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喝茶聊天经济学
10736700000008

第8章 其实你不懂成本(2)

人们对婚前性行为的内生需求,取决人们时间的偏好,或者叫做人性不耐。改革开放之前,婚前性行为现象很少,这是一种扭曲的需求。那时,婚前性行为的价格并不是市价,而是干预下的价格。这种价格远远高出市价,所以婚前性行为需求量就非常少。现在,这种价格干预基本取消了,婚前性行为成交量就回归到一种常态之中。

即使婚前性行为价格降低很多,但是始终比婚后的价格还要高。既然婚前做这事的价格要比婚后要高,但是人们为何要选择婚前?这就说明了,人们对现在收入优于将来收入的偏好。毕竟,明天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就要抓紧享受。要知道,人性不耐决定以较多将来财货换取较少现在财货。这就让我们明白,只要与时间有关的现象,都涉及利息。

婚前要不要性行为的经济学,就告诉我们,时间是有价格的。利率就是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在进行交换时的价格。婚前是否性行为,经济学永远是从中性角度看问题。婚前要不要性行为,这就要看个人的选择。我没有鼓励人们要婚前性行为,只是客观分析了婚前性行为现象增加的因素,进行经济学的解释。还是那句话,婚前要不要性行为,自己看着办。

为何穷国喜欢多生孩子

通常情况下,穷国的生育率普遍比富国要高。对此,有一些人总是嘲笑穷国的人们观念落后,因此就有了越穷越喜欢生,越生越穷的说法。穷国多生孩子,这并不是愚蠢的做法,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穷国的人们之所以多生孩子,因为人口首先是资源,是改善将来生活的基础。相对发达国家来说,穷国的福利往往较差,国家不能给予养老,自然就要通过多生孩子来养老。穷国的人们收入低,生孩子的成本也比较低。富国的人们收入高,生孩子的话,往往意味要放弃高薪工作,这个成本太高了,所以自然就不愿意生孩子。

抚养孩子方面,穷国的成本远远低于富国,所以多生孩子对当前生活影响程度远远低于富国。相反,要是年轻时少生孩子并不能节约多少财富,但是晚年生活却是非常凄惨。生子防老并不是穷国的落后观念,而是意识到国家不能提供养老的情况下,作出一种非常明智的判断。

一个国家生育率高低,不仅和经济水平有关,同时也和这个国家福利水平有关。虽然美国和欧洲国家在经济水平差不多,但是欧洲国家生育率却远远低于美国。可以说,低生育率一直是不少欧洲国家感到烦恼的问题。欧洲国家生育率不到1.4%,远远低于美国的2.1%。现在,欧洲劳动力数量出现严重缺乏,所以不得不引进大量劳动人口。

相对美国来说,欧洲国家普遍是高税收、高福利。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就不愿意生孩子,反正国家养老了,还需要什么生子防老?高福利的国家,就导致人们间接依赖别人的孩子来养老。道理很简单,别人的孩子成为劳动力的时候,国家征收高额的税负,间接给自己养老。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美国人口资料社的负责人巴茨说,在欧洲大陆,大约近一半的国家已经遏止了长达20年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的趋势。针对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的情况,欧洲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和教会领袖曾纷纷发出警告说,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如今正开始步入退休年龄,社会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局面。”欧洲的低生育率影响了经济增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欧洲国家都想方法提高生育率,毕竟他们已经意识到低生育率的危害。

亚洲四小龙曾经是贫穷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曾经很高,但是这些人口红利却让经济崛起,成为经济比较富裕的国家或者地区。因此,穷国多生孩子并不是坏事,反而成为有利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男人有钱就变坏的经济学

并不是所有男人有钱就变坏,但是男人有钱就变坏这种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男人腰缠万贯、身居显位的时候更容易变坏、出轨、包二奶、闹离婚,这点是不可否认。这里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也就说他们有了钱就变得花心了。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男人有了钱就一定花心,只是说男人有钱就变得花心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何“穷男人”相对专一,但是这个“穷男人”随着财富不断增加,就会对“专一”需求减少,对“花心”需求增加,这是什么因素导致?

