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10464700000004

第4章 坎坷少年(2)

奶奶刚走出小廷宝的房间,就兴奋地对儿媳妇唠叨:“谁说咱和尚没出息,谁说他不用功读书?我咋瞧他那用功的劲儿,咱全村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其实,对于小廷宝的举动,李氏都看在眼中,听了婆婆的话,心里也不禁乐开了花,想要将这消息快点带信给在外边的杨鹤汀,好让丈夫早点知道,高兴高兴。

听到奶奶、继母和大人们的夸奖,小廷宝受到了莫大的鼓励,对绘画更加充满信心,从母亲那里遗传的绘画天赋仿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晃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小廷宝的书画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

鹤汀先生从外地回到家中,看到儿子的作品,不禁真诚地连声夸奖儿子,为他感到高兴;就连那个过去对小廷宝颇为不屑的张先生,看了小廷宝的书画习作后也赞许有加:小廷宝的书法作品一丝不苟,笔画力足气盛,结构匀称,字迹工整;画作已与临摹之作大体形似,虽功力不足,但神韵已到,如有高手点拨,必成大器。张先生说,这样的水平即使自己教的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达不到。张先生还特意说自己过去看走了眼,一个劲地声称:“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照此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必能成大器!”

在大家的一片赞赏声中,小廷宝开始朦胧地懂得,一个人要自立自强,才能被别人瞧得起。同时,他也真正地爱上了书画,并终其一生与书画尤其是绘画相伴。

3.逃难途中

1910年,待南阳公学诸事稍加安定后,杨鹤汀将儿子廷宝接到南阳城,送入一个刚刚开办的新式小学堂读书。此后,小廷宝便与父亲和继母同住在南阳城泰兴元酱园内。是年,杨廷宝的大弟出生于此。直至1923年,杨家才迁居东关粮行街的一座四合院里。

南阳城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杨廷宝。满街雕琢玉器的小店,以及小巷中那些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塑泥人头的,都会引起他十足的兴趣。他常常在街头一17站就是几个时辰,看着艺人们怎么弄的,回家了再模仿学着做。他把捏的一个个泥人头像,描画上了油彩,然后小心翼翼、整整齐齐地装在小木箱子里。

新进的小学堂不像过去的家塾,写字背书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除了国文课以外,学生还要学修身、数学、历史、地理、格致、美术、体操、手工等课。小廷宝觉得这些课比过去背书有意思多了,学生成绩不好,老师也不会让学生立壁角、打手心,而是耐心地给学生们讲道理。小廷宝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一下子跳到了井外,看到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丰饶的资源,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却登堂入室,抢我们的钱财,烧我们的古迹,还分割着我们的土地,中华母亲多灾多难,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救我们的国家于水深火热中!”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小廷宝的脑海里,“科学救国”的种子播撒进幼小的心灵,影响了他的一生。

杨廷宝在这所学校读书时,遇到了两个对他的绘画影响很大的人,一个是同住一室的学兄陈兰,另一个则是学校的美术教师吴先生。

陈兰的年岁略大于廷宝,有深厚的书画功底,喜欢画花卉、山水和人物等,他见廷宝也喜欢画画,就经常点拨指导他,怎样用笔、怎样用墨、怎样结构布局等,把自己的心得倾囊教给廷宝。陈兰后来成为有名的国画家。

美术教师吴先生,平时非常严厉,因而被学生们私下称为“虎老伯”。吴先生上美术课时,首先将花草虫鱼、树木房屋、小桥流水等,都一一画在黑板上,简单教授学生们在线条、构图、着色的技巧后,就要求学生们自己临摹,并要求当堂交卷,画得不好的学生会受到斥责。以前廷宝学画是自学,虽已临摹得较好,但总有些不是很明白的地方,现在经过陈兰学兄和吴先生的精心指点,一下子像是开了窍,不仅画法更加熟练、精进,对画画的兴趣也越加浓厚,对绘画艺术更加热爱。

