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人际交往有个好人缘,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和支持,希望在竞争中获胜。但是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当然难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学会按照行为心理学的规律行事,很多难事往往都会迎刃而解。
人人都有互惠心理
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快要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让人内心感受完全不一样。所以,要落人情,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才最有效。要想他人帮助自己,自己首先要懂得帮助别人——这就是在利用人人都有的互惠心理。
钱钟书虽然才高八斗,但脾气也比较古怪。当初,很多人想把《围城》拍成电视连续剧,但都没得到钱钟书的允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导演黄蜀芹后来得到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
原来,钱钟书先生写《围城》的时候,生活非常窘迫,他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黄蜀芹就是黄佐临之女,时隔多年,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
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让钱钟书在他女儿身上得以报还。在当时,黄佐临导演可能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他却给了我们一个启发:
先让对方欠你的人情,这样以后就好办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有这样的心理:帮了别人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殊不知,对人的这种心理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恶果。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心理把这笔账抵消了。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每个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帮你完成要做的事。
所以,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人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心理,势必居功自傲而得罪对方,致使出力不讨好。
用激将法让别人做你想让他做的事
你不让我做,我偏偏不听你的,很多人有这样的逆反心理。激将术主要是通过隐藏的各种手段,让对方进入愤怒、羞耻、不服、高兴等激动状态,导致情绪失控,然后无意识中受到操纵,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所以,在做事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他人,激发他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调动人做事。
曹操挥军平定天下,在吞并了荆州、小胜刘备之后,便打算进军江陵。
孙权紧急集合众将商议对策,鲁肃提出了联合刘备共破曹操的战略,孙权便采纳了他的意见。而诸葛亮也正有此意,因此诸葛亮便作为使者只身前往东吴,才有他舌战群儒的壮举,说得东吴主降派们无言以对,进而动摇了孙权投降的念头。在吴国太的提醒下,孙权想到了领兵在外的周瑜,看他的意见来定夺是战是降。
当周瑜到了柴桑郡之后,鲁肃首先去探问虚实,而主降派的张昭也来劝他放弃抵抗,随后一班武将主战,请周瑜力拒曹操,都被他安抚回去,而他一心想看看诸葛亮的高见,便请鲁肃引去相见。
周瑜故意在诸葛亮面前与鲁肃争执,好像他主降的样子,想引起诸葛亮的发言。而诸葛亮始终一言不发,后来反而袖手冷笑,引出了诸葛亮智激周瑜的好戏。
当鲁肃问起诸葛亮为何发笑时,诸葛亮旁敲侧击地对鲁肃说:“将军(周瑜)降曹,可以保妻子富贵。”话虽赞成周瑜的意见,实是对他的讽刺。
周瑜大怒说:“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
诸葛亮这时才实施计谋:“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单;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遣一介使者,扁舟送两个人到江北。曹操若得此两人,百万之众,都卷旗而退了。”周瑜问:“哪二人?”诸葛亮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曹操于漳河新造广台,名日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曹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说:‘吾一愿扫乎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
周瑜说:“曹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诸葛亮说:“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曹操尝命作一赋,名叫《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即诵《铜雀台赋》,把原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颇鲸。”二句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激得周瑜坚定了拒曹的信念,并指北端而骂曰:“吾与老贼势不两立!”
诸葛亮当然知道小乔是周瑜的老婆,大乔是孙策的老婆;而《铜雀台》中的“二桥”也并非“二乔”,“东西”也非“东南”,诸葛亮这小小的变动,便让抗拒曹操这件事变成周瑜分内之事了,较之命令或劝说要有效得多。
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如同诸葛亮一样做到先知将激,再激将呢?
