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向的革命
1059000000008

第8章 探索内心的创伤(1)

坑洞、创伤指的是和你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这也意味着本体的某种品质不见了,比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从最根本上来说,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但我们也不必担心,如果探索内心的坑洞和创伤,就会发现本体的某些部分并不是从此消失了,只不过是和我们断了联系。

忍受并努力穿越来自童年的心理坑洞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过它们到达彼岸,对现今的时代而言是更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所有的事都在抵制它。

——《内在的探索》

要想找到我们的本体,阿玛斯认为我们首先要认识并穿越我们自身的“心理坑洞”。他所说的“心理坑洞”指的是与我们失去联系的本体的某个部分,也是本体的某种消失的品质,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从我们的心灵中消失了,它们依旧存在着,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和它们断了联系,或者说它们在我们迟钝、麻木的觉察力前隐身了。

我们心理上的坑洞通常是在童年时形成的,有一部分是我们受到的创伤,还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冲突所造成的。当我们在被忽视的环境下生活,我们就很难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到匮乏,这种长久的匮乏会在我们的内心留下坑洞。

在许多电视剧和电影里,但凡主人公们有异常行为,往往会从他们童年的阴影里去搜索原因:他们在童年时期,或被贫穷折磨过,或被人虐待过,或被父母抛弃过,或被欺骗过,或被非礼过,等等。长大后,他们就会有偏向于“恶”的行为,比如朝三暮四,谁也不信任,对他人施以暴行,等等。这些行为,多是由他们童年时期的不幸引起的,也就是他们内在的心理坑洞在起作用。

然而,大多数人只意识到自己这种匮乏的感觉,却不曾分析过它产生的根源,也就没有意识到心理坑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坑洞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障碍,为了填满它,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填洞的游戏中。每当你感到空虚和匮乏,你就会想要通过满足某种需求来让自己感觉被填满。坑洞也是一股强大的黑暗力量,随时可能让你内心的阴暗面浮出水面。当我们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同时还会感到匮乏和自卑,只想拿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等外在的虚假价值来填这个洞。

当我们带着一身的坑洞四处奔忙时,往往无法察觉到我们内心存在的坑洞,而只能意识到自己想要被填满的欲望。我们错误地以为外在的价值能够应付这种痛苦的匮乏感,由此产生了种种欲望,比如“我想要赞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这个人的爱、我想要这种或那种的经验等。”这样类似的欲望和需求一旦出现,不仅不会消除我们的匮乏感,反而会使我们内在的坑洞更明显。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很少有什么人或事能填满我们所有的坑洞。即使我们和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关系,他们让我们感觉暂时被充满,可那些坑洞也无法被彻底填满。而只要这些坑洞存在,我们的不满足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对方如果有一点变化,我们就会再次感受到那些坑洞的存在,不满足感又会困扰我们。

因为外在的任何改变都会使坑洞动摇,于是不断有洞被填满,有洞空掉,这时我们就必须亲自面对这些坑洞,去感觉这些坑洞的存在,甚至去了解它们。当我们允许自己去体会它们,又不试图掩盖它们,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最根本的部分,并且从此清除了心中的坑洞,不会再体会到那份匮乏感了。

因为受创,本体被逐渐隔绝于外

每经历一次痛苦和创伤,本体的某种品质就会减低。有时受创的是我们的力量,有时是爱,有时是价值感、慈悲、喜悦或直觉力。因为受创,它们才逐渐被隔绝于外。

——《内在的探索》

我们每个人的本体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当肉体随着一种模式成长时,本体也会一样成长。新出生的婴儿所处的状态被我们称作“本体中的本质”,那是一种无分别的合一状态。婴儿在三个月的时候所处的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在这种融合状态后,力量就会最先跟着发展出来,接着价值感、喜悦和个人性的本体等都会逐渐发展出来。随着婴儿不断长大,他会受到环境的干预,还会与环境产生冲突,所以本体发展变得不完全。当我们每经历一次痛苦和创伤,本体的某种品质就会受到影响,有时受创的是力量,有时是爱,有时是价值感、慈悲、喜悦或直觉力。因为受到创伤,这些本体的品质就会逐渐与我们隔绝。

