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11022400000008

第8章 领导说服的艺术

“说服”工作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并精通“说服人”的学问,也是对领导的基本要求。

所谓“说服人”,就是要使自己(领导)的想法变成他人(下属)的行动。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又依赖于说服者的创造性运用。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又是一门其妙无穷的艺术。

第一节说服前的准备工作

在领导的工作、生活中,时常发生因各种矛盾引起的争执,这时由于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同,双方往往都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对方提出的论证不加以分析。这种弊病很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难堪局面。每个人看问题的观点,是长期形成的,它与性格、经历、社会地位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总在自己思维的体系中去发展思想。不超脱这个体系,很容易陷入一种不自觉的盲目之中。这种只有纵向联系,没有横向联系的思维方式,就像拳击手只管自己动手挥拳,但从不把拳打到对方身上一样,是无法判断胜负的。

自己的观点当然是要说的,而且说得越明白、越透彻越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倘若只说自己的理由,无论多么清楚,毕竟不能替对方剖疑析难,即使把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说得再透彻,也未必能使一个认为一加一等于三的人,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疑团解不开,到头来他仍是认为“三”的答案还有几分根据。

所以,要说服别人,必须先透彻了解别人的意见。有人把这形容为“能钻进别人的眼球里,看他怎样看世界”。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领导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一、说服要先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他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

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比如,诸葛亮针对张飞暴烈好胜的性格,常使用“激将法”,说某事他不行,或怕他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而针对关羽自负不让人的性格,常使用非他莫属的“推崇法”。

二、说服要先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擅长于计算等。领导在说服的时候,应从对方的长处入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也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三、说服要先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四、说服要先了解其他的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的利益或个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往往难以启齿。如果领导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五、说服要先了解当时的情绪

一般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在哪里;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领导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领导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说服的方式。

了解对方是有学问的。许多领导不能说服人,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要碰钉子了。

第二节说服的原则

所谓说服,即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领导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是做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是做协调人际关系与群体关系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工作始终贯穿着说服。随机制宜地运用领导说服原则,掌握领导说服原则,对于提高领导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晰对方的需要和动机

因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一定动机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所以要做好说服工作,就先要找到对方的需要和动机。这有两个行为科学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引路。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理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再往高依次是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个理论认为,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导性需要;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也有人会在某一个层次上横向发展。二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两个大的层次,一个是保健因素层次,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另一个是激励因素层次,主要是成长、成就条件。他认为,当只是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人们只会表示“没有不满意”,而当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都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表示“满意”。

二、利益在先,道德在后

“利益在先,道德在后”就是利益原则。陈云同志在讲到做工人的工作时就说过:“提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我们发现,领导讲话时,如果基本是讲道理,人们就不太爱听;如果主要是讲具体事情,人们就比较爱听;如果讲关系到人们自身利益的事情,人们就会集中精力听。所以,要想说服人,就应该有意识地把人们的利益摆在前头,并要联系人们的利益去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实,说服的利益原则,应该是我们做好说服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三、给对方留有选择权

不管你的权威多大,人们都不喜欢被强迫做一件事,这就是人的一种保护自身自由的心理。所以,一则,要给人以选择结果的余地。领导者可以指明方向、创造条件,但要由人们自己去选择行为的结果。二则,即使是我们在为他人选择结果,也应该造成是他自己在选择结果的心理和认识。自然,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第三节说服的方法

有些领导说服人经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

说服人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都有起码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给国家、单位带来什么好处,或将给家庭、对子女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这往往能够很好地启发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二、用真挚的感情来感化他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会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领导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在说服他的时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来感化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三、通过交换信息来改变他

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并不妥当,进而采纳领导的新主张。

四、激发他主动转变的意愿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所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急切意愿,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人必与他同在;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项事物迫切需要的愿望,并不是指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作彼此互相有利的事来加以对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动的时候,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他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更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五、用间接方式促使他转变

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采取守势,并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了解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让他达到转变的目的。所谓间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这就要靠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六、提高对方“期望”的心理

下属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期望”心理有关。如果说服者威望高,一贯言行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因此,作为领导,平时要注意多与下属交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