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事日清工作法2.0
1059500000014

第14章 打造日清流程链,无缝对接加快工作节奏 (3)

毛永刚说,1997年他刚被招进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时负责做Word。当时他只有一个大概的资料,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该用什么工具。和美国总部交流沟通,得到的答复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做。就如要 测试一件产品,却没有硬性规定测试的程序和步骤,完全要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考虑产品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等来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员工就能发挥最大的主动性,设计出最满意的产品。

自我管理一是为自己设定目标。大多数人不是自己没有目标,而是目标过于遥远。目标不仅要明确,还要将目标剖成小单位,专心地一次完成一个,逐步达到目标。二是做好时间管理。要管理时间,必须先知道时间主要用在哪里,保留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让工作更关注;学会授权及设定优先顺序,是时间管理的关键,敢于说不,多给别人承担责任的机会。三是管理情绪,将每个瓶颈视为健康的,调整心情,找出健康的出口。五是自我反省管理能力。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可以理性地认识自己,对事物有清晰的判断;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

当日清员工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时,并在工作中加以实现,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都因此得到了一定优化,做事效率也随之提高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条理可循,做事稳重,不留后患,在同事与老板眼中,你也会是一个行动高效,可以让人放心和领事的人。因此,你的老板就会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由你去完成;你的同事也喜欢与你共同工作,并会主动与你交往。你的能力在执行老板交代的任务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你赢得了晋升与加薪的机会;你的人际网络在同事与你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了扩大,这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机遇。

考核:业绩才是硬道理

合理的绩效考核会让执行的效果变得更加理想。通用公司员工的活力曲线很好地破解了提升员工工作绩效的奥秘,即员工只有在不断学习、成长和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活力。

起初,通用公司只是简单地用许多图表,根据人们的潜能和业绩,将公司员工划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但是因为划分时的主观性以及对员工个人因素的忽略,没有推广开来。后来,通用公司又纳入了“365度评估”,也就是把上级、同级和下级的意见都考虑进来。但是,同任何由同事主导的评估方法一样,时间一长,这一办法就纯粹是走过场了,大家乐得相安无事。通用公司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套更有效的评价组织的方法,即“活力曲线”。

通用公司每个分公司的领导必须对他所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找出哪些人是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的大头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最好的20%,可以享受高于B类人员2~3倍的奖励,大量的股票期权和现金会装入他们的口袋,同时也为他们的晋级开了绿灯。对于B类员工,每年也会有工资的提高和部分期权。而对于C类员工,等待他们的就是离开公司的时间了。

“活力曲线”之所以在通用公司中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是因为它符合大部分员工在工作中对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它通过对人员的分类为不同的人确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C类员工要努力成为B类员工,B类员工又要努力成为A类员工,这就等于在公司创造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断上进的环境,这可以保证员工每天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刺激之中,从而避免工作中惰性的滋生。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一种最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员工执行力的评价和提高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要明确一点,无论采取何种考核方式,都是要不断优化的。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确定合适的考核力度,安排最恰当的考核者,优化考核的流程,这些都是考核中要考虑的因素。考核的方式越合理,对于执行力的作用就越大。

在工作中,业绩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位曾在外企供职多年的人力资源总监颇有感触地说:“所有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只认一样东西,就是业绩。老板给你高薪,凭什么呢?最根本的就要看你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业绩。”现在就是一个以业绩论英雄的时代。

两个人同时进入宝洁公司做业务员,应聘时两人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进入公司后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同样的积极,同样的活跃,俨然就是该部门的两颗明日之星。

但一年以后,两人的待遇却大相径庭,第一个人月薪近万,而且屡屡获得公司的培训机会,已经位列该部门业务经理候选人之一。第二个人则仍然拿着每月两千多的工资,虽然他对公司的事很积极,而且到处为公司做宣传,但年终奖仍然没有他的份。而年终奖的最大赢家正是第一个人。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人如此悬殊的差别呢?部门经理的一番话揭示了个中原因。

原来,决定公司报酬的标准是业绩,业绩是衡量员工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虽然第二个人表现很积极,对公司也很忠诚,但他一年来创造的业绩非常有限,所以工资一直徘徊在基本工资线附近。而第一个人则在短短的一年内为公司创造了近千万的业绩,他的薪水和奖金当然比第二个人要多很多了。

事实证明,那些乖乖听话、俯首听命的员工,不一定是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因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来源是利润。因此,老板心中最高分数的员工,一定是那些能让公司最赚钱的员工,而这些员工也凭借骄人的业绩赢取了许多发展机遇。

员工就要看重贡献,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这些结果上,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将眼光局限在报酬和升迁。视野广阔了,在工作中,才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督促自己不断向着最佳结果、最完善的服务、最精致的产品前进。

敬业:职责之外多加一盎司

大卫和拉奥是同班同学,两个人大学毕业后,恰逢英国经济动荡,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厂去应聘。恰好,这家工厂缺少两个打扫卫生的职员,问他们愿不愿意干。大卫略一思索,便下定决心干这份工作,因为他不愿意依靠领取社会救济金生活。

尽管拉奥根本看不起这份工作,但他愿意留下来陪大卫一块儿干一阵子。因此,他上班懒懒散散,每天打扫卫生时敷衍了事。一次,两次,三次,老板认为他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锻炼,再加上恰逢经济动荡,也同情这两个大学生的遭遇,便原谅了他。然而,拉奥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抱着很强的抵触情绪,每天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结果,刚干满3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又回到社会上,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社会上到处都在裁员,哪儿又有适合他的工作呢?他不得不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

相反,大卫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作为大学生——高等学历拥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当做一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每天把办公走廊、车间、场地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半年后,老板便安排他给一些高级技工当学徒。因为工作积极,认真勤快,一年后,他成了一名技工。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经济动荡的局面稍稍稳定后,他便成为老板的助理。而拉奥此时才刚刚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厂的学徒。但是,他认为自己是高等学历拥有者,应该属于白领阶层。结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仍然把活干得一塌糊涂,终于在某一天又回到街头,去寻找工作。

在这个故事中,大卫正是凭借着自己敬业的精神,才得到老板的青睐,一步步走向卓越的,而他的同学拉奥因为缺乏敬业的工作态度只能步入平庸。

当然,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敬业精神,任何工作一接手就废寝忘食,但有些人则需要培养和锻炼敬业精神。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还不够,那就强迫自己敬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任何事,让敬业精神成为你的习惯,那样你才能够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张良是一家合资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工作十分简单,负责收发和传送文件。当公司里出现一些突发的事情时,其他员工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去做,而张良这个时候能够像一个候补队员一样,能够及时补上去。因为他愿意多做事,从来不叫苦叫累,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对他的指派也越来越多。有些本来不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也常常会派给他。

有些同事开始笑他,说他在被老板耍,干那么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可是,张良对这样的议论丝毫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杂事多,自己也就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至于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经验时,自然也会增加。

后来,老板注意到了他,对于他的工作表现十分欣赏。张良接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也渐渐变成一些更为重要的工作。当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访重要客户或者是参加重要谈判时,他总是老板的第一人选。终于有一天,公司成功上市,而张良则以董事会秘书的身份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员工。

做工作时坚持多加一盎司,积少成多,你就会比别人学得更多,做得更好。每天多加一盎司并不是傻子的行为,而是聪明人的做法。它是我们成就自己的最好途径。全心全意专注工作、尽职尽责完成任务对于获取成功来说,还是不够的。你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每天多努力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于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但更多的都是立竿见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