼珠深陷像深井,头皮皱缩像干果。他的肚皮和背脊相贴,摸肚皮能触到背脊,摸背脊也能触到肚皮。他大小便时,会扑面而倒。他用手按摩身体时,汗毛会连根脱落。

他的皮肤失去光泽。人们看到他时,有些人说:“沙门乔答摩是黑色。”有些人说:“沙门乔答摩是褐色。”有些人说:“沙门乔答摩既不是黑色,也不是褐色,而是土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