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53

第53章 权阉起步

王振是一个聪明的人,眼皮子很活,善于揣摩上意。用史官的话说,就是王振一向“狡黠”、善于伺察人意。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复杂的宫斗里存活下来,逐渐走向高位。

有许多的太监,就是在无意之中得罪了人,自己却尚且不知,被人暗中陷害,死无葬身之地。

在他刚入宫的那阵,他还亲自将一对被杖毙的太监和宫女拖出去喂狗。当看到那些凶猛的饿狗一拥而上,撕咬着尸体,他当时就瘫倒在地,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大小便失禁。

这一对太监宫女并没有什么大错,不过是搞搞对食而已,毕竟深宫幽闭,寂寞难耐,大家互相安慰一下,也好保持精神愉悦;精神愉悦了,才能为皇室尽心服务不是?若说这对食的太监宫女也不少了,可这俩实在倒霉,竟然被刘妃撞见了!你说皇宫这么大,隐蔽的地方那么多,你俩就不能注意一下?找个安全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太监曾经不小心得罪了另一位太监乙,太监乙职位没他高,想报复少不得要挖空心思想办法。恰好这天太监乙无意中发现,这俩人竟偷偷溜到一起玩愉悦精神的游戏;他正苦无机会呢,忽然撞见正转着玩的刘贵妃,顿时心生一计,哄着刘贵妃转到了二人玩耍的场所,装作无意撞破二人游戏的样子,结果自然就悲剧了。

出身名门,一向顺风顺水的刘贵妃又哪里想到世间竟还有此等下流之事?顿时恼羞成怒,将二人杖毙,犹不解气,还命王振将二人拖出去,免得污了皇宫神圣之地。

后来,当王振知道了事情的缘由经过,就时刻提醒自己,逢人面带三分笑,清闲莫争一时气。

要知道他之所以进宫,那是有很大野心的。没那么大的野心,也肯定不会有那么大的魄力和胆气去自宫了。否则……哎,没啥图谋的,就随随便便抛弃了小弟弟,那可真是……真是应了那句话:闲得蛋疼!

得罪的人多了,不但不利于实现自己的野心,甚至还有可能丢掉小命啊。

当然,他还谨记着另外一句:未可全抛一片心。尽管交友要以诚相待,可这诚实也是要掌握好尺寸的。尤其是他那野心,似乎有点见不得人……

权势啊!那可是赤裸裸的权势欲望。

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大公公,正大踏步走在……不,是急速奔跑在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上。

此刻,他正琢磨着要不要提前交好李之郎。

太监的一切权势皆依赖于皇帝的信任,而若想加深这种信任,只有不断地投其所好。此时在王振眼中,李之郎就是皇帝的“喜好”。

之所以为难,还是因为李之郎太小。因为小,所以在王振看来,容易哄,容易培养感情;可也正因为小,他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接近。他的工作岗位是哄皇帝的,不是哄李之郎的,这点轻重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提醒。

可若是置之不理,万一将来成了自己的政敌,那就不大好办了。

如果他放任不理,那么二人成为政敌的几率,真的和成为盟友的几率一样高。毕竟,李之郎是外臣,而王振是内臣。

如果将来李之郎真的成了内阁首辅,哈,二人之间必然会出现权力交叉,有交叉就有争夺……自古权力之争,最终往往是一片血雨腥风呐。

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拿定主意。这时有小太监前来禀报,皇帝传召。王振不敢怠慢,匆匆收拾一下,便往武英殿赶去。一路之上,他还不忘在心里自嘲一下,算了吧,李之郎想当内阁首辅,还早着呢!再说了,就算将来长大了,这内阁首辅能不能当成,真的还是两说呢。

七岁的孩子,自己太多虑了,甚至有些杞人忧天。

进了武英殿,却只见皇帝一个人,王振不由得愣了一下。武英殿是皇帝召见群臣议事论政的地方,而且皇帝的龙袍都还没来得及换呢,显然刚刚召见过大臣。可问题是,自从朱祁镇继位后,因为年幼,无法处理政事,往往是有张太皇太后或诸位内阁大臣陪伴一起的,就算议事完毕,也断然不会留皇帝一个人在这里,这些老头子老太婆们,可都防着自己,怕自己干政专权呢。

若不是皇帝太依赖自己,使出一哭二闹三退位的把戏,估摸着张太皇太后早就一巴掌把自己拍死,另外换一个太监侍候皇帝了。

幸亏自己平时百般忍让,方才维持住眼下这个貌似和平的局面。

因为太过奇怪,以至于王振都忘了向皇帝行礼,这对于一向谨小慎微的王振而言,非常罕见。不过,遇到罕见的情况,自己有一点罕见的情况,也算正常吧?

小皇帝倒没有在意他的失礼,见他来了,高兴地走下龙座,站到他面前兴奋地说:“王先生,答应了!他们答应了!嘻嘻,怎么样?再过一个月,我就可以检阅一番咱们大明的军威了!”

王振一听,也顿时兴奋起来。平日里,他可没少劝皇帝,对待臣子一定要用重典!恩要重,罚也要重。

当然,不管多么大的重恩,给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信就行了;至于这重罚么,还是让那些烦人的外臣们领受吧。

王振不断给小皇帝讲述太祖皇帝开国的故事,尤其是太祖爷征战四方,杀伐决断的风采,说得简直他亲眼所见一般,每次都是唾沫乱飞,如痴如醉。讲完后,他便谆谆教导小皇帝:大明威武,大明帝国万岁,大明帝国要发展军备,征伐八方,让四夷臣服,四海来朝;治国首先掌权,掌权首在军权;是故,要以武治国,扬我大明国威等等。

此时大明立国不是很久,武风尚且盛行;不像明朝中后期那样,武官见了文臣,简直就像孙子见了祖爷爷,尊崇有加。所以,王振的思想倒也有些市场;当小皇帝将王振的道理摆给大臣们听得时候,大家固然觉得小皇帝的话漏洞百出,可皇帝既然有振奋之心,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交口称赞的。

得到大臣们的称赞,小皇帝更加相信王先生的话,也更坚定了发展军备,以武治国的心思。前几日里,在王振的撺掇下,他决定率文武大臣在将台阅武。刚刚召见大臣们,自然是商量这件事的。

大家见小皇帝兴致勃勃,同时自己也想到将台上风光一把,便很快达成一致,顺利通过了小皇帝的提议。

这一下,可把小皇帝高兴坏了。不但是因为自己可以检阅军威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策略第一次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