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10464700000012

第12章 负笈美国(4)

在正宫的前面,建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众多,布置别具一格,景色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的园林,世界闻名,与中国古典皇家园林风格截然不同,完全由人工雕琢,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的变化。

凡尔赛宫内部建造的喷泉更富有特色,建有喷水池1400余个,由14个巨型水轮、200余个水泵组成一个庞大的机器,可以从塞纳河直接向喷水池里输水。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它的建筑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体现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自它建成后的数百年间,欧洲几乎所有的皇家园林,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和建造理念。

杨廷宝徜徉于这座巨大的宫殿之内,画了一张又一张速写和水彩,他深深地为建筑师的缜密、繁复的设计所倾倒。据史料记载,为了建造这座巨大的建筑,共有三万余名工人和工程师、技师倾注自己的心血,除要解决建造大规模建筑群所产生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外,还要解决相应的引水、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凡尔赛宫的建造充分体现了当时法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法国人民的智慧。

而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则是闻名全球的艺术宝库——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塞纳河北岸,1204年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在此修建了一座城堡,主要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品,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曾一度作为皇宫。经过800多年的扩建,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其整体建筑呈“U”字形,占地面积约24公顷。其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内部陈设及装潢富于艺术表现的魅力,富丽堂皇,豪华无匹。宫内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不但饰以精美的雕刻、巨幅油画和鲜美的挂毯,还配以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置身其中,使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大理石院和镜厅尤为突出,金属配以各种色彩的大理石,显得分外灿烂夺目。不少楼梯栏杆、装饰配件上镀以金质,天花板有半圆拱、半球形穹顶,还有平的,顶上除了绘画还有浮雕。在这座庞大的建筑群落里,230多个展厅中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国的雕刻、油画、奇珍异宝等艺术品和文物,数量达40万件之巨,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艺术宝库,被称为“万宝之宫”,其中所藏的米洛斯岛的维纳斯雕像、展翅欲飞的胜利女神雕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画最为知名,被誉为“宫中三宝”。

在巴黎期间,杨廷宝还与赵深、孙熙明一起观赏了闻名全球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畔的中西岱岛,始建于1163年,前后历时182年。这座近两个世纪才完竣的不朽建筑,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式建筑,以其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一典型的哥特式风格,成为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另一特点是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是一座石头城,因而被誉为一首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站在圣母院的前面,杨廷宝充分领略了这座宏伟建筑的崇高与伟大。当他登上高达106米的塔顶时,放眼四望,整个巴黎宛在脚下,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倍觉心旷神怡。这座塔的顶部还安放着一个重达13吨的巨钟,当此钟撞响,声震四方,响彻云霄。杨廷宝不禁想起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

“伟大的建筑,就像高山一样,是几个世纪的产物。”回味大文豪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话语,杨廷宝的心灵感受到了无比的力量与震撼。

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的最伟大建筑杰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划时代的经典佳构,以庄严、崇高、神秘、壮丽而荣耀于世,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瑰宝之一。这座伟大的建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往事,自它开始建筑起就成为法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杨廷宝背着画具,准备将这幢不朽的建筑画下来。他下了高塔,久久地伫立于这幢经典建筑的面前,充分领略它的气派与宏伟,挥起画笔杨廷宝和赵、孙夫妇进入欧洲的第三站是意大利。