除了读书以外,在这个名人辈出、风景秀丽的南阳城里,廷宝也有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和新朋友们在河里捉鱼,元宵节赏灯,去卧龙岗捉迷藏,爬独山,游医圣祠、玄妙观这里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廷宝迷在了大自然里,迷在了南阳形形色色的历史文化和传说中。

杨廷宝对童年在家乡生活的这段美好时光异常留恋。1980年,在生命的晚年,他接受弟子齐康的采访时,特别提到城西卧龙岗:

卧龙岗是伏牛山脉的一条余脉,连绵到这儿已经不太高了,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坡头,远远地眺望可以见到一座古塔,名叫奎(魁)星塔,那儿还有口井,武侯祠就坐落在这里。武侯祠的石坊上有块横匾,写着“三代上人”

几个大字。它边上还有石柱石亭。记得进了山门后,拜殿上有座大台子,古柏交柯,苍劲葱郁。大殿后,一边是古柏亭,一边是野云庵,再往后堆砌着假山石,还有个不太大的石洞。我们几个小朋友时常爬进爬出,玩捉迷藏,十分有趣,这是我童年生活生动的一页。假山石被长廊环抱,对着前面的茅庐,山后是这群建筑的终点——抱膝长吟。这组建筑群周围还布置了关张殿和诸葛书院,关张的塑像在童年时看来十分高大,栩栩如生。

但平静而又快乐的时光很快因为父亲杨鹤汀密谋反清而被打断。

杨鹤汀与罗飞声等人回乡创办南阳公学后,以南阳公学为基地,借教师的合法身份,投身于反清革命,杨鹤汀还被推为南阳同盟会的负责人。他们一面教书育人,一面联络社会各界进步人士,与湖北武汉三镇的革命党建立联系,以《大汉报》和《民立报》为阵地,进行反清革命宣传,积极组织地下武装,准备起义。在杨鹤汀、罗飞声等人的积极活动下,仅南阳公学的教师和学生中,就发展了100余名同盟会会员,成为南阳城里反清革命最集中的一支力量。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辛亥革命前夕,杨鹤汀、罗飞声等人秘密购置枪支,待机起义。

岂料事机不密,被南阳知县文策发觉,消息泄露,枪支也被文策派兵扣留。

南阳镇总兵谢宝胜得知杨鹤汀、罗飞声等人在他的地盘上密谋起义,觉得立功的时候到了,火速下了一道通缉令,准备秘密逮捕杨、罗等革命党人。未等通缉令发出,杨、罗等人已接到秘密通知,要他们赶紧外出避险。杨鹤汀被迫与几位同盟会骨干化装南下,赴湖北襄阳避难。而罗飞声与另外几个同盟会会员北上省城开封隐蔽,没有暴露身份的同盟会会员则仍然坚守原地等候时机。

因为事急,杨鹤汀来不及回家,他担心会连累家人,外逃之前悄悄派人赶回赵营,通知杨家老小迅速外出暂避。

接到凶信,杨廷宝的二伯父杨敬亭急忙张罗全家出逃。为安全起见,全家人分作几路,有的往东,有的往西,纷纷到各自亲友家避难。奶奶因年纪大了,不肯离开老家,仍守于家中,小廷宝的继母,一手拉扯着不到两岁的廷宾,一手抱19着刚满月的杨廷宜,逃往娘家南召县核桃园。伯父杨敬亭则带着侄子杨廷宝、杨廷,逃往城东南的刘老村避难。

刘老村距南阳城六十来里路,地属南阳府唐县(今唐河县),是杨廷宝的堂弟杨廷的舅家。十岁的杨廷宝和九岁的堂弟杨廷,一人背一个小包袱,随着杨敬亭直奔东南。

刚上路时,廷宝和堂弟廷还觉得很好玩,一路上蹦蹦跳跳,追追打打,可走了两个时辰后,两个人慢慢没了力气,开始无精打采。因为避难,害怕查问,所以三人不敢走大道官路,更不敢乘坐马车,只能沿着乡间小路抄近逃难。两个孩子累了想稍事休息一会,二伯父马上不停地催着小哥俩快走,连哄带吓,连拖带拉。两个孩子跑跑走走,累得直喘粗气,一不小心,掉到了路边的水沟里,连爬出来的力气都没有。好不容易到了舅舅家,两人马上像一堆稀泥似的,瘫倒在了床上。

