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冯子”:冯仑在世界上留的记号
我的判断是,冯仑的商业思想回答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中国做久、做精、做强、做大一家民营企业。冯仑的商业思想,可以说是“在中国的从商之道”、“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全书”。
后世人谈论起冯仑的这部“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全书”,一定会像今天我们谈论起前人“儒家”孔子、“道家”老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一样,尊称冯仑为“‘商家’冯子”的。
在世界上留个什么记号
一个人究竟依靠什么才能在世界上、在历史上留下记号?
做官?赚钱?做事?思想?
先说做官——这东西,远不如做事,更能在身后留下名声。
战国时期的李冰,当时是一个地方官,是在秦朝蜀地郡守的位子上,才得以有治理河山的机会。后人记住他,是因为他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他忙乎这一工程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官员都有谁?几乎没有人记得了。李冰整完这一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才逐渐富裕起来,他干的这事对后人影响够大的了!
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曾身居列侯、位尊九卿,但他闻名世界,不是因为官职,而是因为他对纸张的发明和改进。蔡伦捣鼓纸张的时候,在位的那个皇帝是谁?大家也记不清了,但是大多数人都记住了蔡伦。因为在他的发明之后,书写、记录才不再是一件成本很高、费时费力的事了。
当然,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同样有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这不是因为他们做官、有权,更多地是因为他们做官的同时做事了。不过,只是做事,还不能确保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只有做了能影响后人的事情,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记号。
比如曾国藩,到现在仍为大众所知,更多地是因为他的《曾国藩家书》、《冰鉴》仍然在影响着后人,而不是因为他当时平定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在当时清王朝可以说是头等大事,可是没有多少后人能记住,因为这和后人没有多大关系。
再说钱——财富,想依靠这东西在身后留点名声,同样不一定靠谱。
很多企业家在世界上留下了记号,不是因为他们赚到的那些钱,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
比如,“汽车大王”福特,美国人麦克·哈特在他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把亨利·福特列为唯一上榜的企业家。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这种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大众产品,开始快速进入千家万户。“福特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还是一个马车时代;而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已经成为汽车时代。”
看来,要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还是要依靠做事。当然,留下思想、精神产品,“刻它一部稿”远及后人,同样是“做一种重要的事”。
司马迁也做过官。但是他丢失官位后发愤所著一部《史记》流传了两千多年,由此将自己的姓名刻在了历史上。
商人们留记号的努力
三十多年来世界变化很大,各国纷纷把经济作为竞争重点,商业领域成为更多人做事的主流选择之一,企业家、金领经理人开始崛起,成为新的主流阶层。
这些商业成功人士,相当一部分人在人生上半场赢得巨额财富之后,开始为下半场的人生意义而活,强烈希望他们的成就能超越自己的生命,他们认同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的箴言:“不要度过人生长河而不留下值得追忆的证据。”
然而,多数商业精英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因为他们的企业版图将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解体或消失,能持续经营百年的企业,太少太少。即使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如果拿现在的这个榜单和几十年前的榜单相对比,会发现大多数企业都会消失。
摆脱被历史遗忘的命运,有一位企业家的做法最经典、最成功。
他就是诺贝尔,对,就是创立诺贝尔奖的那位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诺贝尔原来是一位企业家,是瑞典炸药巨擘。一个偶然的事件,商人诺贝尔毅然决定将他死后的大部分遗产作为资金设立诺贝尔奖。尽管他通过生产炸药和爆炸胶赚取了大量财富,但他如今因向伟大的科学家授予荣耀而被后人所铭记,而非作为一个军火和武器制造商。
冯仑的记号——“‘商家’冯子”
国内知名民营企业万通的创始人冯仑,能在世界上留个什么记号?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来自于创作《冯仑管理日志》一书的触发。
我深知,国内外喜欢阅读、聆听冯仑商业思想的粉丝,不只有商界人士,还有学界、政界人士,这表明冯仑商业思想具有“经世济用”的普遍价值和巨大市场空间。阅读冯仑16年,只是因为被他的商业思想深深吸引,而且持续阅读坚持了16年——我成了《冯仑管理日志》作者。
用一本书来全面呈现冯仑的商业思想——这个事情强烈地吸引着我。
此事意义很大,创作的工程量同样浩大——我搜集、收藏了16年的冯仑先生的文章,以及万通企业媒体等资料,共408篇,我前后看了三遍,如果仅以平均每篇2000字计算,共看了将近240万字;加上二十多万字书稿共看了三遍,创作这本书总计看了300万字。多看几遍资料,可以披沙拣金,避免有遗珠之憾。由于创作此书需要,我还专门购买、找来了《顶级董事会运作》、《高效的董事会》、《改造董事会》等不同主题的图书,通过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来提高此书的思想深度。《冯仑管理日志》一书出版,我终于为那么多喜欢阅读冯仑的人奉上了一本“简明《冯仑商业思想全书》”。
此事最终做完,前后耗时共15个月。
我这么认真地做这件事情,不仅仅因为我和万通、和冯仑有这么16年交情,而是因为冯仑的思想的确是精品,我可得对老冯、对历史负责,别因为我的能力、态度把这么好的东西给糟践了!
