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茶道(第二册)
10779000000004

第4章 茶之源(3)

二、红茶种类

中国红茶最早出现在福建崇安一带,是一种小种红茶,以后随着发展演变产生了功夫红茶。

制作红茶的基本工序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所谓发酵,其实质是鲜叶中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些色素一部分易溶于水,冲泡后形成红色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因此而形成。

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1.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坦洋、北岭、展南、古田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正山小种的“正山”二字,是表明其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做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小种”有坦洋小种、政和小种、古田小种、北岭小种等种类,现今人工小种市场已被淘汰,惟正山小种百年不衰。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茶色更为绚丽。

2.功夫红茶

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当前我国19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和西藏),其中有12个省先后生产功夫红茶。我国功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功夫、祁门功夫、浮梁功夫、宁红功夫、湘江功夫、闽红功夫(含但洋功夫、白琳功夫、政和功夫)、越红功夫、台湾功夫、江苏功夫及粤红功夫等。按品种又可分为大叶功夫和小叶功夫。大叶功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作而成,小叶功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功夫茶。

3.红碎茶

茶鲜叶经萎凋、揉捻后,用机器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因外形细碎,故称红碎茶,也称“切红细茶”。红碎茶用沸水冲泡后,茶汁溶出快,浸出量大,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具有收敛性,可加糖加奶共饮用。红碎茶主要产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其中以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用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红碎茶品质最好。红碎毛茶经精制加工后分叶茶、碎茶、片茶、茶四个系列。

三、乌龙茶种类

乌龙茶本是青茶的一个品种的名称,人们长期习惯地用它来做青茶的商品名,由此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乌龙茶的味道,既有红茶的浓郁醇美,又有绿茶的清新鲜爽。典型的优质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红绿相衬,中间绿色,边缘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1.闽北青茶

出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的青茶都属闽北青茶,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其中以武夷岩茶最为出名,主要品种有水仙、乌龙。而在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这武夷四大名茶中,大红袍又以其特异的品质、神话般的传说和稀少的数量而愈显得极其珍贵。

2.闽南青茶

闽南是青茶的发源地,闽北、广东和台湾青茶的制作均由此传入。闽南青茶中著名、品质最好的安溪铁观音被誉为“茶王”,入口回甜带蜜味,具有幽远怡人的兰花香,其韵味被称为“观音韵”。除铁观音外,用黄旦品种制作而成的“黄金桂”,汤色金黄有奇香似桂花,也是闽南青茶中的珍品。

3.广东青茶

以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水仙和凤凰单枞最为著名。

凤凰水仙,又名广东水仙、饶平水仙,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栽培历史悠久,湘、赣、浙等省有少量引种。植株较高大,树姿较直立,分枝较稀,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面较平,叶身稍内折。春茶3月下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百芽重86.2克,芽叶肥壮、少茸毛、淡绿色,结实力较强,产量高,最高亩产达400千克。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19%、茶多酚24.31%、儿茶素总量12.19%。制乌龙茶,香气高浓,汤色金黄,滋味浓郁,甘醇耐泡,品质优良。制红茶,香气高,汤色红艳,茶汤冷后呈“乳汤”。

凤凰单枞,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枞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下,轻放于茶罗内。有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雾水茶不采的规定。一般于午后开采,当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间进行。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10小时制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台湾青茶

台湾所产的青茶,根据其萎凋、作青程度不同分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类,“乌龙”萎凋、作青程度较重,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厚,有熟果味香。台湾包种选用青心乌龙、台茶5、12、13号品种为原料制作而成。台湾包种因发酵程度较轻,叶色较绿,汤色黄亮,滋味近似绿茶,深受各类人士喜爱。

四、白茶种类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属酶促氧化),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的品种,制成的茶满披银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甜醇。白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因采用原料不同,分芽茶与叶茶两类。

1.白芽茶

主要代表是白毫银针,完全用大白茶品种的肥壮芽头制成,色泽呈银灰色,毫香新鲜,冲泡后芽尖向上,挺立杯中,慢慢下沉,如春笋破土,非常美观。

2.白叶茶

主要代表是白牡丹,以一芽二叶为原料,萎凋后直接烘干,成茶芽头挺直,叶缘垂卷,叶背披满白毫,叶面银绿色,芽叶莲根,形似牡丹而得名。

白茶性凉,有健胃提神、祛湿退热之功效,是夏日消凉品饮,在福建、广东的部分地区深受珍爱,出口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市场。

五、黄茶种类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滋味醇和。这是制茶过程中通过闷黄使茶多酚适量非酶促氧化的结果。这类茶有的在揉捻前堆积闷黄,有的在揉捻后堆积闷黄或长时间摊放闷黄,有的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再烘时闷黄。我国的黄茶生产量不大,消费地区也是有传统的黄茶饮用习惯的地区,出口量微乎其微,而湖南则是黄茶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1.黄芽茶

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原料非常细嫩,品质特点是芽头肥壮,色泽黄亮,甜香浓郁,滋味甘甜醇和。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此外,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在历史上也属此类茶,但由于消费习惯的变化,“霍山黄芽”加工中的闷黄时间越来越短,闷黄程度越来越轻,其品质已十分接近绿茶。潇湘是湖南的通称,故人们谈及黄茶时,常用“潇湘黄茶数两山”之句。所谓两山,一为岳阳的君山,一为宁乡的沩山。君山银针和沩山毛尖都属黄茶类,是湖南茶中的极品。

2.黄小茶

由较细嫩的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的“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和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沩山毛尖产于沩山乡,该乡乃沩山上的一个天然盆地,群山环抱,常年云烟飘渺,景色怡人。

3.黄大茶

采摘较粗老的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一带的“广东大叶青”。

六、黑茶种类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可使茶多酚大量氧化,促使色泽变黑的过程)、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按毛茶初制方法不同,分为老青毛茶和黑毛茶。

1.老青毛茶

老青毛茶晒干后“渥堆”,全部压制成青砖。过去因在或被羊楼洞压制,所以又称为“洞砖”,砖面有凹入的川字商标,又称为“川字茶”。

2.黑毛茶

黑毛茶在干燥前“渥堆”,有时在压制前还要经过堆积发酵,实际上在压制后自动氧化仍在继续进行。根据压制的包装和形状可分为篓装、砖形和其他形状三种。

篓装的有湘尖、六堡茶、方包茶。湘尖原料比较细腻,六堡茶较粗老,方包茶则含梗很多。湘尖过去按品质优次分为天、地、人、和四级,现改为一、二、三、四级。

压成每块重2000克的砖形,按原料嫩度分为花砖、黑砖、茯砖。

花砖过去为圆柱形,称为“花卷”,每块重1000两,所以又称“千两茶”。便于捆在马背上驮运,现在运输条件改进,改成砖形便于装箱。

黑砖是黑茶的传统产品,以产于湖南安化而号称。

茯砖的包装与其他砖茶不同,它不是把砖压好后再用纸包,而是把茶叶装在砖形的纸袋里。

压成其他形状和规格的紧压茶还有面包形的康砖、枕形的金尖、圆饼茶、方饼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