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14

第14章 六岁拟别

“方才闻听李公子四之箴言,小女子心悦诚服,深感受教。李公子高才,想来行些酒令也不是什么难事;小女子也更是心向神往,期盼一些仙音妙谈呢。”婉儿娇笑着说道。

“犬子年幼,不堪酒力,这酒令就免了吧。李应庚此次带着李之郎赴宴,本意是想请知县以后多为照看,谁料又会遇到这许多事情?

“大家只是热闹一番,我等又岂会让世侄饮酒,便以茶水代替如何?”座中一人出言道,这位虽是一位举人,但其祖上也曾出过进士,乃是武定州有名的绅宦名门,此刻称呼李之郎一声世侄,亦无不可。

“是极!久闻小公子才情满江,我等也早早盼着小公子佳作,还请翰林公万勿推辞。”又一人说道。这位却不是读书人了,甚至祖上也没什么功名,但他家里三代行商,也是武定州大富之家,平日里又多行善事,倒也赢得士林一些赞誉。

此时,刘知县也劝道:“酒令不过是助兴为乐而已,李兄就不必拘礼了,大家姑且听之、乐之,如何?”

众人尽皆附和。

其实,自古文人相轻,在座诸人有不少士子绅宦,平日里总是听说李之郎如何博闻强记、博学多才,虽看在李应庚面上不会说些什么,但心底却是有些不服气的。

方才听了李之郎的四之之语,虽然大家齐声叫好,但也有那一小部分士子较起真来,总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一派胡言,心中更加不服。

此时有了婉儿的提议,大家自然是蜂拥而上,想考校考校这李家小神童到底是否名副其实。

酒令是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助兴游戏,有许多种类。但对于文人雅士而言,最流行的莫过于对诗联句。

李之郎明白今天无论如何是推脱不掉的了,只是他这几年重点关注的是四书五经,又醉心于跟着张三丰学习内功武术,还有许多琴棋书画学习的任务,对诗词一道,研究不多。行这对诗联句的酒令,怕是有些吃力。他前世是北大文科生,对这诗词对联本也不惧,奈何这酒令有诸多限制,就像前世的命题作文一般。而且从难度上讲,命题作文还要大大不如的。若是单靠记忆中的那些诗词,或许会一时找不到符合命题的作品来,那可就要出丑了。故此,酒令行酒,他是万万不愿的。

但他有心沽名钓誉,闯下偌大名声,也好有助于自己的科举考试,怎能放过这么好的刷信誉机会?思量片刻,便缓缓言道道:“小子年幼,确实不宜沉湎酒中;再者,今日本是为家父送行,小子心中伤怀难舍,只恐出了差错,扫了大家的兴致。但承蒙诸位长辈抬爱,小子亦不敢不从,酒令行不得,便恭疏短引,拟一首送别之作,赠予刘兄,聊表别离之情。”

众人见他小小年纪,却是有理有节,言行有度,均是叫好。小部分人见考校的目的也已达到,便也静听其言。

李应庚此刻有些惊喜,也有些紧张。这孩子,真不叫人省心,总是这么爱出风头,胡言乱语。虽然他知道儿子读书甚勤,但从不曾见他做得什么诗来,不由得心里捏了一把冷汗。

只见李之郎闭目沉思片刻,忽地睁开双目,嘴角含笑,又向四周拱了拱手。众人心知有了,一个个屏气凝神,期待着李小神童的表现。

“少小辞家作壮游,秋风秋雨木兰舟。送君心似长江水,万转千回绕渡头。”李之郎吟罢,又向刘康拱手致礼。

“好!贤侄大才也!向来只闻子建七步成诗,观光七岁咏鹅,不曾想我武定也有此等才俊,闭目成诗,六岁拟别,堪称千古佳话!本官必将今日之事记入州志,以扬我朝盛世文风!”刘知县激动地连连抚掌,且不说自己与李应庚之间的合作关系,单单治下能够出此神童,将来考功时也少不了自己的教化之功,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他所言子建七步成诗,观光七岁咏鹅,却是两个人的故事。子建乃是曹操的儿子曹植,被兄长曹丕逼迫,七步作诗,否则便杀了他,这才有了“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的传世;而观光是唐初文坛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字,史载骆宾王七岁时作了一首诗《咏鹅》,被时人传为神童。在李之郎的前世,这《咏鹅》还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真是人人必读,老幼皆熟。

看那刘知县的神情,用这两人来夸赞李之郎,似乎仍未尽意。众人自然不会扫了知县大人的兴致,也纷纷出言夸赞。

个别心中不服的士子,暗自思量许久,却也是不得不服;这诗虽然只是一首拟作,却也算得一篇佳作,何况这拟作之人只是一位六岁稚童?

国朝的文人们,很有一种阿Q精神的。既然自己比不得人家,便换个思路,想着这神童总和自己有同乡之谊,而且自己也是本次聚会的参与者,大家均感觉与有荣焉。

此刻,只有那李之郎心中暗暗惭愧,他所诵的不过是一首清代的送别诗罢了。只是前世他恰巧看过,比较喜欢,就记了下来,没想到在这里派上用场了。

这一世里,因为明朝士人多关注八股文,讲究行文之道,反而把诗词视为戏娱丧志,故此,他对吟诗作词也没用什么心。有那时间,他还是更想研究一下内功武术、养生长寿。

以后少不得要借用他人诗作了,只是明清诗词他记得较少,还须谨慎使用。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暗暗后悔,今日不该出这风头了。

此时,酒宴已渐渐达到高潮,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临别时,那婉儿姑娘也深情款款地望着李之郎,目光中透着无尽的欢喜,却是直让李之郎心中发毛:苍天啊,大地啊,姐姐你是啥个意思啊。咱俩岁数也差得太大了吧?不合适吧?小弟我还是童子一枚,你不能居心不良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女关注,总是一件令男人骄傲而兴奋的事情。尽管眼前这个男人似乎还很“幼小”。

“多谢贤弟赠诗之谊。”刘康也来到李之郎面前,揖了一礼。

李之郎回了一礼,道:“刘兄莫见外,来日到了京师,一定要记得给常来信,也给小弟讲讲京师的繁华和见闻。”

刘康自是爽快应承。

又叙了几句闲话,李应庚带着众人奉送的程仪,满载而归。

而李之郎的才名,也在山东士林传开,日益盛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