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韩非子全鉴
10489000000010

第10章 扬权(1)

【原典】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①。故去甚去泰②,身乃无害。权不欲见,素无为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阴见阳。左右既立,开门而当③。勿变勿易,与二俱行。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注释】

①捐:耗费,丢弃。②泰:通“太”,过分。③开门:指打开耳目等感觉器官。

【译文】

自然界有它的客观规律,人类也有它的客观规律。美妙香脆的味道,醇厚的酒,肥嫩的肉,虽然吃起来甜适可口,但如果食用不当,就会损害身体;肌肤细嫩、牙齿洁白的美女,虽然令人性情畅快,却要耗费你的精气。因此去掉太过分的吃喝玩乐,身体才不会受到损害。君主治理臣下的权谋不要显露出来,而应任其自然,清静无为。具体的事务分配给四方各地的官员去处理,而核心的权力却要掌握在中央君主的手中。圣明的君主只要掌握着治国的主要原则,四面八方的臣民就都来效劳了。君主只要以虚静的心态对待臣民,他们自会使出自己的才能。天下既已平安无事,君主就可以从静态中观察动态。文武官员既经设置,君主就可以广开言路接待他们。不要经常地去改变政令,按照自然和人类的客观规律去行事,坚持这样做不要停止,这就叫遵循事理。

【原典】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①。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②,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注释】

①方:法,得法。②惠:通“慧”。

【译文】

事物都有它适宜的用处,才能都有它施展的地方,如果它们各自都处在自己适宜的位置上,因此君主与臣民都可以做到顺其天性而行事了。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君主如果能够像这样让自己的臣民各展其才,就能够无为而治了。如果君主在某一方面显示自己的特长,那么整个政事就不能处理得当。君主喜欢自夸逞能,正是臣下进行欺骗的凭借;君主喜欢惹是生非,卖弄口才和小聪明,正是臣下加以利用的依托。君主与臣下的作用颠倒了,那么国家就因此得不到治理了。

【原典】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译文】

以道的原则治理国家,要把确定客观事物的名称放在首位,名称恰当,那么它所反映的事物内容也就确定了;名称有所偏差,那么它所反映的事物也就游移不定了。所以圣人采取虚静的态度来掌握道,使名称依据它所反映的内容自己确定,使事物的内容按照它所具有的性质自己确定。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智能,臣子就会显现出自己真正的本色。据此加以任用,使他们自行办事;据此给予任务,他们将会自行完成;正确地运用这种原则来安排臣下,使他们都能自动地尽职尽责。君主根据臣下的主张用人来举用他,如果不清楚臣下的主张是否恰当,那就去考察臣下付诸行动后的效果。言行既经综合审定,然后酌情给予赏罚。赏罚确实可信,臣下就会献出真诚。

【原典】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①,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注释】

①鞠:通“鞫”,寻根究底。

【译文】

谨慎地处理政事,等待自然规律去起作用。不要丧失治国纲领,才有可能成为圣人。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除智谋和巧诈;如果智谋和巧诈不能排除,就难以维持正常秩序。老百姓如果使用智谋和巧诈,那么他们本身就会多有灾殃;君主如果使用智谋和巧诈,那么他的国家就会危险和灭亡。君主治国,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返回到事物的具体道理,深入观察,交互验证,寻根究底,反复无穷。虚静之后,不会再用到主观意愿。凡是君主的祸患,一定是片面地赞同某一方面的意见;如果任凭臣下发表言论而不去赞同它,那么全国民众就会一致服从他们的君主了。

【原典】

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万物皆盛①,而不与其宁。道者,下周于事,因稽而命②,与时生死。参名异事,通一同情。故曰:道不同于万物,德不同于阴阳,衡不同于轻重,绳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湿,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

【注释】

①盛:通“成”。②稽:合,相当。而:其。命:此处指规律。

【译文】

道,是弘博广大而没有形状的;德,是内含道理而普遍存在的。至于万事万物,都是自然汲取道和德的内在之理而形成,可是并不随万事万物的止息而止息。道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它根据对事物的考核而给予它们不同的名称,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和死亡。用名称来考察,事物各异,但从道的角度看,各种事物的实质都是相同的。所以说:道和它所生成的万物不相同,德和它所包含的阴阳不相同,衡器和它所测量的轻重不相同,墨线和它所矫正的凹凸不平的部分不相同,定音器与影响声音的干湿不相同,君主和他所任用的臣子不相同。所有这六种情况都是道衍化出来的。道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叫作“一”。所以,英明的君主崇尚道那独一无二的样子。君主和臣下的办事原则是不相同的,臣下用主张向君主祈求。君主执掌着臣下的主张,臣下贡献出一定的事功。事功和主张交验相符,君臣上下的关系就和谐了。

【原典】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之入。故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①。听言之道,溶若甚醉②。唇乎齿乎,吾不为始乎;齿乎唇乎,愈惛惛乎③。彼自离之,吾因以知之;是非辐凑④,上不与构。虚静无为,道之情也;参伍比物,事之形也。参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动之溶也,无为而攻之。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上不与共之,民乃宠之;上不与义之⑤,使独为之。上固闭内扃⑥,从室视庭,咫尺已具,皆之其处。以赏者赏,以刑者刑,因其所为,各以自成。善恶必及,孰敢不信?规矩既设,三隅乃列。

【注释】

①分:界限。②溶:通“容”,容貌。③惛惛:糊涂。④辐凑:通“辐辏”,指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此处比喻聚集,集中。⑤义:通“议”,议论。⑥内:同“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