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67

第67章 不与为伍

其实,别人都可以躲,可杨溥和马愉面对李应庚,却是没办法躲的。内阁大臣的名望姑且不说,但论关系,他们也避无可避。李应庚中进士那一年,主考官可不就是杨溥么?状元郎可不就是马愉么?

马愉和李应庚乃是同年,而杨溥正是两人的座师。这种关系在那个时代,可比现代“三大铁”的关系还要牢靠。虽然同年和同窗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时代不一样,人心不一样呐。

当年李应庚这边喜中进士,那边就传来喜得贵子的好消息,只是母亲病重的坏消息也一并传了过来,最后还是在杨溥的照顾下,让李应庚在吏部办了相关手续,回家侍奉母亲。

只是没想到,这一回去就是好几年。后来也是运道使然,宣德皇帝多次下旨推选有德的贤才,在杨溥的努力下,李应庚才得以返回朝廷,逐渐得到重用。

侍讲学士,下一步就可以入阁了呢。正统五年马愉进入内阁的时候,不也是侍讲学士么?

曾经的马侍讲,对于刘侍讲被杀事件,也是无法接受呢。正想着怎么搞一下王振,就有人跳出来冲锋陷阵了。作为内阁大臣,马愉觉得人心可用,其势可借,说不得要在朝堂上狠狠地搞一番。

再者,当初三杨安排马愉、曹鼐等人入阁,可不就是为了抵抗王振的么?这些年几个人因为经验不足,嗯,胆魄也有些不足,让王振渐渐做大,可以说是辜负了三杨当初的一片殷殷期望。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马愉当然要振作一下,改善改善自己的形象。

至于内阁首辅杨溥,当然要支持门生的行动了。想当初,刘侍讲上书不也是因为他在暗中使劲么?只是杨首辅真心没有想到,王振居然敢对皇帝的老师痛下杀手。

自己身为内阁首辅,若是再不反击,只怕就要被王振骑到头上去了,这一辈子以及身后千秋万世的清名,必定是要毁了去的。

当皇帝驾临朝堂,还没开头,就感到了朝堂上的压抑。他仔细地瞧瞧这个,再瞧瞧那个,一个个都是肃穆庄严,甚至……甚至是一片哀容?

由不得皇帝不发毛,他也知道刘球的死确实搞得过了,自己尊敬的王先生似乎有些“恃宠而骄”,可不管怎么说,从小到大真正在身边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可不就是他一向尊敬的王先生么?就算做得过了点,可追究其原因,可还不是你刘球先过分了么?

朕每天起早贪黑地,从不缺席早朝,每份奏章必然要过目一番,处理完政事还要去听你刘老师讲课。朕如此勤奋,怎么就不好好学习了?怎么就成了周厉王了?你们莫名其妙,朕还莫名其妙呢;你们觉得冤枉,朕还觉得更冤枉呢!

大臣们都不说话,他们似乎都在等待什么?莫非都在等朕先开口?可往常不是这样的啊?有事上奏,无事退朝,这八个字可不只是喊一喊就算了的。你们要真没事,朕还要回去批阅奏章呢……哦,先睡个回笼觉也行。

这时候,守卫宫城的人终于前来禀报了。

本来,宫门处有什么异常情况,他们必须要及时前来禀报的。可当时御驾已经启程前往朝堂,王振也在队伍里跟着;前来报信的人胆子小,哪里敢拦驾?毕竟不是谋反叛乱的非常之事,胡乱拦驾是要挨处分的,万一被人当作刺客就地击杀,那更是倒霉透顶呢。

报信的人回来一说,得,还是按规矩来吧,便派人前往朝堂等候禀报。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差池,让皇帝和王振一时措施不及。你杀了一个老师,还能再杀第二个老师?尊师重道还要不要了?再说,就算是杀刘球,那也是王振私自拿得主意,皇帝岂能做出这等事来?

既然杀第一个的时候都不敢明目张胆,这第二个他敢么?朝堂之上,百官注目,王振不敢,皇帝也不敢。

那就传上殿来,听听李爱卿有什么冤枉事吧。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既然摆上了台,程序总是要走的。就像现代警察办案一样,就算审案的警察认识你,可还是得问:姓名?住址?性别……

不一会儿,传旨的太监就回来了,可脸上却是带着尴尬的表情,他提着胆子回奏道:“李侍讲说……”

嗯?他说什么?不管说什么,都传旨召唤你了,你得先来大殿,山呼万岁之后,再当面陈情吧?就算要喊冤,你也不能让传旨太监帮你诉说冤屈不是?

那太监硬着头皮说道:“李侍讲说,谢皇上天恩。他不愿上殿,不愿……不愿……他……他原话是……是说不愿……不愿与奸佞为伍!”

由不得这太监不吞吞吐吐,李应庚说的奸佞是谁,大家简直不要太清楚。这太监在王振手底下当差,自然知道这几年王大公公脾气见长,根本听不得这等话。幸亏这话是李应庚说的,而且还是皇帝下旨要问的,否则,他连私下传播的胆子都没有,一丁点都没有。

他没有胆子,可那些反对王振的大臣们,胆子却是足够的。少不得大殿之下,忽然一片噗嗤噗嗤的笑声。虽然大家痛恨,虽然大家愤怒,可骤然听得李侍讲来这么一出,自然是再也忍不住内心对王振的鄙视和嘲笑了。

笑也不过是嘲笑罢了,并非是感到有意思或者多么可笑。

王振铁青着脸,狠狠瞪了那传旨太监一眼。麻痹的,不说你能死啊?你就说李应庚抗旨不尊不就得了?扯那么多滚犊子的话干什么?有本公公保着你,你还担心自己会出事不成?

上位者往往就是这样的心态,无视下属的感受。你王公公有漠视群臣,忽悠皇帝的本事,可俺们没有不是?欺负欺负大臣也就罢了,可再借俺十个胆子,俺也不敢欺骗皇上不是?

大臣还没来得及说话,王振先跳出来了,忍着怒气,奏道:“皇上,李应庚抗旨不尊,可着锦衣卫拿问。”

听着这杀气腾腾的话,有人缩头了,也有人愤而挺身了。事情发展到现在,彼此已经是你死我活了,再送小兵上去探路没啥意思了,正儿八经是主帅一马当先,大将们蜂拥而上,死战一番,看谁先兵败撤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