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觉
焦内焦·曼加内利
一位行为检点、从不惹是生非的中年男子走进商店,买了一瓶剃须膏;出店时他发现,宇宙被盗了。宇宙原来所在的地方,现在只有一片灰色的尘土。城市不见了,太阳不见了,而那片灰色的尘土则一声不吭地待在那儿,看来已经习惯于做尘土了。这位脾气一贯温顺的先生不认为有必要大事声张。出了一宗偷盗案,尽管案情比以往严重,但也只不过是丢了东西而已。他深信小偷是乘他进店的机会把宇宙偷走的。宇宙当然并不归他所有,但他自从出世以来,只要活着,就有使用宇宙的某种权利。他这次只顾自己进店,把宇宙留在外面,而且又没有打开防盗警报器;他从来不开警报器,因为个儿太大,用起来不方便。虽然他向来严于律己,但他并不认为这回自己有错,警惕性不高,办事不小心。
他当然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盗贼猖獗的城市里,可是宇宙失盗的事以前却从未发生过。这时脾气温顺的先生回头一看,不出所料,商店也不见了。这么看来,小偷很可能还没走远。不过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并因而感到懊恼。这个贼既然有本事偷走一切东西和所有人,包括警官和交通警,证明他处于一种可以享受特权的地位,而按常理而言,贼并不享有特权。因此这位先生尽管脾气温顺,却也感到有必要效法其他先生,给各个报社的社长写信。如果有警察局的话,还应给警官们递份报告,其中应明确指出,宇宙虽非他的私产,但他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一直小心谨慎地使用着宇宙,任何当局也没把他传去,提供异议。可是警察局没有了,这位先生不知如何是好,他觉得自己被人耍弄了一顿,感到很颓丧。他正在思忖该怎么办的时候,忽然有人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喊了他一声,这个感觉是实在的。
经典赏析:
奇特的《感觉》
季水河
《感觉》给人的感觉是奇特的。
它形式奇特,全文仅有一段,由作者一口气叙述到底;它内容怪异,既似描写客观的现实世界,又像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且,由于作者运用了暗喻、夸张、抽象、虚构等艺术手法和非理性、非逻辑的语言, 使整篇小说都显得情节离奇古怪,内容荒诞不经, 无始无终,颇费猜测。基于此,作者才提醒读者,他的小说难读难解,“需要在字里行间和同一页纸的正反两面之间”仔细寻觅,认真思索一番,才能悟出个所以然来。
经过反复阅读,认真思考, 我们从《感觉》的字里行间悟出:它与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一样,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作家主观心灵的表现。在荒诞离奇的艺术世界中,纳入了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内容,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主题:现代人的孤独或孤独的现代人。
“孤独是现代人的首要特征”,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普遍主题。但在怎样表现孤独上,现代主义作家们又各有千秋,各呈异彩。在萨特眼里,“他人便是地狱”造成了人的孤独;在尤奈斯库看来,物质过剩造成了人的孤独,在恰佩克笔下,技术对情感的否定造成了人的孤独。在焦·曼加内利笔下,刹那间, 宇宙不见了,城市不见了,太阳不见了,一切销声匿迹,世界像不复存在一般,只剩下一个孤独的主人公。焦·曼加内利自称他的小说是“当代科学与修辞学圆满结合”的产物。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他的小说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当代科学的内容。在《感觉》中,作者表现了当代科学的内容。但是,作者又不是从正面肯定当代科学,而是从反面表现了当代科学对人类产生的以及将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当代世界,科学的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不少财富、利益、方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肆掠夺,也使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给人类造成灾难,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等。许多思想家向人类发出警告,预言地球某天将会毁灭。在《感觉》中,“宇宙被盗了”,一切瞬间消亡,只剩下“灰色的尘土”,作者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暗示了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预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前景的忧虑。然而,思想家们的警告也罢,艺术家们的忧虑也罢,科学仍然“处于一种享有特权的地位”,科学技术让人类对“生下来的那天起就一直小心谨慎使用着”的宇宙的无情掠夺、破坏,“任何当局”也没有“提供异议”。艺术家们的忧虑不被人们所理解,自然会像小说中那位“脾气温顺”、 “从不惹是生非”的先生那样,“感到很懊丧”,自然也会倍感孤独。
艺术作品,手法越夸张、越抽象,内容越荒诞、越离奇,就越费解。然而可供欣赏者想像的空间也就越宽广,再创造的余地也就越大。《感觉》正是如此。死亡使活着的人联想到自己的命运,激发起他们对同类的怜悯之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坎坷生活中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