素有上帝和天使的“永恒之城”之称的罗马,始建于公元前753年,坐落于台伯河之间的七座山冈中,是一座历史悠久、雄伟辉煌的都城,也是欧洲近代科学艺术的发源地。几经毁灭又几度复兴,罗马古城遗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漫步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宫殿、教堂、博物馆和雕像五光十色、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充分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昨天与今天,被人们称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罗马圆形竞技场,是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圆形竞技场,名列世界八大名胜之一,是罗马城的象征,古谚有“何时有罗马圆形竞技场,何时就有罗马”之说。这座建筑的外观像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面积多达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直径188米,墙高57米,场内可容纳5万多名观众。像罗马城内所有的建筑一样,它的基本结构是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得整座建筑极其坚固,堪称世界建筑的楷模和奇迹。在这里,杨廷宝画下了《罗马斗兽场》等画。不少画家都以斗兽场为题材画过这方面的画。杨廷宝所画的角度,与瓦西里?瑟瑞科夫1884年所画水彩画《大斗兽场》的角度大致相同,但两幅画的气质却完不同。瑟瑞科夫追求的是对石质冷峻色彩的表现;而杨廷宝所画的斗兽场,却充满了温煦的阳光,不仅构图开敞,建筑上部的轮廓线、残破的裂缝、散露的透窗分外突出,建筑旋转体量随着光的阴影和色的冷暖变化而一气呵成,建筑下部则通过简略的一抹阴影和几笔拱券,予以隐约地表现。在这幅画中,杨廷宝以一个专业建筑设计师的立场,将自己对绘画、建筑的理解,通过形、色、主、次、前、后、光、质、笔、水等技术,以轻快的手法充分地表现出来。

离开罗马城以后,杨廷宝来到素有“水城”之称的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临亚得里亚海,是一座旖旎美丽的水城。全城共有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和400余座各式各样的桥连在一起,从而成为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杨廷宝在这里画了《威尼斯小河》《威尼斯小桥》《威尼斯大运河》《圣马克大教堂》《威尼斯公爵宫》《卡列吉宫》等一系列的水彩和速写,并一反以前他所偏爱的宁静的冷色基调,用温和的暖色基调来表现这里的斑斓和光彩,借以表现威尼斯的热闹与繁华,使这座古城在温和的阳光下显得生机无限。他在画《卡列吉宫》时,天上下着小雨,雨水渗进了潮湿的纸张,显现出了路上的倒影。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喷泉》这幅画中,教堂远处紫灰色的穹窿顶衬托着大喷泉,喷泉泵出高高的水柱,再自由落体般地洒下,泼入池中,似乎能听到沙沙的水珠声响,细细的水汽湿润了皮肤。杨廷宝在创作这些画时,所用的纸也是他在美国时所喜欢使用的沃特曼牌的,颜料则是温赛?牛顿厂出品的小方瓷固态颜料,透明中含有阴影色的沉淀,非常耐看。几十年后,198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杨永生先生,对杨廷宝的画作进行筛选,出版了《杨廷宝水彩画选》,此次旅欧所作的画作就选录了16幅,占其中画作的近1/3。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画万幅画,这是杨廷宝的学习方式。包括在欧洲的写生画、水彩画,杨廷宝在学习期间,一共画了二三百幅画,这些画后来得到了建筑界、美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回国后,一位美国画家特地找到他,想为他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俱乐部举办水彩画展。起初,杨廷宝不愿意,这位美国画家极力怂恿:“若论中国画,北京的名家的确不少。但水彩画是西方的画法,造诣深的人并不多见。再说,你的老师斯达尔女士不是早就期待着你举办一个画展吗?”最终美国画家以他的真诚感动了杨廷宝,画展如期举行,并获巨大成功,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正当远在欧洲的杨廷宝沐浴于古老的欧洲文明之中,饱览各式各样美丽的欧洲建筑时,他的父亲杨鹤汀也不甘寂寞地在老家又办了一件大事——创建南阳女子中学。为打破“男尊女卑”的局面,让青年女子也享有读书权利,杨鹤汀在南阳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董作宾先生的建议下,创办了该学校。

董作宾,字彦堂,号平庐,1895年生于南阳府城长春街(现解放路)一个商人之家,1915年在当地名绅张嘉谋(即张中孚)的帮助下考取南阳县办师范讲习所(南阳师范学院的前身),毕业后又随张先生前往省城开封并入育才馆。1921年冬赴北京求学,其间得与河南唐河籍的北大教授徐旭生结识,经徐先生介绍到北大旁听语言学、历史等课,翌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董作宾考入该院的研究生,专攻语言学、考古学和人种学及历史学。毕业后,相继在福州的协和大学和河南的中州大学任教。1926年,他因母亲生病回乡服侍,其间与杨鹤汀多次晤面。为了南阳教育的发展,董先生觉得应在南阳创办一所女子中学,建议由声望卓著的杨鹤汀出面承办并任校长。为发展桑梓的教育事业,鹤汀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借张嘉谋的家宅作为校址,将南阳女中像模像样地开办起来。之后,杨廷宝水彩画——《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喷泉》。

