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1059400000020

第20章 用宁静稀释苦闷,用淡定收获致远 (2)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把思维集中在两眼的中间位置,想象你窥见灵魂中心,中心被白色的光所包围,倾听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当你坐在那儿时,你可以想象很多事情。此时,你的心也许是朵缓慢开放的鲜花。你还可以在想象中到达你所期望到达的一个安静的所在,那是一片远离了人群的白色海滩,或者是一座山中的小木屋。

你还可以用念祷文的方式来集中精力。任何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都可以当做祷文,像“爱”、“平静”,以至于像人人都叫得出的“呼”、“吸”。如果你心里不断重复同一句祷文,你也就可以借此使思维活动集中起来,或者将杂乱无章的思绪从头脑中清除出去。反复在心里默念,不仅可以帮助你减轻心灵的重负,而且还有助于你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并修得一种心灵和智慧的通透,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瑜伽内心修炼的要旨。其实,瑜伽不只是一种修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如水随形般的达观境界。

我们能够通过静思逐渐认识自己。大多数人现在都知道,不用到西藏去,坐在山顶上静思,在自己公寓里和家里就能做这件事。我们与家人住在一起时可以静思,工作时也同样可以静思。如果我们经常进行反思,也就能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做事情的价值。这种自我意识应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我们摆脱令人厌倦的工作。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意识,多数人会在生活中随波逐流,不明白自己做事的目的。

你无须定时定点,每天只用几分钟静坐沉思便可以了。就像平时静思那样坐好,集中精力在每一呼吸动作上,然后去想象爱、容忍、仁慈逐渐将你包围,占据你的整个心灵,使你感到爱的温暖,犹如置身于爱的怀抱中。在这种感觉和温暖中呼吸,让它延伸到全身,使全身都感觉到温暖。你可以按自己的愿望,长时间地享受这种情感,而不停地做深呼吸。每一次呼吸都给你带来心灵更多的爱。做完之后,你会感到心情更加平静,更安详,更充满爱心。

这种寂静太美妙了,它把你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你不断遭受到外界噪音刺激时是无法做到的。在下一次有机会时,你不妨试一试。晚上回到家后,不要忙着开电视,如果你是一人独处,那种没有人“做伴儿”的感觉也许很可怕,但如果你这样过几天,经过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你就有可能使自己适应了。听听外面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早晨也不要打开电视机,享受一下安宁和温馨,听一听自己心灵的感受。

你还可以就在家里为自己辟出一个清静的地方,安排一个夜晚,独自一人静静地待在家里;有可能的话,再去为自己安排一个一人独享的安静的周末。当然,假如你是独自生活,安排起来会容易得多,不过如果你的家人同你合作,你也能办到。全家人在一起也可以在家里享有一个寂静的地方,没必要花许多钱躲到外面去找清静。

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地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宁静。这时,你会发现,当你每天使喧闹声消失后,你就会更充分自由地享受悦耳的声音。在某个晚上放一段美妙的乐曲,在没有不和谐的噪音中,可以尽情地欣赏它。你还可以花点时间和你喜欢的人交谈,用心去听他说的每一句话,而不去听电视节目里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的饶舌。如果你有孩子,可以听听他们的戏谑玩耍和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可以把人们心中的宁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宁静才是生命的真谛,排除杂念,心外无一物,不被环境所困扰,就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沉下来反省,找到真实的自己

观水学做人,时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尘,愈深邃愈安静;便能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心能静下来的人,才能够在纷繁扰攘中关照自身,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自省像一面清澈而光亮的镜子,它可以照见人们心灵上的污浊。所以,明智的人,自然懂得“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真正懂得反省的人,经过时光的荡涤,便能冲洗掉俗世中纷纷扰扰的尘埃,给自己一个美好单纯的人生。

