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向的革命
1059000000033

第33章 进入合一境界(3)

我们的人格发展出了运动、艺术、文学、娱乐、哲学以及科学,这一切都是真人要进行的日常活动,真人的生活不需要把这些事情排除掉,但必须在这些活动里注入本体的存在性,才能让它们变得真实,以真实的方式行事。比如你可以用真实或虚假的方式结婚,也可以用真实或虚假的方式工作。但现实是由于缺乏真正的智慧和体悟,人们无法以真实的方式去做这些事。

弃世修行,或者撇开生活里必须做的事去过简约的苦行生活——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你仍然可以拥有世间的各种成就,以舒服精致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享受地球上美好的事物,这不影响你做一个百分之百属灵的人。真正的整合就是彻底结合灵性与物质。当物质面与精神面的努力彻底结合时,人格就完整了,这时两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否则,你仍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你只活出了一半的面向。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没有性爱或不喜欢性爱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会以真实的方式进行性爱活动。所谓的真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仍然喜爱美食,而且会以达人的方式品尝美食。

因此,当谈到平衡与整合时,并不是说要把你生活的某个部分抛弃,去拥抱另一种东西。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你的弃世是虚假的,拥抱一切才是真实的。抛弃生活里的某些东西以便拥有某种体悟,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事,譬如:“我要到寺庙生活。我只想打坐,这样才能开悟。”你当然可以做这种选择,但这其实是一种逃避。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过你当然可以这么做,而且有许多人都在做这件事。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当然没什么问题,但这毕竟不是完整的人生,因为它偏向的是本体或存在的生活方式。

那行动这部分又该怎么办呢?你仍然要去商店买东西,为自己做饭,第二天早上仍然要去工作,这些都是另一半的人生。当你在寺庙里打坐时,有人会为你做饭,把食物放在你的门前,因为你一天只能做一件事,但这绝不是完整的人生。可是工作、追求成就、赚钱和结婚等,也不是完整的人生。前者倾向的是内在生活,后者倾向的是外在生活。其实内在与外在都应该兼顾,否则人格就无法完全整合,而且分裂也会因此产生。但整合是相当不易的事,而且是非常罕见的。

了悟合一性,成就真人的四种美德

中国的老子曾经描述过生命的四种美德,这能够帮助我们提早了悟合一性,成就真人的慧命。

——《无可摧毁的纯真》

在体悟合一性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要怎样才能提早体悟合一性这一问题。阿玛斯曾在他的书中引用中国思想家老子关于生命的四种美德的描述,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四种美德来生活,就是在成就真人的慧命,这样还有助于我们提早了悟合一性。而这样做也意味着我们不只要了解自己,或体悟某些东西,同时也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行动并整合自己。

老子关于生命的四种美德中的第一种美德就是要爱惜和尊重我们的本体,也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爱惜、尊重自己和他人内在那个真实的东西——本体。如果你的生活让你无法爱惜和尊重你的本体,那么你得到的所有的理解或体悟都是徒劳无益的,它们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成果。由此看来,第一种美德就是要我们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能够始终与本体或真正的本质有所联结,但这种生活方式不应该侮辱或贬低你自己以及他人的存在,而且,这种美德早已埋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只要我们将它发展出来就好。即使现在你无法真的觉知到它的存在,也必须努力培养出一种爱惜和尊重的态度,不然就不可能体悟到合一性。

第二种美德是诚实,即对生命、对自己始终诚实。诚实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揭露自己的自欺,觉知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能感觉的和无法感觉的、害怕的和不害怕的以及我们内心与外界之中发生的那些真实的事。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你必须保持最高的诚意和最大的努力,并把生活放在这种诚实而坚定的态度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真诚又热爱真理的生活。这里说的诚实并不是指要对别人说实话,而是必须认清真相,不对自己说谎,不欺骗自己的感觉,对人生的每个面向都保持无比诚恳的态度。如果你想要某个东西,就要让自己知道;如果你对某件事非常生气,也要让自己知道。当你对自己完全诚实又不企图变成别的东西,就能自然地了悟到一体性就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状态。

第三种美德是所谓的细腻觉知。要知道的是,人格和自我的本质都是粗糙、坚硬、迟钝和不灵光的,这也就造成了我们自身和其他人的隔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变得越来越细腻、精微,还要增强易感、温柔、穿透性和被动的接纳性。简单来说,我们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更加温柔体贴才行。如果你对待自己或他人不友善、鲁莽又粗糙,就会让彼此之间的疆界更加厚重。这样做不只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害自己,因此,你越温柔,就会越单纯;越细腻,就会越敏感、越接近合一性。

第四种美德是助人的意愿。当你觉知到内在工作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自然就会懂得去帮助别人。但是帮助别人并不代表要为他们做什么,而是要觉知并关怀别人的烦恼、心理问题以及困难。也就是说,一直保持着真诚、慷慨的心胸,去帮助和体贴别人,却不会忘掉或牺牲自己,因为别人和你一样重要,你和别人一样有价值,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的。

这四种美德就代表了真人的品质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尊重和爱我们的存在,对真相有着诚实的态度,有着细腻而精微的觉知,并慷慨大方、乐于助人,那么遮蔽合一性的障碍就会消失。

合一就是最彻底的自由、解放与喜悦

合一性是最彻底的自由、解放与喜悦,它并不是我们有一天终将达到的目标,它一向在那里,早已是我们的一部分,且它永远是焕然一新的。

——《无可摧毁的纯真》

当我们将内在工作和找寻本体的探索坚持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变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目标,进入了什么境界呢?这是每个人都很好奇的事情。但实际上,合一性并不是我们有一天终将会达到的目标,它一向都在那里,而且早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你只需要觉醒,如实地去看待事物,不再透过之前那些扭曲的镜片去看世界就对了。不论你走到哪里,合一性永远都在眼前;不论你在看什么,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的本体;不论你在接触什么,接触到的都是自己;不论你在跟谁说话,本质上都是在跟自己交谈。

发现自己一直在与自己交谈,这就是我们一直想要拥有的一种洞见,但这并不是很容易达到的洞见。由于长年来积累了一些基于分别意识的无明观点,所以我们很难随时保持这种洞见。这种对至高实相的洞见很难维持,但我们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因为运用任何一种方法就是在暗示我们的内在有一个自我,而且这个自我正在试图达到某个目标。方法本身就蕴涵着分别意识,因此试图达到某种境界就意味着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倘若按照这种分别意识去行动,然后又企图拥有合一性——这显然是一件充满矛盾、不可能办到的事。虽然如此,合一性仍然会出现,因为它是最终极的实相。我们一旦放松下来,弃绝所有的信念、概念、防卫反应以及恐惧,不再需要保护自己或排除外来的威胁,也不再忙着考量或强化自己,本体就出现了。

你的心一辈子都卡在一个旧有的窠臼里,误以为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有一天一定会达到或得到某种境界,然而一旦放松下来,却发现这根本是个误解,看到这一体性会让你脱离旧有的窠臼。一旦真的放松下来,你自然会发现自己是无所不在的,甚至会发现万物都属于一个完整的东西。因此,你不需要达到任何一种境界,只要放掉对自己的认知就够了。你只需要放松疆界感带给你的紧张,持续地进行内在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因为只有活出自己的人生,才能够洞察到合一性或一体性,最终到达合一境界。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必须对合一体验有所帮助,使你不再抗拒这份洞见,才可助你到达心灵的乐土,感受那最彻底的自由、解放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