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1047100000004

第4章 人性的踯躅3

早 餐

〔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说来也怪,连最小的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曾多次追忆这件事,而每次都能在记忆中的朦胧处想起一个新细节,这时,那种美妙温馨的快感就油然而生。

那是凌晨时分,东边的山峦一片蓝黑色,但山背后却已晨曦微露,一抹淡淡的红色渲 染着山峦的边缘处。当这缕红色的光往高空移升时,它的色泽越变越冷、越淡、越暗,当它接近西边的天际时,就逐渐和漆黑的夜空融为一体了。

天很冷,虽然算不得刺骨严寒但也冻得我拱背缩肩,拖曳着双足,把两手搓热后插进裤兜里。我置身在这座山谷中,泥土现在呈拂晓时特有的灰紫色。我沿着一条乡间土路往前走,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颜色比泥土略淡的帐篷,帐篷旁,橘红色的火苗在一只生锈的小铁炉的缝隙中闪烁。短而粗的烟筒喷出灰色的浓烟,烟柱向上直直升起,过了好一会才在空中飘散。

我看见火炉旁有位青年妇女,她身穿一件褪色的布衣裙,外面罩着一件背心。我走近后才发现她那只弯曲着的胳膊正搂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的头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小嘴正在吮奶,这位母亲不停地转来转去,一会儿掀开长锈的炉盖以加强通风,一会儿拉开烤箱上的门,而那个婴儿一直在吮奶。婴儿既不影响她干活,也没影响她转动时轻捷优美的姿态,因为她每个动作都准确而娴熟。从铁炉缝隙中透露出的橘红色的火苗把跳动着的黑影投映在帐篷上。

我走近时,一股煎咸肉和烤面包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到愉快和温暖的气味。这时,东边的天空已亮起来了,我走近火炉,伸出手去烤火,一触到暖气,全身立刻震颤了一下。突然帐篷的门帘向上一掀,走出个青年,后面跟着一位长者。他俩都穿着崭新的钉着闪亮的铜纽扣的粗蓝布外套。两人长得十分相像,都是瘦长脸。

年轻的蓄着黑短髭,年长的蓄着花白短髭,两人的头部和脸部都是水淋淋的,头发上滴着水,短髭上挂着水珠,面颊上闪着水光。他二人默默地站在一起望着逐渐亮起来的东方,他们一同打了个哈欠,一同看着山边的亮处。他们一回身看见了我。

“早,”年长的那位说。他脸上的表情既不太亲热也不太冷淡。

“早,先生。”我说。

“早,”青年说。

他们脸上的水渍还没完全干,两人一同来到火炉边烤手。

年轻妇女不停手地干活,她把脸避开人,聚精会神地干手里的活。她那梳得平平整整的长发扎成一束垂在背后,干活时,发束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她把几只马口铁水杯、几只铁盘和几份刀叉放在一只大包装箱上,然后从油锅里捞出煎好的咸肉片,放在一只平底大铁盘上,卷曲起来沙沙作响的咸肉片看上去又松又脆。她打开生锈的铁烤箱,取出一只正方形的盘子,盘子上面摆满用发酵粉发得松松的大面包。

热面包香气扑鼻,两个男人深深地吸了口气,年轻人低声说:“耶稣基督!”

年长的人回头对我说:“你吃过早饭吗?”

“没有。”

“那就跟我们一起吃吧。”

这就是邀请了,我同他们一块走到包装箱旁,围着箱子蹲在地上。青年问道:“你也去摘棉花吗?”

“不。”

“我们已经摘了十二天了。”

年轻妇女在从火炉那边说:“还领到了新衣服呢。”

两个男人低头瞧着新衣裤,一同笑了。

年轻妇女摆上那盘咸肉,大个的黑面包,一碗咸肉汁和一壶咖啡,然后自己也蹲在纸箱旁。婴儿的头部暖暖和和地包在背心里面,还在吮奶,我听见小嘴吮奶时的咂咂声。

我们都在自己的盘子里放满面包和咸肉,在面包上浇上肉汁,在咖啡杯里放了糖。那位长者把嘴填得满满的,细细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于是他说,“全能的上帝,真好吃!”接着他又把嘴填满。

年轻人说:“我们吃了十二天好的了。”

这时,每个人都在狼吞虎咽,都把再次放在自己盘上的面包和咸肉又一下子吃得精光,一直吃得每个人都肚里饱饱的、身上暖暖的。热咖啡把咽喉烫得火辣,但我们把剩下在杯底的咖啡连同渣子一块儿泼在地上后又把杯子斟满。

阳光现在有了色彩,但这种发红的亮光反而使天空显得更寒冷。那两个男人面对东方,晨曦把他们的脸照得闪闪发亮。我抬头望了一会,看见老者的眼球上映着一座山峦的影子和正爬越过那座山峰的亮光。

两位男人把杯里的咖啡渣倒在地上,一同站起身。年长的人说:“该走了。”

年轻人转向我,“你要是愿意摘棉花,我们可以帮个忙。”

“不啦,我还得赶路。谢谢你们的早饭。”

长者摆了摆手,“不用谢,你来我们很高兴。”他们俩一同走了。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我独自顺着那条乡间土路继续向前走去。

事情就是这些,它之所以令人感到愉快是显而易见的,但它本身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因此,我每次回忆时总有一股暖流袭上心头。

经典赏析:

情景辉映 浑然一体

吴明光

小说只不过写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与一家普通劳动人家共进了一次早餐。“我”在一天的凌晨外出,天气很冷,在“我”正耐不住寒冷的时候,突然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帐篷,旁边有一个燃得正旺的火炉,“我”自然而然地走了过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正在准备早餐,在主人的邀请下,“我”与他们共进了早餐。但笔者的着眼点并不在写共进早餐这件事本身,而是以此为契机,引申开去,着重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

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斯坦贝克的作品都以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著称,他的作品饱含深挚的情感。《早餐》这篇小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在整篇小说中,对景物的描绘占着极大的比重。小说的中心是一个“情”字,而这个情就是借景物衬托出来的,景使情更纯,情使景生辉,二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小说中的对话不多,寥寥几句,但却句句重要,不仅交代了背景,而且饱含着深情。长者对“我”的问候虽然不太热情也不太冷淡,但却是真挚的;他邀请“我”共进早餐,没有客套,却非常诚恳。年轻人的话道出了他的全家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因为找到了摘棉花的活。干了十二天活,才吃上了本来很一般、但对他们却极为珍贵的食品,为有了一套新衣服而高兴。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典型的普通劳动人民之家。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劳累奔波,但就是这样一个生计尚且艰难的家庭, 却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情意,还热情地招待不相识的过路人。作品中几次写到青年主妇和她怀中所抱的婴儿, 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那深挚的母子之情;青年主妇与长者和青年虽然没有半句对话,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从她对他们生活的细心照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和睦。在这样的家庭中,“我”感到无比温暖,所以,“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

作者对事物和人物的观察和描绘也细致入微,寥寥数笔就准确地勾勒出了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及动作神态。例如,“我抬头望了一会,看见老者的眼球上映着一座山峦的影子和正爬越过那座山峰的亮光”。这是何等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小说采用倒叙结构,更突出了“情”的难忘,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早餐》犹如一幅用文字铸成的、饱含深长情意的动态画,每次欣赏,都会令人感到有一股暖流袭上心头。每个人都有做英雄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做英雄的机会。问题是你愿不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