二十多年间,万通从“野蛮生长”的多元化集团格局,在2003年前后变身为一家专业的地产公司,并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如今,万通(万通控股)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以新加坡凯德置地为标杆,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公司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房地产投资公司。目前,万通实业已完成转型期的战略布局,在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地产金融等领域拥有多样化的业务和资产。在2008年至今的地产收缩周期中,国内房地产公司数量在减少,大部分公司业务在萎缩。万通逆市成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是得益于冯仑商业思想的引领。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在后世人眼里,万通、冯仑的意义,更多地不在于万通的“行”,而在于从“行”中获得的“知”;不在于万通自身拥有的物质财富,而在于万通从商业实践中获得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集中凝结、固化在冯仑的商业思想中。
阅读冯仑的商业思想16年、梳理《冯仑管理日志》的经历,我的判断是,冯仑的商业思想回答了一个大问题:如何在中国做久、做精、做强、做大一家民营企业。冯仑的商业思想,可以说是“在中国的从商之道”、“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全书”。
行动的持续成功,一定需要正确、成熟商业思想的指引。万通的持续成长,首先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万通1991—2014年这23年的成功商业实践,正处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新的市场经济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起来,而旧的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打破,身处其中的个体民营企业可谓在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既要承担探索新体制、新秩序的风险,又要承受旧体制、旧秩序的束缚或打击。这给民营企业领导层把握趋势、拿捏节奏增添了更大难度。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如万通,由于走在前面,更早、更多地感受到了过渡期的种种碰撞、摩擦。
尽管我在八年前转型进入了金融行业,但我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万通。遇有重要活动,万通依然记得邀请我这位老朋友参与,与冯仑聊得越多,越感觉到他这座商业思想金矿的开采空间仍然巨大。
比如,关于冯仑的商业思想,目前形成文字的主要集中在“道”的层面,在“术”的层面呈现的商业思想,有,但比较少。其实,冯仑亲自经历了万通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尤其是破事、难缠事,都扛过来了,且冯仑是民营企业中的“第二代企业家”、“灵通人士”,他上承柳传志那一辈企业家,下启马云这一代企业家,对中国为商之“术”了解的广度、深度,极其可观。开发冯仑商业之“术”的空间,远远大于商业之“道”的空间,且“术”的操作性对于民营企业更实用,帮助更大。有一次,我和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集团董事长柏煜一起参与冯仑的活动,当时我们曾提议成立一个冯仑商业思想研究会,系统研究、整理、传播冯仑的商业思想,造福国内千万家民营企业。(当时冯仑笑答:“还没死呢,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再整这事吧。”)
如果站在《野蛮生长》、《理想丰满》两本畅销书的基础上,真能把冯仑的商业之“道”、商业之“术”全面、具体、系统地整理出来,分门别类、单独出版,比如《董事长之道》、《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政商关系》、《学先进》等等,那将堪称一套“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全书”、“中国特色的为商经典”。不依靠万通,仅依靠这“一部稿”,冯仑将在历史上留下重要记号。
那时,后世人谈论起冯仑的这部“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全书”,一定会像今天我们谈论起前人“儒家”孔子、“道家”老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子一样,尊称冯仑为“‘商家’冯子”的。冯仑留在后世人心中的记号,将更多地是“圣贤”而非“豪杰”。
或许,企业资产百亿元级的万通缔造者冯仑,他人生下半场的意义更多地已经不是赚钱,而在追求意义了。或许,冯仑心里认为,万通已然走向成熟,目前的万通更多地成为他生产思想、提炼思想的载体。
我愿意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的使者,接受上帝的拣选来人世间做一件什么事。我注意到,万通内部媒体上已经出现了“冯子”字样的连续专栏,冯仑也说过他“是自己的宗教徒”。或许,上帝派冯仑是来刻《冯子》这“一部稿”的,也或许冯仑已经在朝着自己的“冯子”理想努力了。
王方剑
2014年12月2日定稿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