激将前,不仅要知道你所激将的人的短处,还要了解他的长处。在扬长避短中,寻求最适合激将的突破口。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要掌握分寸,不能过急,也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对方无动于衷,无法激起对方的自尊心,也就达不到目的。知将可以直接从当事人上了解,也可以从亲戚、朋友或者同事以及和当事人有关的人去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激将法中的“激”,确切地说就是要激在别人的软肋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块软肋,这些软肋可以是道义、气节或感情等,如果激在这些软肋上,对方会觉得应该干,必须去干。
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一个孩子用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个孩子把话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使用激将法时,要摸透别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察言观色,直言引导,敢直言一切话题,不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地和人交流。要学会脉脉含情地对待别人,还要学会甜言蜜语地去忽悠。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容易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学会打乱对手的思路,随时能提出和他相反的建议,做到这一点容易找到别人的软肋。
旁敲侧击: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我们常对此不满,但又不能表达愤怒;对自己身边的人,有时候也需要指责,但又害怕伤害彼此的感情,这些事常会让我们进退两难。记住,采用柔性敲打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手法,也是成事的常用招儿。柔性敲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同时起到了告诫别人的目的。
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单位的小李谈恋爱。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小徐时不时显示出某种优越感。
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不时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面前抱怨。吃过晚饭后,小徐还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
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当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
小李这么一说,小徐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
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当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很多时候,在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时,运用情境暗示,无声胜有声。
运用着意的设计,形成了特定的情境,让眼前的一景、一物等勾起对方的情感,让对方对你产生认同感。这样,就可以收到降服对方的奇效。
情境在交际中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弦外音、画外意,但其表义功能还是十分鲜明的,并且具有多方面的用途,无论是政治、军事方面,还是商贸或日常生活方面,用得好,常能收到奇效。毫无疑问,情景侧击法是一个成事于无形的好方法。比如初次交往,对对方的思想、秉性、交往目的非常明了,利用交际情境,制造友好的氛围,开辟一条情感通道,便可实现温馨和谐的交流。有时出于需要,有的意思不宜明确表达,巧设交际情境,便可出奇致胜。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详说,也没有必要详说,只要恰当设计并突出某种交际情境,便会意义全出,实现交际的意图。
采用心理威慑:让对手听你的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这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适当地恐吓多用于在较量的开端处,这样可以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从而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与人较量,先要学会提高自己的胆量,灭敌人威风。当你灭了对手的威风,那么,离战胜对手也就不远了。
廉范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裔,做过云中太守。当时,匈奴大规模入侵,廉范就率领部队,前往边境抵御匈奴。
匈奴人多势盛,廉范的兵力弱小。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战士们每人将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很是壮观。匈奴军队远远望见汉军营地扩大,火烛甚多,以为来了许多援军,大为惊恐。
廉范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的谋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袭匈奴,使他们不了解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他们肯定会吓得魂飞胆丧,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
清晨,敌人将要撤退的时候,廉范命令部队早起吃了饭,然后直奔匈奴营地,正赶上天刮起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来不及防备,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廉范又领军趁势追杀,杀敌数百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恐吓的前提之一便是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只有对方产生了怯意,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招儿,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很多人一听说要与强敌对阵,内心大都会产生恐慌,或者想临阵脱逃。
其实,这种做法等于自甘失败。如果你能先发制人,就可减轻这种心理压力。
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或失意,恐吓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把握住主动权的问题了。
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互相侵扰,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大批善于辞令的谋臣辩士便应运而生。
一天,秦王派人去告诉安陵君:秦国愿意用土地500里来换安陵。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照顾,用大的换小的,真是好极了。不过,我们的土地是祖先传下来的,我不敢调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为了说服秦王,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
唐睢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十分傲慢地对唐睢说:“我用500里的地方来换安陵,安陵君却拒绝我,这是什么道理?况且,秦国已经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君只有小的地方却偏偏存在,是因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的缘故。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地盘,他却违抗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唐睢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祖上继承的土地要永远保住它,即使拿1000里土地也不敢调换,何况500里呢?”
秦王听了甚为恼怒,说:“你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说:“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会使百万尸首横地,鲜血流淌千里。”
唐睢说:“大王可曾听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说:“布衣之士发怒起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空手赤脚,用脑袋撞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