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1055100000002

第2章 职场生存法则:实力才是竞争力 (1)

在职场中,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是初入其中的“菜鸟”,想要在职场中独善其身,就要明白游戏的规则。每一个忙碌而雄心不减的“奔奔族”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出来混,总是要守些规矩的。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

对每一个人来说,机会无论大小,都同等重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才会有所收获;轻易放弃希望,得到的将是失败。这是一个崇尚开拓创新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能实现自我。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失败并不可怕,由于恐惧失败而畏缩不前才是真正可怕的。而要战胜失败,就不要放弃尝试各种可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终会有成果的。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台阶下,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最终被公司录用。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那么,我们就要以勇敢者的气魄,永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被人贬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她花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在波多黎各的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她自己出的。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的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了一年多。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访谈节目策划,得到他的肯定。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只好再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她的策划,这位职员对此不感兴趣。她找到这位职员,要求他雇用她。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播访谈节目,而是让她主持一个政治节目。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她于是恶补政治知识。

1982年的夏天,她的政治节目开播了。节目中听众可以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她几乎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这个人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矿,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她都会为他们带来巨额的回报。

莎莉·拉斐尔说:“我平均每一年半,就被人辞退一次,有些时候我认为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越是坚持,我手中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有一天,我终于赢了上帝。”“我赢了上帝”这句话曾经作为标题,出现在美国的许多媒体上,包括国家电台对她的访谈录。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你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工作中也是这样,把每一次失败都视作财富,这样才能缩短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你争我夺”,竞争永远不给弱者好脸色

在辽阔的草原上,每天当太阳升起,狮子和羚羊就开始进行赛跑。狮子发誓要追上羚羊,因为追上羚羊,它就可以把它们当做自己的食物。羚羊一定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它就会成为狮子的美餐。羚羊之间也在进行着残酷的竞争,跑得最慢的羚羊成了狮子的食物,而其他羚羊就可以暂时幸免于难。这就是动物之间的残酷竞争。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意识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不同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一般在同一区域的所有狼中,会有一个狼王,它具有统领这个区域所有狼的权力。当需要集体围猎时,狼王就会以号叫召集所有的狼。狼群成员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它的统一部署。当然,这个狼王的位置也是经过竞争决定的。

可以说,竞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推动力量。竞争是多维心理结构的协同活动:为了取得成就而参加竞争;有争取优异成绩和获胜的明确奋斗目标;参与竞争的双方成就高低是在同对方比较中显现的,出于自尊和荣誉,竞争者都肩负着压力;竞争者有决心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由于多种心理活动的协同活动,使参与竞争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富有成效地完成任务。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沙利和法国科学家罗歇·吉耶曼于1955年同时宣布,他们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能从下丘脑分离出垂体释放的“促皮质激素释放脑因子”。从此,两人展开了分离CRF的竞争。谁都想领先分离出CRF,在22年的竞争中,虽然都未能分离出CRF,但他们在这期间的科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沙利领先分离合成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和“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吉耶曼领先分离合成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二人的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脑激素的存在,从而为控制某些重要疾病开辟了新的道路,这就是竞争给人带来的乐趣,竞争激发人的生存欲望,也使个人的前进更具动力。

其实竞争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球类、游泳、拳击、田径、棋类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有音乐、诗歌、戏剧、影视、书法、绘画等文艺比赛,有学习竞赛、演讲比赛、劳动比赛等。有组织的比赛已数不胜数,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暗下决心要赶超他人的无形竞争更是到处都存在着。

没有竞争斗志的人,就不可能唤起内心的进取动力,这样的人在崇尚“胜者为王”的社会很难走得远。有些在工作中勤于上进和学有所长的人,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些比自己条件差的人却先于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比自己升迁得快,或者比自己更被老板赏识和器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便是缺乏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种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不论什么方式的竞争,也不论竞争的对象是谁,竞争的具体内容怎样,竞争都是为了超越对方。在这种超越对方的竞争中得到心理的满足,生命才会变得更有意义,你的职场之路才会更加顺利。

做到最好才能“活”下来

不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既然值得做,就应该做到最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韦尔奇也说:“要去摘星星,而不是沉迷于‘令人厌烦的’小数点。”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凑凑合合地把活干完,让别人在背后指责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抱怨工作或薪水并不能使你成功,要把精力集中在尽可能作出最好成绩的努力上。

要成功,要作出骄人的成绩,要成就事业、创造财富,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出全部力量,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应该是“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但是在现代职场中,有很多公司的员工凡事得过且过,做事做不到最好,主要表现是做事做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能偷懒就偷懒,闲聊、睡觉、上网,一下班就不见人影;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被动地接受老板的吩咐;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工作做成一锅粥,整天一团混乱;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虽然在做,却是负效劳动;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缺乏灵动的思维,永远在忙,却到最后才完成任务;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并没有踏踏实实、全力以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别,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

王建文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技术不错,就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诸如此类的话很多。王建文几乎每天都在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王建文只要师傅不在身边,他便偷奸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王建文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在工作中磨炼出的精湛手艺,或加薪晋职,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或是独当一面,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事业,唯有王建文,仍然在抱怨声中做修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