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茶道(第四册)
10779200000008

第8章 茶的基本常识(4)

在挑选茶芽的时候,对于小芽、中芽、紫芽、白合、乌带等五种类型,要加以区分。比如,形如小鹰爪者为“小芽”;芽先蒸熟,浸于水盆中,仅仅挑如针细的小蕊制茶者,则就是“水芽”,这是最好的精品,而小芽次之,中芽再次之。如果茶芽选得好,那么色、香、味、形都是很好的。在蒸茶的时候先用水将茶芽中的灰尘清洗干净,然后再用滚沸的水将茶芽置于甑中蒸好。在蒸茶的时候要把握有度,如果温度太高,茶就显得色黄味淡了;如果温度太低,则茶不熟。所以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在榨茶的时候,可以对蒸熟的茶芽即“茶黄”,用冷水淋数次。送到小榨床去,将水份榨去,然后再送到大榨床去,将油膏榨掉,其法先将茶芽用布包好,以竹皮加以捆绑。先挤压半夜,然后又取出搓揉,搓揉完毕又加以压榨,直到茶叶芽完全干透。经过这种榨制的茶叶,味道会更加醇厚。

在压榨好的没有干透的茶上,以柯木为杵,以瓦盆为臼,进行研磨,必须边研磨边加水,质量越好,所加的水的杯数就越多。一些好茶如胜雪、白茶可以加到16杯,只有茶干熟透,研磨的水就越多,所磨出的茶质就更加细。所以,在宋代的时候,饮用时可以将茶末茶汤同喝共品,但是,这种研磨的方法费力费时。对一些研磨好的茶,可以细看是否磨得细致均匀、没有粗块,然后放到模子中,把装有茶的模子平铺在竹席上,进行“过黄”。

“过黄”是最后的一道工序,其目的就在于干燥。先用猛火烘焙,再从滚烫的沸水撂过,这样反复3次后,最后用温火烟焙一次,焙好又过汤出色,随即放在密闭的房中,用扇子快速掮动,这样一来,才能使茶汤的颜色更加鲜润。到了这个环节,团茶也就大功告成了。

由此可见,宋代的团茶制作比唐代的更加讲究,工序更加烦琐,做工更为细致,花样也更加翻新,技术上也有新的突破。但是,这种做法后来被散茶所淘汰。到了宋朝末年,团茶制法被散茶制法所代替。元朝开始,团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在明朝开始,则采用了炒青茶法。

二、从“三把火”说到茶叶制作

人们常用制茶“三把火”形容茶叶制作的过程,那就是杀青、干燥与焙火。

一般说来,在茶叶制作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杀青,这是“第一把火”。有一些绿茶类,是不发酵的茶,因此,茶叶采下以后立即杀青,越快越好,至于一些半发酵、全发酵的茶等到其发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进行杀青。杀青有许多方式,不管是“炒青”,还是“蒸青”,这一把火是必不可少的。

茶叶制作的“第二把火”,就是在茶叶揉捻完成后,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干燥”。一般传统的方法,是用炭火烤干的,在当代基本是用热风。在前期杀青炒制的时候,只将叶子炒熟、蒸熟或烫熟,进行“揉捻”摊凉,然后进行干燥。干燥也就是保证质量。干燥的时候,绿茶求其茶叶天然的新鲜味。重发酵茶如白毫、乌龙、红茶等等,因为萎凋发酵形成的特殊风味,一般不用“焙火”,只有一些用于轻、中发酵的叶茶类,比如台湾的冻顶、福建的铁观音等等,必须使用“第三把火”来完成。

下面详细介绍现代茶叶一般的制作工艺过程。

茶叶采摘下来后,就运到工场,进入制作环节。茶叶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也是茶叶的主要制作方法,就是杀青、揉捻、分筛和干燥。

1.杀青、晒青

第一道工序就是杀青。杀青对绿茶的品质影响最重要的,是关键中的关键。具体来说,杀青的目的体现在三点: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酶的活动,制止酶促进鲜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氧化变化,保持固有的绿色,形成绿茶特有的香味和色泽;使鲜叶内的水分,在高温作用下大量气化挥发,以此使鲜叶变柔软,使揉捻工序得以顺利进行;将鲜叶青草味散去,让茶香飘逸而出。

