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10802300000002

第2章 经篇(1)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自己本来清明的本性和德行,在于(用这种德行)接近感化臣民,在于使广大臣民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败。意思是:一句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谨慎处理就可以使国家安定。比喻治理国家的人要谨言慎行。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推究。明德:崇高的道德。齐:整治。意思是:想要向天下显示自己崇高道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地正直、纯净;要使自己成为心地纯正的人,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意诚实;要使自己成为心意诚实的人,首先要使自己获得足够的知识;而获得足够的知识在于把握事物的原理。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意思是:老百姓喜欢什么,当权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当权者就厌恶什么,这样才称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比喻君民同心。共喜好,共憎恶。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兴:兴起。意思是:如果君主的家庭成员之间,仁爱和睦,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和睦的风气;如果君主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有礼,整个国家就会兴起谦让有礼的风气。反之,如果君主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发生动乱。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意思是:治理国家不要把金钱财富当作国家的利益,而要把仁义当作国家的利益。

【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意思是:天命不会专佑一家始终如一,所作所为善,才会天命所归,得到帝位;所作所为不善,就会失去天命,失去帝位。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舒:从容。意思是:创造社会财富有个大的原则,那就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人多,消耗财富的人少;生产的过程很快。使用的期限很从容,这样国家就会经常保持富足。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长:执掌。意思是:执掌国家军政大权,却一心只想着聚财敛富以为己用的人,一定是受了小人的影响。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仁道的君主会将财富用到百姓的身上以取得美誉;不仁道的君主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聚敛财富。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意思是:他在当父亲、儿子、兄长、弟弟时,其行为能够成为别人效仿的楷模,那百姓就会主动向他学习了。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意思是:有道德会得到民众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能执掌一国;丧失人民的拥戴,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总是首先认真地修身养性。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用:开支。意思是:(君主)有好的德行就有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拥戴就会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有财富,这样国家开支就有余。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意思是:道德是立国的根本,财富只是末枝。君主本末倒置的话,就会使百姓争利,这是对人民施行抢夺别人利益的教育。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意思是:楚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宝贝,只有把善人当成宝贝。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意思是:具有仁爱之心的人,能爱人民,能够果断地摒弃邪恶的人。

【成于中,形于外】中:心中。形:体现。意思是:内心有了诚意,就会在外表言行上体现出来。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善其善】闲居:独处。意思是:小人独处的时候,总是做坏事,没有他做不出来的。见到君子后,却又遮遮掩掩,以便掩盖他的恶行,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

【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都是。意思是: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以修身养性为做人的根本。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意思是:君子要自己具备(某种美德),之后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具备;自己没有(某种恶习),之后才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恶习。

【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自己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自己的举止行为。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心诚其意】润身:增强修养。胖:大,舒坦的意思。意思是:富有能使住所华丽,品德能增强自己的修养。胸襟宽广,体貌就会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止:居处。信:诚信。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儿子的要孝顺,做父母的要慈爱,和周围的人交际往来要做到诚信。

【所恶于上,弗以使下;所恶于下,弗以事上】恶:讨厌。意思是:厌恶自己上级的某些行为,就不用它对待自己的下属;讨厌下属的某些行为,就不用它对待自己的上级。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甾必逮夫身】意思是: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是逆大家的心意,一定会有祸患降临其身。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货:财物。意思是:违背道义而获得财物,也将因违背道德而付出。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意思是:要做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不要自欺。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意思是: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

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被宋儒抽出,成为“四书”中的一书。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汉儒郑玄、宋儒程氏兄弟和朱子等人士,均认为《中庸》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子思是孔鲤的儿子,做过鲁缪公的老师,被后人尊称为“述圣”。由于孔子卒时,子思才四岁,不会受孔子亲传,他是曾子的弟子。《汉书》中记载,子思著有《子思》23篇,现已不可考,只有《中庸》一篇流传于世。

《中庸》主要讲天命性道,阐明诚意和正心为修身之前提。是基于《大学》纲目之上的展开,中心思想为“过犹不及”。宋儒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意思是:执政的人在位的时候,他的政令能够执行;执政的人不在位的时候,他的政令也随之停止。说明政治的残酷性,表明“人走茶凉”的悲哀和深刻道理。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做好准备,有了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广泛地学习知识,周密地探究它,谨慎地思考它,明晰地辨析它,坚定地实行它。

【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自身独处的时候也要战战兢兢,严格要求自己。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事亲:孝敬父母。意思是:所以君子不可以不进行自身修养,想把自身修养好,就必须孝敬父母。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位:地位。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财富,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名望,必然得到与之相应的寿命。

【仁者,人也】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道的本来原则,而要做到诚信,这也是人世间本来的原则。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均:平定治理。蹈:踩。意思是:天下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好的,官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可以辞去的,刀刃是可以去踩的,但要完全做到中庸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反:违背。意思是:君子能够顺常理处世,做到中庸,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意思是:要施行善政要得到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先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必须以仁义为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辟:通“譬”。迩:近。意思是:君子的中庸之道,就像是走路,一定要从近的地方开始走向远处;义像是登山,要从低的地方开始。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素:索求。隐:隐僻之理。意思是:索求隐僻的理论,做出荒诞怪异的举动,即使能得到后世的称赞,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述:完成。意思是:孝顺就是能很好地继承前人的遗志,很好地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意思是: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就算是远避人世而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平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好:喜欢。自用:自作聪明。意思是:天性愚蠢的人总喜欢自作聪明;地位低下的人总喜欢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生长在当今的时代却想恢复古代的法令,这样的人会有灾祸降身。

【居上不骄,为下不悖】意思是:在上位的领导者不骄傲的话,下面的人就不会悖逆。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陵:通“凌”,欺凌。意思是:在上级的人不欺负自己的下级,在下级的人不去巴结上级。

【言顾行,行顾言】意思是:说话时要顾及到是否可行,行事时要考虑到说明白。

【君子素其位而行】素:按照。意思是:君子依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别人只用一分气力就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气力去做;别人用十分气力做到的,我就用一千分的气力去做。比喻笨鸟先飞,付出的比别人多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本性。意思是:上天赋予的禀性,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顺应天道;能够修炼好天道甚至推广它就叫做教化。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达到。中和:不偏不倚。意思是:如果达到理想境界中的不偏不倚,中和状态,那么天地间的位置就会安排得很恰当,世上的万物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了。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赞:帮助。化育:生长变化。意思是:能够帮助天地发挥对待事物生长变化的作用的人,就可以列为天地之间。配合成才,造化万物。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拳拳:牢握不舍的意思。膺:胸。服膺:紧贴胸前,表示牢记的意思。意思是:得到一种好的道理,就牢牢地记在心上,而且永远不丢掉它。

【君子诚之为贵】意思是:君子把诚实看成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流:随波逐流。矫:刚强。意思是:君子待人和气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的表现啊!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君子对自己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总是抱十分谨慎的态度。

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谈行事的著作。采用语录体,以记言为主,记录了孔子有关政治、伦理、教育、礼乐、文艺等方面的许多见解。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我国古代写作体例,大致分为“著作”、“编述”、“钞纂”三大类。由“钞纂”而成的书籍称为“论”。《论语》的“论”,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的意思。“语”系语录之意。即为纂辑孔子的语录。《汉书·文艺志》解释《论语》书名的由来时说:“论语者,孔子当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谈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