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10802300000012

第12章 史篇(1)

国语

《国语》是一部记言体国别史,二十一卷,大致成书于战国初年,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又称之为《春秋外传》,和作为《春秋内传》的《左传》并列,两书互为表里,互相参证。

《国语》是一部历史文集汇编,关于春秋八个国家史事的记载详略不同,文风迥异,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为当时各国史官所记载,再经整理润色而成,至西汉刘向考校最后定型。《国语》以国分类,各自成章,其所记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前453),约五百年的历史,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通过上层统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辩论来反映历史事件,探讨兴衰治乱之根源,史论结合,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个进步,且其记叙涉及边远地区,也记载了诸如经济、制度、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可补《左传》之阙。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出自《国语·越语下》。意思是:得到了机遇就不要懈怠,机遇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度重来。老天给予的机会,如果不能利用,反而会遭受惩戒。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行动时没有什么比小心谨慎、严肃行事更重要的了,居家时没有什么比勤俭更重要的了,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谦让更重要的了,做事情没有什么比咨询别人更重要的了。

【从善如登,从恶是崩】出自《国语·周语下》。是:似。意思是:向善就好像攀登山峰,向恶就好像山石坍塌。比喻上进困难,堕落却快得惊人。

【祸不好,不能为祸】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灾祸,没有好的地方就不被称之为灾祸了。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新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出自《国语·敬姜论劳逸》。淫:放肆。意思是:百姓参加了劳动就会因劳累而去思考如何节俭律己,若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就会使自己的心地善良起来;相反,无所事事就会放肆起来,一旦放肆,就会忘掉善良,没有善良就会滋生作恶之心。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出自《国语·晋语四》。处:居住。意思是:政令败坏的地方不能居住,机遇不能丧失,忠诚的人不能抛弃,顾着私欲的情绪不能依从。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出自《国语·鲁语上》。厚:使粗壮。任:担任。意思是:不使用巨大的房梁,就不能承受屋顶的分量。没有什么分量比国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没有什么栋梁比品德高尚的人更合适的。

【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出自《国语·鲁语上》。意思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的人是人类里的上等人。

【恶有衅,虽贵,罚也】出自《国语·鲁语》。衅:事端。意思是:只要犯了罪,就是地位再高,也应受到处罚。

【戚施不可使仰】出自《国语·晋语》。戚施:驼背。意思是:驼背的人,是无法让他直起身子来的。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出自《国语·周语》。意思是:轻举妄动的人做事缺乏思考,骄傲自满的人待人无礼。

【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出自《国语·楚语》。意思是:正面和反面的东西,都应该知道,以便从中吸取教训。

【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堵塞流水不从发源的地方堵,水必定还要流出来。比喻处理问题必须治本。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能医治国家的疾病,然后才给人看病。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出自《国语·郑语》。意思是:单一的声音不中听,单一的东西没有文采。

【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出自《国语·越语》。意思是:自然法则应当是伟大而不骄傲,勤劳而不自夸有功。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要紧紧抓住时机不能错过,错过了也不能延误太久。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出自《国语·晋语》。拱木:可用两手围抱的树。危:这里指屋脊。意思是:合抱的大树不生在屋脊上,松柏不生在矮墙上。比喻人才的成长要有一定的条件。

【国斯无刑,偷居幸生】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国家若是没有刑法,侥幸苟且偷生之人就会存在。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出自《国语·吴语》。搰:掘出来。意思是:狐狸实在多疑,刚把东西埋起来,又把它掘出来看看,到最后也没藏好。比喻人疑虑太多,不能成事。

【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出自《国语·周语》。残:损失。弥:更加。章:同“彰”,明显。意思是:

看到乱子出现,若不警惕,损失就会更多;如果想掩饰自己的过错,只会使过错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

【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出自《国语·晋语》。意思是:往往在你觉得是轻而易举的时候,困难也就跟来了。说明做事不能麻痹大意。

【口之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出自《国语·周语》。善败:善恶,好坏。兴:兴起,这里作“清楚”讲。意思是:放开人民的嘴,让他们有话直说,政事的善恶好坏就都可以反映出来了。

【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出自《国语·吴语》。意思是:凡是计划一件事,一定要预见到肯定能成功,然后才去实行。

【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出自《国语·周语上》。壅:堵塞。与:跟从。意思是:百姓心里的想法是经过成熟地考虑后说出来的,这是形成之后的自然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其口呢?如果真要堵塞言路,还会有谁拥护你呢?说明为政者应广开言路。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出自《国语·周语上》。为:治理。意思是:治理河道,要用疏导的办法使其通畅;治理百姓,要引导百姓使其敢言。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由此而来。

【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出自《国语·晋语六》。

意思是:能够让国家振兴的君主会奖赏敢于进谏的臣子,而贪图安逸的君主则会惩罚敢于进谏的臣子。

【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出自《国语·齐语》。意思是:做君主的不像做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不像做臣子的样子,这是国家危乱的根本。