贫贱时能同甘苦共患难,得富后却劳燕分飞。是什么使人背叛了曾经的承诺?难道财富会让人的道德水准下降吗?实际上,财富并不是引起道德水平变化的变量。道理很简单,开名车往往都是有钱人,这并不是说明有钱人对名车就比穷人更有偏好,而是条件约束下,穷人对名车无法成为真实需求。要是这个穷人变成有钱人,他这种偏好就会体现出来,也就会想到去买名车。

需求定律(The Law of Demand)是说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要搞清楚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就必须从需求定律角度来看。不管是极度自私的人,还是像雷锋这样的好同志,都离不开真实世界里的约束条件。高尚也好,卑鄙也好,最终决定他们的行为还是成本。

男人有钱就变坏,也就说他从“专一”变成“花心”。从需求定律角度来看,就是对“专一”需求减少,对“花心”需求增加。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从某种意义来说,“专一”和“花心”可以看成替代品。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如果一个男人对“专一”需求减少,就说明“专一”价格上升了。也就说,他追求“专一”所付出的成本增加了。要是对“花心”需求增加,也就说明“花心”价格降低了,享受“花心”效用所付出的代价降低了。这个就好比我们买东西,东西便宜时,我们买多点,贵时就少买一点。

正常情况下,一个穷男人不是长得特别帅,同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应该没有女人排着队来找他。这种情况下,他花心收益是非常低,所以他选择“专一”的代价是很低。这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女人跟着他,算是非常不错,他还有什么资本去花心!对他来说,好好对这个女人“专一”,收益是最大化的。要是花心的话,他可能两头都不到岸,最终两手空空。这时,他选择“专一”获得收益比“花心”多,还有什么理由不专一!

实际上,“专一”和“花心”只是不同产品而已,它们之间是替代品,而不是互补品。一个人减少对“专一”的需求,必然增加对“花心”的需求,而不是同时增加。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一个穷酸的小伙子,即使他长得很不错,也未必有女人能够看得上他。这种情况下,他根本无法花心,自然对花心没有产生真实需求。随着他个人努力,财富增加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就开始有女人喜欢他。等到他有一天事业有成,喜欢他的女人可能就是一群了。这么多女人一起竞争他,自然他选择机会就多了,就不会么专注某个女人。要是以前,他可能会苦苦挽留离开自己的女人,但是他有了财富,社会地位提高了,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了。他会这样想,有什么理由怕她,还有一群女人排着队等他,所以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低头挽留离开自己的女人。毕竟,当他有钱之后,选择“专一”的代价变得很大,也就说“专一”对他说,变得昂贵了。

不可否认,夫妻长期积累的情感、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亲情感、家庭所带来的温馨、内心的责任感、世俗的道德压力等这些内生变量,都会使得男人们在面对这种诱惑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免疫力。但是从医学角度来看,有了抗体并不代表一定不会受病毒感染,而是看抗体和病毒,哪个更加强大?一个成功男士,永远都是受到美女青睐的。这些外界因素,都会对他产生非常强大诱惑,确实也是很难抵御。这时候如果选择专一,对他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当然,不同人对专一收益评价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男人对“专一”有一种特殊偏好,能够愿意为“专一”而承受很高成本,他出轨的机会就是比较小。这种执着“专一”的男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男人。

事实上,这种好男人确实不多了,毕竟很少人愿意为这个“专一”而承受极高的成本。需求定律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和需求量反向的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一个男人越有越钱,发生花心机会就越大。如果一个男人本来很专一的,但是感情上受到严重打击,刺激过度之后,品位也可能发生变化。或许,他就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值得他专一,所以他就选择花心。这个花心并不是因他的财富增加,社会地位提高而造成,而是他的偏好发生变化。这个就好比,一个人喜欢吃牛肉,要是牛肉价格下降了,他会吃多点。但是有一天,他偏好发生变化了,不再喜欢吃牛肉。然而,他所有行为都没有否定需求定律,只是约束条件发生变化而已。

