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05

第5章 新科进士

再说宣德二年二月,北方仍然一片寒冷。皇帝忽然想起关押的叔父,便前去探视,安排左右人员要尽心照顾好原汉王,注意防寒保暖等事宜。

双方会面本是一片祥和,不想皇帝准备离去的时候,那原汉王朱高煦不知哪根筋搭错,暗中使了个绊子,将皇帝绊倒在地,引得宦官宫女一片大乱,而他却在一边哈哈大笑。皇帝大怒,决意处罚朱高煦,却是命人用三百斤重的大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不想那朱高煦勇武有力,竟然将大缸顶起。众人怕他再伤了皇帝,急忙上前将大缸摁住,又在大缸上添加重物。皇帝一时受惊,以为朱高煦意欲举缸砸向自己,便定了谋刺皇帝的罪名,命人在大缸旁边点燃木炭,竟将朱高煦活活烤死在缸内。

皇帝犹不解恨,又将朱高煦的几个儿子全部斩杀。

可怜汉王一生勇武过人,随同父皇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多次身先士卒,斩将夺旗,终于协助父王夺得天下,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再说等那皇帝惊吓过后,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不免后悔不已。一直以来,自己都被天下传颂为仁慈之君,却最终因此残忍之事,蒙了些尘垢。

皇帝心中不安,思忖些日子,作《帝训》二十五篇成。至三月十三日,又作《西汉循吏论》,传示诸位大臣,并告谕道:执德以廉为要,廉者法之公而政得其平;治人以仁为本,仁者施之厚而下蒙其泽。忠以奉国,敬以勤事。古之良臣,率由斯道。其共勉励。

群臣进表,纷纷称颂帝皇勤勉治政,爱民如子,诸臣敬爱,万民景仰;并表示要充分学习皇帝的廉政政策,感悟皇帝的仁忠指导思想,在大明帝国今后的发展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二十六日,丁未科科举主考官、内阁大学士杨溥奏言:自汉王平定以来,万民安泰,帝国繁荣,人人热爱学习,无数精英渴望成为天子门生,大家齐聚京城,期待参加科举,为国效命。现已万事俱备,特奏请皇帝莅临考场视察指导考试准备工作,并下旨准许开科取士。

皇帝对杨大学士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并嘉言慰勉。又诏曰: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开科取士,都是以得到能臣良材为当朝盛事;现在,我只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忠孝之人就满足了。

显然,皇帝受了汉王叛乱的刺激,发布制诰,决意选取忠孝有德之人,出仕为官;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夫礼乐之效,致人心之感,则道德一而风俗同;致气和之应,则膏露降而醴泉出。器车马图凤凰麒麟之物毕至,亦理之所必臻欤。朕虚己图治,冀闻至理,其悉陈之,将亲览焉。”

三月二十七日,诸考生参加科举考试。

三月二十八日,皇帝亲自阅卷,赐马愉等一百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三月二十九日,赐进士马愉冠服银带,其余人等赐钞五锭,并在中军都督府行宴。

三月三十日,进士马愉等人上表谢恩。

那状元马愉,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次年春,欲赴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耽误了考期,不得不返回家中。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会试,需为继母守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此番应试,一举夺魁,高中状元,终于修得正果,自是欣喜万分,风光无限。

这一日,马状元领着诸位进士,前往主考官杨溥府中拜谢,并叙师生之谊。杨溥见那座下一名进士,进退有度,仪容非凡,只是寡言少语,面容不喜不悲,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方才介绍之时,杨溥虽不记得他的名字,但只需观其座位,便可知他应是二甲第八名。

对于该榜各名次人员,杨溥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略一思索,便想起此人名叫李应庚,字长生。

“今日诸位金榜题名,正是大喜之日;长生为何心事重重?可有需要老夫尽力之处?”杨溥面色和蔼地问道。作为三朝元老,杨溥在朝中德高望重;早在先帝居东宫之时,杨溥时任太子洗马,负责教授先帝如何处理政务;可以说先帝在朝时,杨溥就已经是帝师级人物。更何况,在明成祖诏立太子的斗争中,杨溥极力反对汉王朱高煦,尽心辅佐先帝,甚至为了先帝的太子之位,而被盛怒的明成祖下旨关进了锦衣卫诏狱,这一进去,就是十年之久,直到先帝即位,方才光荣出狱。

《明朝那些事儿》是这样评价杨溥的:“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等死。不知何时发生,只知随时可能发生,这种等死的感受才是最为痛苦的。杨溥不怕死,也不怕等死,这样的人,天下还有何可怕?!”

就是这样一个名震朝堂、功盖天下,天不怕地不怕的当朝内阁大学士,关注的居然不是状元,更不是榜眼探花,而只是一位普通的二甲进士,让在座众人如何不惊?而杨大学士对诸位后学末进的亲切关怀,又令众人感动万分,肃然起敬。

那李应庚见恩师垂问,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神态,急忙起身肃立,答道:“学生本是山东武定州人氏,父亲早逝,唯慈母含辛茹苦,抚养学生;去年七月,遵母亲赴京求学,以待科考;不想刚到京师,惊闻汉逆巨变,信书不通,心中更是忧虑重重。前几日方收到家中来信,得知母亲病情加重,且离去时妻子已有两月身孕,心中有些忧虑,不想误了大家的兴致,学生着实不安。”说着,向杨溥长鞠一躬。

前文已经说过,皇帝平定汉王叛乱之后,立刻下旨给汉王藩地乐安州改名为武定州;众人初闻武定州,正在思索是哪里,待听到李应庚后面言称汉逆巨变,也都恍然大悟。

杨溥道:“百善孝为先,长生心怀母亲,乃是人伦大礼,又怎能怪责?如今子嗣有续、高中两榜,也正是双喜临门,光宗耀祖,你可暂且先回家中省亲,待诸事完毕,再来应差如何?”

“多谢恩师!”李应庚又是长揖一礼。

那新科状元闻听李进士慈母抱恙,思及自身,也曾经因为要为继母守孝而误了上次科举,便上前安慰他不要太过忧虑,并祝愿家中慈母早日康复,长寿无疆。其余诸人也纷纷上前,多家劝慰。

李应庚均是一一谢过。

这一切说来不过是谢师宴中的一个小事件罢了。有了当朝大学士发话,诸事自然百般顺利。待谢师宴完毕后,李应庚在有司部门办了手续,收拾行李,踏上了返乡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