南阳女中相继迁到任德甫的家宅,最后迁到城东的老盐店。

南阳女中是豫西南地区历史上第一所女子中学。初创之时,困难多多,不但资金房舍难以筹措,社会舆论压力更需要有胆量去排除。开办时借当地乡绅之宅作校舍,乡绅们迫于社会压力又收回,几次三番。因当时风气尚未开放,女子上学为社会所不容,开学时仅招了18名女生,还都是几个热心办教育的人带头让自己的女儿入学的,或者说服亲友们将女儿送入学校的。杨鹤汀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廷宜、廷宁、廷寓先后入学,以做榜样,树立新风。后来几位女儿都受到了高等教育。女中开办后,新野县有位姑娘,因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一直留在学校不肯回家,后来还住进了杨家,便有人讥讽杨鹤汀:“杨先生哪都好,就是让姑娘们不出嫁,只是上学,这就不好。”甚至连杨鹤汀的族人中也有人说:“可不能叫孩子们进那兔子笼。”

但杨鹤汀不为所动,为了办好女中,他通过多种渠道做学生家长工作,并将自己的家具抬到学校以供使用,还亲赴上海购置图书和仪器,从外地聘请优秀教师到校任教。1929年,南阳大旱,街上到处是饿得抢东西的,但南阳女中全体教工忍饥从教。为创办女校,杨鹤汀备尝辛苦,历尽艰难,他在南阳女中创办十周年之际,赋有《南阳女中十周纪念赋七绝十首》组诗对于这一艰难办学的经历做了记录,其中两首如下:

万事莫如创始难,校无寸土舍无椽;

借得百忍堂前地,登向瀛洲争后先。

三迁校舍如萍生,喜得新基待斩荆;

陋室如斯且莫笑,从来白屋出公卿。

1.新婚燕尔

1927年春,杨廷宝终于回到了阔别整整六年的祖国。

在上海的吴淞港下了轮船,杨廷宝改乘小火轮迤逦北上天津。一路上,他心潮起伏,盼望着能早日与家中的亲人见面,想到了美丽大方、聪慧善良的未婚妻陈法青,想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思绪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四处飘荡。

小火轮刚在大沽口港口靠岸,杨廷宝就看到了未婚妻陈法青和表姐郝超薰,一大早她们就来到码头等在这儿。

朝思暮想的亲人终于团聚,大家都很兴奋,连性格一向稳健沉静的杨廷宝也很激动,与陈法青分别六年后重见,他充满了甜蜜的幸福之感。当天下午,杨廷宝就随着陈法青、郝超薰等人,乘火车到了北京。

到北京稍歇,杨廷宝便由表姐郝超薰陪同,赶到陈法青的家中。按照父亲杨鹤汀的叮嘱,他此行要与岳父商定与法青结婚的具体日期。随后,杨廷宝在北京停留了两周,与未婚妻陈法青一起准备婚礼事宜。

婚前一天,杨廷宝与陈法青一起逛了一趟北平的琉璃厂。恰逢年会,街上热闹非凡,卖吃的,卖玩的,卖用的,耍杂技的,唱莲花落的,卖狗皮膏药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到这样的情形,杨廷宝非常兴奋,深有感触地对陈法青说:“这才是中国的风土人情。”

是啊,出国这么多年,在美国和欧洲看到的尽是异国之人、异国之景,魂牵梦绕的家乡此时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杨廷宝能不兴奋吗?

离开琉璃厂,杨廷宝与陈法青一边说,一边聊,两人将这些年的生活、学习和思念等一一做了交流。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中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