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10783000000005

第5章 班级的目标设计艺术(2)

班集体目标的设计主题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的定位为班级管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只是教育的手段,“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班集体作为学生最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理智、情感、个性和社会化进程,而且是学生交往和归属的良好“情感家园”,是学生迈入社会的“演习场”。归根结底重视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必须树立“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目的观,只有确立了这样的目的观,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

人人参与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

班训、班规、班集体目标的形成,传统的做法是班主任拟定条款,这样难免使学生失去很多班集体的事迹,让学生明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推动班级发展的班训、班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个人建议、小组讨论、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从而共同制定出既符合校情、班情,又能让全班学生共勉的起到激励警戒作用的班训、班规、班纪,并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和确保班集体目标实现的措施。因为这些目标和措施都是由学生们自己商定的,既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也有高瞻远瞩的远期目标,所以在完成时,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

班训、班规的实施也很重要。在实施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熟悉班训,班规,要求他们自觉遵守,互相督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训、班规的实施者。

人人参与管理

人人参与,就是让每名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负有一定的管理权利或服务责任。例如,在班级公物管理中,可以画出一张承包管理图,明确规定每位承包者的职责范围,建立起一套检查监督规章制度,从而真正实现“班级的物,物物有人管;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的格局。这种格局可以发挥多重作用,一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一种“存在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大家的注意和尊重;二是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让埋藏在灵魂深处的所有的才能都发挥出来,例如记忆力、交际能力、领导气质等;三是可以让每位学生参与到与他人的互动中,互帮互助;四是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意识,自觉自愿地担当班级的小主人。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个人愿望的表达,又有集体的选择;既有个人表现的空间,又有集体规范的约束,是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好形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中形成的人人参与的格局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其中一些管理形式很值得借鉴,有助于“人人有事干”的格局的形成,使班级管理趋于有序落实。例如,“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即在班级中设立“常委会”、“自管小组”和班主任助理。“常委会”采取竞选和选举结合的方式由八人组成,是班级的“立法”机构,在分组广泛征求任课老师和班级同学的建议和要求的基础上制订可行性常规,并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为营造“人人参政”的局面,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自管小组”,如环境小组、宣传小组等。班主任助理任期一周,享有班主任的“权力”,组织带领各个小组的同学去参加各项中心活动,负责任期内每天的班级事务。“责任承包管理制度”是把班级工作细化,细化到每个人都承担,如设定大扫除用具、教具等物品管理责任承包人,班容保护责任承包人,桌椅、饮水机保护责任承包人,玻璃擦拭承包人,清洁区卫生责任承包人,班级纪律责任承包人,主题班会责任承包人,文体活动责任承包人,好人好事验收与督促责任承包人,班级各项工作质量检查责任承包人,等等。

总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必须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确定出班集体奋斗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虽然班级工作中学生是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设计主体,但是教师的辅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班主任在班风的建设中不仅要以科学的道理武装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以优秀的人格影响学生,更应该注意班集体的舆论导向,让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中心和导向能够使学生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纪律观,从而达到自律、自强,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常规的制定必须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其标准不宜过高或过低,内容符合班情。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常规之前要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在学生讨论协商后做决定。这既有利于班级常规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符合,又有利于发挥“讨论”的功效,还有利于被学生接受,为常规的实施奠定了认知基础与心理基础。

班级常规的制定既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突出重点。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工作职责常规。班级所有学生干部及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工作职责,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2)学习生活常规。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礼仪修养,抓好班级的纪律建设,培养优良的学风,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制定的学习纪律、学习管理方面的常规。(3)活动管理常规。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班级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制定的常规,包括对活动程序等做出的规范。(4)体育卫生常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制订的规范。如引导学生认真参加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的规范等。

班集体目标的设计内容

什么叫个性?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运动和交往运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与集体是不矛盾的,个性发展与集体活动也是不矛盾的。要真正实现个体教育,就必须加强集体教育的研究。通过建立本真意义上的集体实现真正的个性教育。因为只有在一个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管理者完善的集体中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教育。

要想让学生成为个性张扬的生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尊重学生的个性

爱学生,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其核心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和成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种状况:学生经常会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进行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切忌用统一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所有学生,以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以教师的期望来突然改变学生。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从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思想、感情出发,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向合乎教育目的的方向发展。

了解学生的个性

集体荣誉来自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也要靠全体学生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集体荣誉和个体荣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被承认,当某个学生的特长在集体面前得到展现时,其本人特别希望得到集体的承认和赞扬。这说明班主任担负着评价学生个性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有意识地触动全体学生的荣辱感,有计划地举行各种形式竞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自强意识、合作精神,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个性。其次,还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观察分析、综合学生的个性表现,积极的方面给予表扬,不好的方面给予纠正。加大荣誉的正向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中臻于和谐、完美。

发展学生的个性

群体相依关系是指群体中一个成员的行为结果依赖于群体其他成员的支持所形成的关系。作为一种强化方式,它能使一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去从事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的行为目标。这种关系越密切,个体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集体观念就越容易形成。基于这一点,班主任在强化集体观念时,是绝不能漠视个体的存在的。因为没有个体,就没有集体,群体相依关系也便失去了它的作用。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谢苗诺夫的观点,班主任在集体教育中培养个性应实现以下职能:(1)保障在群体意识范围内培养影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意识的集体思想和信念;(2)制定出积极的群体准则和以行为标准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行为调节器;(3)有目的地创造要求成员符合集体定出的思想和准则的行动和行为情境;(4)保证对作为教育影响客体的个性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并为其纠正;(5)刺激集体成员受社会赞许的行为方式,采用补充、影响的方式,以建立预期行为方式的必要的内部动机。为实现上述职能,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来达到目的,群体是影响个性的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形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