【勤民以自封者,死无日矣】出自《国语·楚语下》。勤民:劳困人民。自封:自求富足。无日:没多久。意思是:劳困人民以满足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说明领导者不能残民以逞。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出自《国语·周语》。意思是:对待百姓,应当亲近他们,但是不能够凌驾于他们之上。

【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出自《国语·周语上》。王事:公事。意思是:在所有的公事当中,最重要的是专力于农业。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害农事的。

【松柏之地,其草不肥】出自《国语·晋语》。在长满松柏的地方,草长得就不肥美。用来比喻物不两盛。意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卷,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义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

【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出自《战国策·燕策》。意思是:骄傲的君主一定不虚心接受计谋,亡国的大臣都贪敛财富。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出自《战国策·魏策》。悖:荒谬。患:忧患。意思是:糊涂人的祸患是把聪明人当成糊涂人。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之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出自《战国策·燕策》。随:放任。意思是:不能用厚禄来偏私自己亲近的人,应该把它授予功劳大的人;不把高官随便封赐给自己喜欢的人,要能够胜任的人担任。

【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出自《战国策·齐策》。衽:衣襟。袂:袖子。意思是:车毂相撞,人们的肩膀相互摩擦,将衣襟连起来会成为幔帐,举起袖子来会成为帐篷,挥洒汗水会成为雨水。

【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出自《战国策·赵策》。反:违反。可:宜。循:遵守。意思是:违反古代的礼仪不宜非议,遵循古代的礼仪不值得称道。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出自《战国策·燕策》。交:交情。意思是:古时候的君子,交情断绝了也不出言伤人。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战国策·燕策》。要:求取。意思是:敦厚的人不诋毁别人而使自己得到益处,仁爱的人不危害别人而取得名声。

【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出自《战国策·楚策》。贯:相通。意思是:灾祸和幸福相通,生与死紧邻。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出自《战国策·魏策》。群:合群。意思是:羽毛堆积得太多,会把船只沉没;轻小的东西装载过多,会把车轴弄断。

【罢无能,废无用,捐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罢退无能的人的职位,裁撤无用的机关,废除多余的官吏,杜绝私人的请托。

【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出自《战国策·燕策》。相得:彼此心意契合。意思是:比目鱼如果少了其中一只,就不能向前游了。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出自《战国策·楚策》。意思是:兵力不如对方,不要主动挑起战争;粮食不如对方充足,不要打持久战。

【不以挟私为政】出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在处理政务时不挟私心。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出自《战国策·赵策》。意思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随便怀疑;跟自己不同的意见,不轻易反对,这才是大公无私、寻求真理的态度。

【除患无至,易于救患】出自《战国策·燕策》。无至:未到。意思是:祸患在发生前就消灭它,这比祸患发生了再去补救要容易得多。

【敌不可易,时不可失】出自《战国策·秦策》。易:轻忽。意思是:敌人不可以轻视,时机不可以错过。

【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出自《战国策·楚策》。意思是:法令严明,士兵就不会畏惧困难贪生怕死。

【夫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己】出自《战国策·韩策》。意思是:非常相像的双胞胎,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分辨出来;利与害相似的事情,唯有明智的人才能区别开来。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出自《战国策·齐策》。意思是:蛇本来没有长足,你怎么给画脚了呢?比喻不按客观实际办事,而凭主观多此一举的虚妄行为。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高谈阔论,便是不明智;如果知道了而不谈,就是不忠诚。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出自《战国策·齐策》。意思是:客人当面吹捧我,那是对我有所求罢了。

【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出自《战国策·赵策》。意思是:癫狂的人欢乐,聪明的人为他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兴,贤明的人为他感到难过。

【理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战国策·赵策》。意思是:治理国家不是一种永远不变的办法,要想使国家富强不必完全效法古人的办法。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出自《战国策·齐策》。意思是:计谋一旦泄露,就不会成功;遇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名。

【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先使患无至者】出自《战国策·燕策》。意思是:凡善于谋划的人都注重防范灾祸的方法,先把灾祸除掉,使它不发生。

【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出自《战国策·齐策》。意思是:在千里之内出现一个高尚的人,就像和他并肩站着那样近;在百世之间如果出现一个圣贤,便如一个接一个而来得那样多。

【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有三个人怀疑,连自己母亲也不敢相信他了。

比喻流言飞语可以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惑乱人心。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出自《战国策·燕策》。意思是: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完成得很好;有个好的开头的人,不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奖赏必须给予有功劳的人,刑罚必须加给有罪恶的人。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胜利了不骄傲,所以能令人信服;约束自己不发怒,所以能睦邻相从。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出自《战国策·秦策》。意思是:圣人不能制造时势,但时机一旦来临就绝不会失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