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经济学
11404600000012

第12章 产品内贸易(2)

4.2.3产品内贸易的均衡解

现在我们考虑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A国和B国。在没有要素贸易的时候,两个国家的埃奇沃思方框图相同,且两个国家均在E点进行生产,假设该点的产量为:X零部件产量a,M零部件产量b,则总产量为2a的X零部件和2b的M零部件。

现在假设A国与B国进行要素贸易,A国出口资本要素给B国,同时从B国进口劳动力要素,直至X零部件的生产线正好为新的A国埃奇沃思方框图的对角线,其结果是封闭经济时的埃奇沃思方框图ABCD,会伴随着L的流入与K的流出而变成为新的、可用FGHC来描述的埃奇沃思方框图,从而使得其对角线正好为X零部件的生产线,其最优的均衡解将出现G点,即A国专业化生产X零部件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点。

再来看B国的变化。B国从A国进口资本要素K,并且出口劳动力要素L给A国。于是就可得到B国新的埃奇沃思方框图NBI,由可见,B国M零部件的生产线恰好为方框的对角线BI,那么X零部件的生产线和M零部件的生产线的交点为I点,因此,B国将专业化生产M零部件,在I点B国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在没有要素贸易和专业化生产之前,两个国家均选择E点进行多元化生产,其总产量为2a的X零部件和2b的M零部件。在进行要素贸易之后,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变为了DG线,并在G点专业化生产X零部件,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变为了CI线,并在I点专业化生产M零部件。于是,这两种零部件的总产量分别为G和I。

由于IE线是CE线的延长线,而EG线是DE线的延长线,因此I点必定处在2a点之外,G点则必定会处在2b点之外,即要素贸易后的X零部件的总产量和M零部件的总产量均大于原来的总产量,整个世界的总产出因此而上升,所以A、B两国将会选择要素贸易,来获得A国专业化生产X零部件、B国专业化生产M零部件的均衡解。

4.3产品内贸易的效应

4.3.1贸易流量效应

产品内分工不仅使得产品成本下降,生产总量上升,而且还会导致贸易总量的增加,因为贸易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制成品贸易。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产品内贸易量大大增加,其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制成品贸易,产品内贸易已经占据世界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正在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品内分工对于贸易流量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内部产品(中间品)的外部化而导致贸易总量的增加;第二,通过分工深化而导致贸易流量的增加,因为中间品贸易的发生机制是特定生产要素的非对称性分布,而不是由传统的相对成本差异、或者新古典贸易理论所说的禀赋差异、以及新贸易理论所说的规模经济和异质性需求等因素引起的,所以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将会创造出一种新的贸易模式而导致贸易总量的增加。

4.3.2规模报酬效应

产品内贸易在增加国际贸易流量的同时,也因为基于特定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生产而带来了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用模型来分析,在封闭经济情况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AEC,其中E点为帕累托最优生产点,该国将在这一点进行多元化生产。借助于产品内贸易,该国进口X密集使用的要素后,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变为AB(AEB),此时,该国将在B点专业化生产X零部件。如果该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则专业化生产将使同样的投入带来更大的产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在G点向上翘起,结果其专业化生产的帕雷托最优点将不是B点,而是存在报酬递增的B′点,同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也会因此而变为AGB′。

毫无疑问,B′点的产量要大于B点的产量,但该国在这两个均衡点上所使用的要素数量和成本必定是相等的。因此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的存在,会激励该国选择专业化生产。

4.3.3价格效应

产品内贸易会导致生产的集中,从而造成在一个市场上仅仅存在少数几家公司进行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这样的结构将使那些拥有市场垄断力量的公司获得更加强大的溢价能力。但是,就如在前文中所分析的那样,专业化生产也为这样的公司带来了由规模经济而创造的额外收益。

这样,究竟是由专业化生产所引起的成本下降、进而导致价格下降的作用力大,还是因为市场从完全竞争变成寡头垄断所带来的价格上涨的作用力大,将对产品内贸易的价格效应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这两种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生产某种中间的特定要素的多寡。在规模经济既定的情况下,对于那些特定生产要素供给量丰裕的商品来说,由于其垄断程度相对较低,垄断者的溢价能力也就会变得相对较低,结果,由产品内贸易的价格上涨效应会变得较弱。反之,则相反。

4.3.4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将导致跨国公司在各地建立分支机构或者是生产基地,而留在发达国家国内的往往是研发和核心生产部分。这样的空间分布无疑会产生技术扩散或外溢效应。

这种外溢效应大致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来传递的:其一,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生产基地把技术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其二,是通过同业竞争把技术外溢到东道国的本土企业。

第一种扩散效应是不可避免的,跨国公司为了实现产品内分工不得不将生产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第二种外溢效应则是跨国公司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跨国公司会制定一定的公司准则来避免技术的外溢。这样,在由产品内贸易所产生的技术转移问题上,技术垄断和技术进步同时并存的局面就产生了,目前技术垄断的主要表现就是技术标准垄断。

4.3.5收入分配效应

产品内贸易产生的贸易所得在不同国家间的分配并不公平。

从静态效应来看,由于产品内贸易使得各行业只留下几家可以制定技术标准的寡头垄断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大多来自发达工业化国家,因此,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就可以因此而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产品内贸易创造的所得的分配对发达工业化国家有利。

从动态效应来看,产品内贸易所得的分配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产品内贸易促进了它们的就业与贸易流量,因此对于增加它们的收入是有好处的,由此产生的收入增长效应增加了这些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垄断企业在发达工业化国家的集中,而这些垄断企业又可以利用市场权力来推高产品价格,从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产品内分工所产生的收入分配的动态效应并不确定。

本章小结

1.特定要素的制约所导致的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创造了新的贸易形式——产品内贸易,这一贸易形式将中间品从产品生产的价值链中分离出来,成为可贸易商品,实现了要素的跨国界充分利用。

2.产品内贸易的形式主要分为不同国家公司之间的国际采购、国际外包及同一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一体化发展。

3.运用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埃奇沃思方框图分析可以知道,产品内分工导致一国可以充分利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专业化生产某中间品;并且随着交易费用的下降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4.产品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显示,通过产品内贸易,两国具有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且通过在新的帕累托最优点的生产,使得全球产量上升。

5.除了产量提升之外,产品内贸易还具有贸易流量效应、规模报酬效应、价格效应、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等。

本章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特定要素制约、国际采购、垂直一体化、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交易费用、贸易流量效应、规模报酬效应、价格效应、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收入分配效应

本章思考题

1.产品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与传统商品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2.产品内贸易具有哪些形式?请分别以案例说明。

3.请用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埃奇沃思方框图分析产品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

4.阐述交易成本对产品内贸易所产生的作用。

5.产品内贸易的其他效应具有哪些?请分别阐述其具体含义和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