杀青有蒸青和炒青两种方式,当代绿茶加工大多采用炒青方法杀青,蒸青是我国古代所采用的杀青方法之一。蒸青是用高温的蒸汽来杀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破坏酶的活动,但高温蒸汽下容易损失叶绿素,导致叶色变黄,香气因此散失。蒸汽杀青必须要设定时间,1~2分钟即可。以前的炒青方式是用锅炒杀青。不同的操作方法也导致茶叶品质各异。杀青在斜锅和平锅中完成,炒茶前需先清洁杀青用的所有工具,以免影响茶叶品质。除了锅式杀青,还可以采用滚筒杀青和槽式杀青。锅式杀青形成具有我国炒青绿茶传统的优秀品质,香高味醇,但劳动强度大,功效低,对于连续化生产是不适宜的。滚筒杀青省力、高效、节省燃料能源,用于连续生产,其成品具有色绿、条索完整的特点,中国主要的绿茶区已经广泛应用这种杀青方式。槽式杀青速度快,但易产生烟焦味,极大影响茶叶品质。总之,杀青必须掌握适度,不足或过度杀青对茶叶品质都有损害。杀青不足,叶梗发红,青草气残留,味青涩,茶叶没有韧性,揉捻时易破碎,茶叶易流失;杀青过度,香味平淡,叶底变暗,叶子水分蒸发过多,叶子硬脆,也易破碎。所以,杀青要讲究适度。

在乌龙茶的制作工序中,首先是晒青。晒青在茶叶制作中的术语就是萎凋,在太阳光下完成。所以称为“日光萎凋”。茶农将鲜叶薄摊在水筛或篾垫上,晒在日光下自然萎凋。日光不宜强烈,上午采摘的鲜叶,适合在10时左右完成萎凋。经晒青或烘青后的萎凋叶,先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摊凉。将茎梗中的水分扩散向叶片等各部位,然后摇青。摇青亦称做青,将经晒青摊凉后的鲜叶置于水筛或摇青机中,让茶叶在水筛上回转运动,在磨擦中使叶细胞组织破坏,茶多酚发生酶性氧化和缩合,导致叶子变红。大致要摇青4~8次,完成整个做青过程,紧接着就是杀青。杀青又叫做炒青,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发酵,杜绝叶子继续变红,固定摇青品质。经过杀青后将一部分水分蒸发,叶质变得柔软,适于揉捻。

红茶萎凋的目的就在于散发部分水分,可以揉捻,形成独特的红茶品质。萎凋可分为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萎凋时间、萎凋程度的掌握,因萎凋方法、季节、鲜叶老嫩度灵活掌握和控制。一般加温萎凋温度35~38℃即可;萎凋时间4~6小时最好。自然萎凋时间最长不宜超过24小时,以12~18小时更好。萎凋程度,春茶以含水量60%~64%为宜,夏秋茶以含水量65%左右为宜。嫩叶萎凋程度重些,老叶萎凋程度轻些。红碎茶萎凋程度偏轻,含水量控制在68%~70%。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发酵。发酵过程应严格控制发酵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氧气等因素,一般发酵室的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时间据季节、鲜叶老嫩度、整碎度和揉捻(揉切)程度灵活掌握。夏季气温高,茶多酚等物质氧化速度快,在揉捻(揉切)过程发酵已基本完成,可不需另行发酵,直接进行烘干。通过发酵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氧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氧化产物和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由此达成红叶、红汤,这是红茶的品质特征。

2.揉捻

揉捻要做到均匀透熟,叶质柔软带黏性,手捏茶叶成团,有些黏手,叶色变暗,失去光泽,嫩梗曲折不断,青草气消失,茶香逸出。揉捻既可手工操作,也可在圆盘式揉捻机中进行,揉时据原料老嫩而定,嫩叶揉时短,老叶揉时长,一般揉时为30~45分钟,揉至紧直成条,茶汁适度流出附于叶表面为宜。

一言以蔽之,揉捻的目的在于使茶叶卷紧成条,形成良好的外观特性。揉捻时将叶细胞揉破,令茶汁流出黏附于茶叶表面,目的在于冲泡时易浸出茶汁,增加茶汤浓度和滋味。

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冷揉和热揉是揉捻的两种方式,将杀青叶经过摊凉,让热气适当散发,使杀青后的茶叶,鲜爽的香气和翠绿的色泽不致损失,并使叶中的水分分布平衡,变为柔软,这样的揉捻方式是冷揉。而热揉即是在鲜叶杀青后,不经摊凉而趁热揉捻。嫩叶应该冷揉,因为嫩叶纤维少,韧性大,水溶性果胶含量多,易形成条索,且嫩叶冷揉的功效,在于形成黄绿明亮的汤色和嫩绿的叶底,并得以保持和体现。一些老叶因纤维多,叶质粗硬,应该采用热揉。这是利用叶质受热变软的特性,有利于老叶揉紧成条,减少碎末茶,提高外形品质。热揉冷揉,因叶制宜。