到了舅舅家后,廷宝和廷小哥俩,依从伯父和舅舅的意思,暂时改称刘姓,在刘老村住了下来。一直到马云卿率领的奋勇军光复南阳为止,前后住了将近四个月时间。

这期间,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杨鹤汀一家逃亡后不久,就传来了武昌革命军起义成功的消息。湖北革命军政府成立后,为了不断扩大战果,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迅速派遣马云卿、马碧瑞等率革命军挥戈北上,向河南进军。

奋勇军首领马云卿,字克印,与杨鹤汀同岁,南阳府新野县人。马家是书香门第,在当地颇有名望,其曾祖马名驹是举人出身,祖父马一山是拔贡,父亲读书科举不第,只好在家以设馆课徒为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三镇创办新军第八镇,派属下张彪等人到湖北襄阳招募学员,看中了识文断字、颇有才识的马云卿,将其招募至帐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举行起义,并一举攻占了湖广总督府。战斗中,马云卿左臂受伤,仍坚持战斗。黎元洪到参加起义的新军中慰问时,马云卿被其看中任命为湖北军政府稽查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军务部长,受命招募武装队伍入豫作战,扩大战果。

于是,马云卿与同乡族人马碧瑞等人一道,与时在湖北的河南籍官兵、青年学生和革命志士,在武昌城的中州会馆集会,发起并成立了“河南共和会”,同20时决定成立“河南旅鄂奋勇军”的新式武装,北上支持老家的革命斗争。没几天河南旅鄂奋勇军就招募了两千余人。马云卿任统领,刘凤桐任参谋长,旋即引军北上,直逼豫境。1912年元月下旬,马云卿与逃亡到襄阳的杨鹤汀、郑襄亭等人会合。接着,继续挥戈北上,进入河南省新野县境内,当地革命志士鲁礼玉等率数十人携枪前来迎接并加入奋勇军。驻守于新野的清军第八镇第八营统领张家臣和新野知县汪云荪等人自感不敌,弃城逃逸,奋勇军遂占新野。与此同时,季雨霖等也率军攻占了新野的西邻邓州。是年2月14日,马云卿、杨鹤汀等所率的奋勇军与季雨霖的北伐军在新野会师。接着,杨鹤汀、马云卿等乘胜继续北上。

2月17日,这一天是旧历除夕,奋勇军直逼豫西南重镇南阳。杨鹤汀及奋勇军首领马云卿,与前来迎接的族兄杨汉汀(又名杨汉亭)等人,联名致信南阳守城将士,规劝他们认清形势,向革命军投诚。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南阳城内的男女老少都在庆祝新年到来,但知府徐承却被革命军的声势吓破了胆,一大早就带着家人和少数随从逃到了城外。紧接着,部分南阳守军也在革命党的策划下哗变,倒向了革命。次日早上,南阳知县文策在得知上司徐承逃逸和部分守军哗变的消息,慑于革命军声威,命随从仓促砸开城墙,带着家人狼狈北逃。

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反清活动风起云涌,南阳总兵谢宝胜眼看大势已去,既不敢力敌,又不愿投降,只得带着家人弃城北去。行至南阳城北的方城县独树店时,谢宝胜自忖即使逃到了省城开封或京师北京,等待自己的也绝不会有好下场,绝望之下,趁家人和随从不备,在夜间悬梁自缢。

南阳重镇不战而克,革命军声势大震。奋勇军进城之后,马云卿立即向武昌革命政府通电告捷,并着手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建立革命政权。杨鹤汀由于声望卓著而被推举为南阳知府。这一天是1912年2月20日,也就是旧历新年的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