有钱男人,长得很帅的男人,漂亮的女人,给人感觉都是很花心的。这从需求定律来判断,是完全对的。真实世界里,影响着需求因素太多了,需求定律就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前提下,作出价格和需求量关系的分析。一个很有钱的男人,要是他遇到非常值得自己喜欢的女人,他也会选择非常专一去珍惜那个女人,而不是做一个花花公子。漂亮的女人之所以花心,并不是漂亮的女人本身就有一种花心基因,也就是说她的内生变量并不是花心的,而是外生变量让她不得不花心。一个漂亮的女人,有这么多的追求者,她哪有静下心思来专一?或许,我们可以作道德审判,要求这些人专一,但是这种力量往往很脆弱的。经济学只能告诉人们,不同约束条件下,人的行为也会不同的。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嫁给有钱人,就必须承受丈夫花心的风险;娶漂亮的女人,就必须承受妻子花心的风险。真实世界里,成本处处可见,有得有失,这就要看个人偏好如何。很多时候,并不是结婚了,就可以放心了。竞争无处不在,自己的丈夫是事业有成的男人,肯定有很多女人要打他的主意,甚至想夺走他。同理,自己的妻子漂亮迷人,即使为人妻子,照样还是有男人要打她主意。尽管我们不可以改变需求定律,却可以增加内生变量,从而增加对方抛弃自己的成本。

从婚姻角度来看,男人有钱就变坏,确实是对契约的一种破坏。经济学者薛兆丰说过:“女性的黄金时段来得早:美貌、身材、生育、哺乳,都集中在青年时期,到中年就已经大功告成。男性则相反:风度、事业、财富、经验,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初露端倪。一个52岁的已婚者,是否应该为自己25岁时签订的婚姻契约负责呢?当然应该!所谓‘负责’,就是指破坏婚约的人应该承担较重的代价。”如果没有一种契约精神,人们做交易费用就变得很高。既然很多女人知道男人有钱就变坏,那么她们选择就会变得很功利。如果她选择一个将来可能很有钱而很穷的小伙子,就怕担心对方“敲竹杠”,所以还不如直接嫁个有钱人,这样风险相对小些。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和女人漂亮就花心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女人是否漂亮,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男人有钱就变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文学世界里一些美好故事是不可靠的,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实际上,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代价之间一种取舍。离开成本约束去观察人的行为,永远都是雾里看花。就拿要不要离婚的事情来说,或许我们总会编出一些很好理由,爱情已经死亡了,两情相悦已经不可能了,我们相见就是痛苦,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挥泪道别。事实上,没有这么文学化,说到底就是离婚收益划不划算。要不是这样,怎样有这么女人能够忍受丈夫花心,依然捍卫着自己的婚姻。因此,男人有钱就变坏只是一条简单需求曲线而已。

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经济学分析

很多大学生都是以锻炼能力、扩大交际圈等理由参加社团,但是产生的实际效果却是极其不理想。每逢社团招新时,大一新生对参加社团的热情是相当高,有人甚至一下子报名参加好几个社团。可是过了一年后,这些人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就纷纷退出社团。

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了解不多,就会有一种信息极其不对称。当然,信息永远都是有价的。这种情况下,这些新生对社团作用了解不多,获得信息往往来自各个社团打出广告。社团招新时,为了能够顺利找到人,自然会夸大一些东西,从而说服你进来。有些社团,参加还要交费的,就会出现所谓的多多益善。

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大致可以归为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事实上,这些动机往往都成为空洞口号,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可以说,社团很多活动都是做无用功,增加这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这就是我们勤劳而不能富有的原因之一。

有的高校学生会成员就是跑去检查学生逃课情况,不仅是对人家逃课权的一种侵犯,并且还严重影响到老师上课。这些人所作所为并有改进这个社会福利,反而是对自由主义理念的一种破坏。很多社团都为一些虚无的主义而奋斗,制造了官僚主义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