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层班组长手册
10739800000008

第8章 基层班组的生产现场管理(1)

生产现场就是班组从事产品生产、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作业场所,又包括生产后方各辅助生产部门的作业场所,如库房、试验室、锅炉房等。我们习惯于把生产现场称为车间、工场、班组或生产班组。

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能、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

一、班组生产现场管理特点

1.基础性的特点

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管理和班组生产层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扎实,现场管理水平高,可以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以及各项计划、指令和各项专业管理要求,顺利地在班组得到贯彻和落实。

2.系统性的特点

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输入的是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的转换过程,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半成品。同时,反馈转换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

3.群众性的特点

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由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班组长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管理。

4.动态性的特点

班组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转换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优化现场管理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二、班组生产现场管理内容

1.完成生产任务

以企业总体目标为导向,严格执行上一级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包括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产值、成本、安全等经济技术指标。

2.提高生产效率

消除生产现场浪费现象,科学地组织生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实现生产现场高效率和高效益。

3.优化劳动组织

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生产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

4.加强工具管理

员工在生产一线作业时除依靠设备外,还有其他使用器具。比如,各种量具、夹具、扳子、螺丝刀等等,对这些工具保管的完好程度如何,也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班组长也必须管理好这项工作。

工具管理工作应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专人保管。工具的使用,因为操作者岗位的区别,种类是不同的,而且有经常使用的特点,因此有些工具宜由操作者个人保管,即专用工具专人保管,制定相应保管制度,保管人对所保管的工具在完好程度上负全责。

(2)按专用位置摆放。工具不可随意放置,对于轻便、常用的工具应随身携带,比如电工工具、维修工工具,随身携带既不易丢失,又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对于携带不方便的工具,用后要按固定位置摆放。

(3)定期保养校正。为了保证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工具应定期保养校正。比如,对各种量具、夹具一定要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检验校正。这样才能保证使用起来不出现差错。对于其他工具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该修的修,该换的换,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提高效率。

5.加强定额管理

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6.加强基础管理

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出现异常现象能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的状态。

三、班组生产现场优化

1.讲求经济效益

班组生产现场要克服只抓产量、产值而不计成本,只讲进度和速度而不讲效率和效益的单纯生产观点,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2.实行科学管理

班组生产现场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科学办事,实行科学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的思想、制度、方法和手段都要从小生产方式的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注重相互服务

主要指企业管理职能部门要为班组生产现场服务,也包括各工序之间、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服务。

4.注重协调规范

为了协调地进行生产活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操作者必须服从生产中的统一意志,严格按作业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办事,克服主观随意性,这是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组织的现代化大生产。

四、班组生产现场清洁管理

当人们看到这样场景的场地———废料、垃圾和工具散落得到处都是,墙上、窗户上、地面以及机器上都很脏,员工穿着不整洁,工作场所又脏又乱……第一感觉肯定是,这个团队组织的办事效率很低,管理水平低劣。

很难想像得出在这种杂乱的环境里工作的人能够充满无限的激情。而要使生产现场设备保持清洁及良好的性能,必须做好清洁管理,一般来讲,可分4步建立清洁程序:

1.明确要清洁的目标物

这项工作包括:(1)设备:机器、工具、测量仪器、工作台、办公桌、椅子、计算机等。(2)材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纸、文件、消耗品等。

(3)空间:地面、工作区、通道、墙壁、窗户、棚顶、架子、小橱、橱柜、房间、灯等。

2.落实清洁的责任

首先要搞清楚,清扫卫生是企业里每个人的责任。然后,利用工作场所图,将划定的地区交给班组长。班组长再分解给每一个人。图上应标明所有应清扫的区域,并标明负责清扫的个人。

3.决定清洁的方法

每天保持5分钟的清扫时间,是个良好的习惯。第一次大扫除可能让设备清洁如新,但要保持下去,还要靠每天的5分钟。要鼓励组员在刚上班或快下班时,抽出5分钟来进行清理。而且,在擦拭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容易发现一些小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设备出现大的损坏。一般情况下,需要用刷子、抹布、吸尘器等,可能还需要特殊的清洁用品,如去污剂等。

4.实施清洁行动

这是最困难的。刚开始,员工会兴致勃勃,说干就干。第二周他们就可能会省去一些工作不做,或草率从事。当你看到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完成时,要立即作出反应。不要拖,但也不必气势汹汹,温和的提醒和指示就足够了。但是,绝不能允许破坏制度的行为。告诉组员清洁的标准是什么,并向他们表明,这个标准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组员在开始的三周所达到的水平,预示着班组未来的清洁状况———这是试验期。如果能坚持实行两个月,就会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此后,清扫过程就会变成日常工作,只需偶然提醒一次即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这种纪律就会得到保持。

五、班组生产现场定置管理

人与物的三种结合状态。在班组生产活动中,构成生产工序的要素有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夹模具、操作人员、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归纳起来就是人、物、场所、信息等因素,其中最基本的是人与物,只有人与物的合理结合,才能使生产有效地进行。人与物的结合有三种状态。

A状态。即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

B状态。即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或尚不能很好地发挥效能的状态。

C状态。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物品与生产已无关系,不需要人与该物结合。

因此,定置管理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消除C状态,对B状态进行分析和改进,使之都成为A状态并长期保持下去。

人与物的结合成本。在班组的生产活动中,为实现人与物的结合,需要消耗劳动时间、支付劳动时间的工时费用,这种工时费用称之为人与物的结合成本。结合成本又称物的使用费用。

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A状态时,结合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当人与物的结合处于B状态时,操作者因使用的工具未实行定置管理,工作时花费很多时间去寻找需要的工具,用于找工具的工时费用越多,结合成本就越高,也就是增加了物的使用费用。如果工具处于C状态,即此工具已与生产活动无关,这时,此工具就可入库或报废,清理出生产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