现在有多人常常自作聪明地遮蔽自己的错误,不仅不肯认错,还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有的人未能把吩咐给他的事情做好的时候,不仅不做自我检讨,反而会找来各种推辞,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打碎了碗,他并不认为这源于自己的鲁莽和冒失,反而会抱怨“地太滑了”,“石子路太硬,不方便走路”或者“碗太不结实了”之类。他自作聪明地认为这些借口似乎能够堵住他人的责备,殊不知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可笑。但是,如果能将自己的心像水一样沉静下来,可以扫除心中的纷繁芜杂,使心灵更加纯净。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地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师视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微笑着对官员说:“你看这瓶水,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官员思索了良久,仿佛要将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地说道:“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了点头,说道:“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官员恍然大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可知自身得失。人生在世,若能时刻自省,还有什么痛苦烦恼是不能排遣、摆脱的呢?佛说:“大海不容死尸。”水性是至洁的,表面藏垢纳污,实质却水净沙明,至净至刚,不为外物所染。若能时常自省,使心如水,那么品德便会如川流般不息,普及一切生物,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

观水学做人,时常自省,便能和光同尘,愈深邃愈安静;便能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时常自省,便能激浊扬清,义无反顾;时常自省,便能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时常自省,便能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时常自省,便能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一个心静如水的人是善于反省的人,往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明白诚实认错是最明智的做法,而不是想方设法找理由为自己辩护。借口不过是人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护身符;是掩饰弱点,逃避责任的百验灵丹。而这些,只会让人将所有的缺点自我屏蔽,以至于不知不觉间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一个心静如水的人是懂得自省的人,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改正自己的过失,便能够如无瑕的白璧一般,获得高洁的人格。在我们自以为是、为自己寻遍理由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我们自身浅薄、浮躁、自满、洗涤一空,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气勃勃。

安之若素,淡定从容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显示了一个人的涵养和理智。

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诸葛亮如是说。宁静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

现代人品味了太多生活的紧张与焦灼,已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人也变得渐渐浮躁起来,可是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因此,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怀,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繁杂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显示了一个人的涵养和理智。

不要轻易起心动念,就可进入宁静之境。其实,人生不必太过急功近利,不如将生活节奏放缓,随青山绿水而舞,见鱼跃鸢飞而动。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此心常在静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我们常人之间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而去除妄念,安于平静,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乐趣。

抗日战争时期,梁实秋滞留在四川成都,当时他所处的环境,可以说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然而,他却将其住所取名为“雅舍”,且一住七年。豁达的心胸和踏实的生活态度,在梁实秋先生看来是为自己“减刑”的方法。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先生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在为散文集《雅舍》作序时,梁实秋先生说:“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这些话表达了他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和浮躁之陋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

正是这种踏实而不浮躁的生活态度,让困境里的梁实秋先生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心态平和,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有可能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面对世间纷杂的事物,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避免受到外物的干扰。其实外物都是虚假的,凡是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因为只要有名字,就一定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而一切形象状态,都是虚幻的。而对于这些外物,即使我们把它追到手,也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使人生出更多、更大的欲望来。

此心常在静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心如止水,才能平静看待世间的计较与得失。

心不忙,烦劳依旧淡定

人忙心不能忙,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一颗清闲的心态,让自己感受到一份慢慢来的生活享受。

我们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一句问候语是:“最近忙吗?”“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尤其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了,有的人甚至连吃饭、走路都在加速度,也有的人手机24小时不关掉时刻都放在手边,就是怕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照理说,现在人们的日子已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远不是愁油盐酱醋的时候了,普通人吃饭穿衣也早已不是问题,那为什么现在反而比过去更忙了呢?其实只要翻翻报纸,看看周围那些疲于奔命的人,就不难找到答案。

如果人们放慢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减轻—下自己的身心负荷,那么就不会透支健康。其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就是减少自己的奢欲和贪婪,不去和别人盲目攀比,也不去做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顺其自然,那么人就活得轻松了。就如孟子说的:“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虽然说“忙”会是无所不在了。那么,我们怎样对待“忙”呢?或者说怎样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呢?怎样做到人忙心不忙呢?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可以介入忙碌之中,但心态必须保持轻闲,凡事不起烦恼,不让心与身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