青茶制作方法与绿茶有所不同。揉捻是将杀青好的茶叶,经过反复搓揉,片状的茶叶卷成条索,青茶外形明显,叶细胞破碎,茶叶黏附叶表面使茶汤增色。在初焙时蒸发部分水分,便于包揉,初焙以100℃为宜,最好达到茶条干湿一致的效果,烘至六成干时,即茶条不黏手时,包揉制作。在初包揉时用白细布,将初焙的茶坯趁热包裹,进行包揉,运用揉、搓、压、抓的手法,使茶叶在包中转动,揉时要先松后紧,用力要先轻后重,每包叶量0.5千克左右,包揉过程中要翻拌2~3次,揉至卷曲成条,历时约3分钟,即将茶叶解开散热,然后用于复焙。火温控制在80~85℃,约焙10分钟,需要翻拌2~3次,手握茶团微感刺手时,即可起焙。然后再复包揉,从而进一步整形,使茶条卷曲紧结,耐于冲泡,其方法是将复焙茶叶,趁热包揉约2分钟即可。

3.分筛

揉捻完成后,进行分筛。解散团块,降低叶温,有利于使茶条挺直,均匀一致,保持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这是分筛的目的。

4.干燥

干燥是茶叶制作的最后工序,炒干、烘干与晒干是干燥的3种方式,炒干的方式叫炒青、烘干的叫烘青、晒干的叫晒青,茶叶品质因干燥不同而不同。绿茶的干燥,初干与再干是两种步骤。炒青绿茶的初干,可以在烘干机中烘干,揉捻适度的湿茶坯尚含有较多的水分,如直接用炒锅炒干,其茶汁易黏结在锅壁而形成锅焦,产生焦烟气味,而用烘干机烘干,就可有效消除这种弊端。再干可以在炒锅里进行,可以翻、扬、抖茶叶,将茶中的水分炒干。茶叶不黏手时,再降低温度,然后用滚炒做条,做条30分钟后,条索收紧,等到有六七成干时就可以摊凉了。摊凉的目的是让茶条内外水分重新扩散,再干时能达到干燥程度均匀一致,避免外干内湿的现象。摊凉时摊叶厚度约1寸,摊凉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煇锅是炒青绿茶干燥的最后一道工序。继续整形,使茶条进一步紧结,茶条表面产生调匀的灰绿色。这样就可以便于保藏、运输和陈列,使其品质保持稳定,另外,将茶叶中的酶的活性进一步破坏,能使茶香更加浓郁。

固定揉捻后的条索外形,应在炒干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手法以制造茶的特性,如龙井茶的扁平形、碧螺春的螺旋形、珠茶的圆珠形等,都是在揉捻与炒干时完成的。这些要素也是品评绿茶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影响茶叶质量的要素

茶馆在采购的时候,应当对影响茶叶质量的要素有一些了解。茶叶成品的质量更多取决于茶鲜叶原料的高下,茶叶的品质有许多就是针对茶的鲜叶来说的。茶叶成品的质量好,原因就是鲜叶的质量好。假若鲜叶质量很差,即使你怎样讲究制作,那么,你做出来的茶叶质量还是过不去的;如鲜叶质量好,但在技术制作上不过关,质量照样显得很低劣。影响茶鲜叶质量好坏条件的到底有哪些呢?主要有茶树生长环境、气象、季节、茶树品种,以及栽培方法、采摘方式等等。说到茶树生长的环境,土壤的性质与茶叶质量息息相关。福建和台湾等省的上品乌龙茶产地,大都是高山肥沃的土地。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大都出于山地,在山地栽培茶树,最好选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地区,因为高山云多,造就了茶叶的清香浓郁。一些质地柔和的茶叶产品,则产于山间的斜坡之上。如果在平原低地上生长,就显得粗枝大叶,香味寡淡,品质不佳。

土性对茶叶的品质很重要。一些在粘土上生长的茶叶,芽头接近黄色,有着很短的叶柄以及很薄的叶肉。但是香味高逸,品质上佳。一些肥力不够的贫瘠土地上,所出产的茶叶比较小,而且不够柔软。即使做成成品,味道上也显得过于苦涩。一些土质肥沃的地方,所生长的茶叶大多质软,具有很浓厚的滋味。但是一些色泽很暗淡的茶叶,则是氮肥分量太多所致。地质学上所说的第三纪地层的土质,还有细红壤砂质的粘土上,所栽培的茶树品质特优,是制作乌龙茶最好的原料。

光线照射也影响到茶叶的品质,阳光强弱和照射时间的多少,直接与茶叶的品质相关。阳光温和的环境便于绿茶生长,强烈阳光下成长的茶叶,则是制作乌龙茶及红茶的最好原料。一般来说,节短而叶小的茶叶,是日光较强的地方生长的,叶大而节长的茶叶则是阳光比较弱的地方发育的。一些高山茶叶,喜欢在浓荫如盖的地方成长,叶质显得薄软,其茶叶的颜色就有点带青黑色,很少有香气,所以是质量不好的那种。在台湾和福建一带,制作乌龙茶不能在清晨阳光未起,晨露未干时采摘,一般选择在上午十时起至下午三时这段时间采摘,用以炒制,质优品良,茶叶香气和滋味最好,茶色富有油光。这就是上品。阳光的强烈与否,影响着茶叶中所含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