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17

第17章 有史第一

又聊了一会儿闲话,忽然听得外头纷纷扰扰,锣鼓喧天。大家正惊异的时候,却见小桃满脸兴奋地跑了进来,道:“夫人!夫人!大喜了!外面像是县试报信的人,看样子,正往咱家里来,想必定是公子爷中了!”

小桃这边话音刚落,却又见管家匆匆过来,喜气洋洋地道:“夫人!公子爷中了!案首!案首呐!”

其实,刚才听见锣鼓声的时候,李家人就大概知道李之郎是要中了的,小桃的话不过是让大家确认了这一点而已。但管家带来信息,还是带给大家巨大的冲击。正如外面起初议论的一般,李之郎不过七岁罢了,能够中个廪生增生,就足以令人惊讶了,谁敢想还能中个案首回来?莫说国朝历史,就算从隋唐科举最初实行算起,李之郎这七岁案首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且不管是否“后无来者”,起码这“前无古人”是铁定占了的。

李之郎此刻也是颇为激动。在这个时代,有无功名在身,那境遇可是天壤之别。圣人天天讲,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可不是说着完的,尤其是在明朝,士大夫的地位在整个封建历史中可以说是最高的。而有了功名,你也就成为士大夫的一份子,你就打开了建功立业的大门,从此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了。

当然,目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试案首,还算不得功名在身,后面还有府试和院试。只有院试通过,你真正成了功名在身的秀才,可以见官不拜,可以免于刑罚。

但无论如何,这终归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而且,一般来说县试案首是必然能够通过府试和院试,除非你得罪了上官,人家诚心整治你。

“我说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这府里忙来忙去,似乎有什么喜事,原来是令公子中了县试的案首,着实可喜可贺,妹妹这里先恭喜姐姐了。”那女客微笑道。

李夫人高兴地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说了,嘴里念念不停地说:“同喜,同喜……”

“等下可以仔细看看我们未来的官老爷呢,呵呵。“那女客笑道,忽然面色疑惑,咦了一声,问道:“姐姐成亲想必不会超过八九年……这中了案首的公子,莫不是……”她欲言又止,却是想着自家这姐姐莫不是给人做了妾室或者是续弦?那中了案首的李家公子,想来也有十多岁,可李夫人成亲不过八九年,就算有孩子,最大也就是眼前这个七岁的孩童,又哪里来得十多岁公子?

忽又一想,今天这府内一切似乎都是自家姐姐做主,不似做妾的样子。想必定是前妻所生,且前妻已经被休或者过世了的。

她在这里胡思乱想,那边李夫人也是聪慧的女子,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她瞬间骄傲起来,拉着李之郎的手,笑嫣嫣地说道:“妹妹说哪里话!这县试的案首,可不就在眼前吗?你尽管看个够就是了。”说着,目光瞄向李之郎,脸上满满的自豪与欢喜。

“这……贤侄真是奇才!妹妹虽然这些年寄身江湖,但平时还是了解一些时事典故的。我这“贤侄大约六七岁吧?哎呀,六七岁的案首,那也是千古头一遭呢!”女客抚着李之郎的小脑袋,夸赞不已,却是越看越可爱,越看越喜欢。

原来,这女客姓方,名晴,自小与李夫人邻村。李夫人娘家齐氏与邻村方家,在各自村里都是富绅,平日多有往来。李夫人与方晴从小就是很好的玩伴,长大了也是整日里腻在一起的知心闺蜜。两人年轻时闲来无事,也经常聊一些诗词文学、历史典故或时事趣闻什么的。虽说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对于大户而言,女儿便是学一些诗词、读一些历史也无妨。只是不是涉及男女大防,品德名节,大家一般还是比较宽容的。

像后世理解的什么女子缠脚等等,虽然此时已有,但真正做到变态极点的,不过是个别家庭而已。而这些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也是在清朝时候。故此,这方晴知道一些典故,也是正常不过。

这里顺便交代一下方晴和李夫人离散的缘故,却是原来有一天,这方晴在齐家玩过之后,便要回家。齐舒,也就是李夫人,本想让她留宿家中,但那天方晴却是不肯。不曾想齐舒第二天得到消息,有一波匪徒袭击了几个村子,方晴所在的村子遭了劫,而李夫人所在村子却幸免于难。那方家不但被匪徒抢了,全家许多老小也尽皆遇难,只有一些女眷下落不明,想来是被匪徒绑了去。

得到消息之后,李夫人一直心中忧虑,伤心难过。若是自己坚持让方晴留宿自家,定然避过此番劫难。现在却是生死不知,不免有些怨恨自己。这些年过去,伤心也渐渐淡了下来。却又不曾想到今日忽然发现方晴平安归来,而且也有了个好归宿,心中自是欢喜不已。

再闻听儿子中了县试案首,此刻心情实在是激动得不知所措,恨不得手舞足蹈,方能宣泄了这心头兴奋。只是她毕竟这几年做惯了官夫人,言行举止须合女德礼仪,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她早已命人准备好了诸多事宜,当下吩咐管家向报信的人发放喜钱。此时族里也得了音讯,大家也一早做了准备,确认消息后,纷纷前来贺喜。

李家族长激动地嚷道:“快!快!这等大事,一定要祭宗庙,告祖宗!立刻准备!”李家作为武定城顶级的士绅名门,自然知道这七岁案首是何等的荣耀!虽然全族都做好了庆祝的准备,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七岁的孩子能拿回个案首。就算这案首的含金量是最低一等,那也是了不得的奇迹,千古佳话。

族里要祭告宗庙,李夫人不得不向方晴表示歉意。方晴见状,起身道:“姐姐说哪里话,这是天大的喜事,姐姐尽管忙去。”

李夫人又问了方晴的住处,知道他们暂时住在客栈,本想让方晴留宿,但其夫君也陪着一起过来,却是多有不便。便说道:“妹妹此番定要多留些时日,待过了今天,诸事安排妥当,姐姐还要请妹妹过来叙话。”

方晴应了,告辞而去。李夫人也带着李之郎,随着李家族人前往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