当本体的某种品质被阻止、被隔绝于我们自身的经验之外,我们的内心就会留下一个坑洞,它会制造出一种空虚、匮乏、空洞的感觉。当感受到这种匮乏时,我们就会想要去填满那个洞。但是因为那部分的本体已经被隔绝在外,我们就只好用一些相似却错误的品质从外在填满它,不过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有时还会引起负面的效应。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内心的坑洞会日积月累地被各种情绪和信念塞满。那些东西又会变成我们的身份、人格,让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它们。而且我们早已想不起当时发生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才留下的这个洞,只能够感受到空虚及错误的品质,还有一些我们企图用来补洞的概念。但一切还是在那里,只是被压抑了下来而已,那个洞清楚地记忆着我们当时受创的情境以及当时失去的东西。

某些人的本体还存留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但是对童年问题很严重的人而言,几乎每件事都被压抑下来,结果便造成了本位主义、阴沉的性格以及了无生趣的感觉。

对这些心理过程的了解,促成了“钻石途径”。现在我们能够非常清晰而精准地引领人们回归到他们的本质。首先人们必须学会去感受自己、觉察自己,然后才能得到有关自己的必要讯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缺乏自我觉察,因为他们一直在逃避那份空洞、虚假和不对劲的感觉。避免觉察是无法做内在工作的。

某些事确实能加强你的内在工作,不论你现在具备了多少意志力,多少对自己的爱以及对自己的了解,它们都能帮助你进行内在工作。你对于回归到自己的本体一定怀有某种程度的开放性(不论你是否意识得到),此外你也一定具备某种程度的理解,你知道困难都来自于内在。如果你完全相信你的问题可以借由赚更多的钱、变得更漂亮、拥有自己的孩子、买更好的车而得到解决,那么你是无法进行内在工作的。做内在工作一开始就要认清,所有的困难都来自于内心,而我们所追求的满足也来自于内心。

心理治疗师对峙的也是这类议题。但一般而言,他们只能探索到那份匮乏感。他们了解那份匮乏感是来自于什么样的原始议题,并且能解除它们。他们只看到童年经历所造成的空虚和冲突,但是他们不明白那份空虚感其实源自于本体。

如果跟一个能帮你探索到底的人一同工作,他会协助你认清你丧失的是什么,而且能帮助你认出本体的主要特质,这样你才能认识和发展出你的真实本性。我们所进行的内在工作,不只要回溯到童年,理解你的局限和冲突,同时要回溯到原始的坑洞,然后去检验它,但又不企图填满它。

现在你已经知道,你可以从任何一种情绪和困难下手,一直探索到最初始的匮乏为止。在过程中,你一直维持着观察,对每个议题都探索到底,最后你就会想起你失去的是什么。如同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能忆起它,你就会拥有它。你失去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借由这样的方式重新拾回。”

痛苦能让你看到你在抗拒什么

你的身体一产生紧缩,痛苦就出现了。痛苦能帮你看到自己在抗拒什么,这便是它主要的任务。

——《自我的真相》

佛教经典中提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这八苦,无论是贫穷、富贵、卑微还是高贵,谁也逃不脱。在我们周围,有些人无法去面对眼前已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那些不好的事情,也不敢去正视现实。于是,他们就放任自己去逃避、沉沦、堕落、醉生梦死,以为这样做人生的痛苦就可以过去。可是如果他们的心还在痛苦之中没有得到解脱,事情过不过得去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的人生还是会充满痛苦,他们还是会一样的脆弱不堪。

据说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里有一眼特别神奇的泉水,它常常会出现各种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也能达成人们的各种愿望,十分灵验。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在镇上的马路上,向那眼神奇的泉水走去。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给他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镇民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因为我在失去一条腿后,也知道该如何过好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