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10460100000002

第2章 绪论

大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大学生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民办高校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前提条件,更是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应凸显民办高校学生和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在针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路径和体系的思路,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

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日趋扩大。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供需矛盾、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教育多元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逐步将民办教育(含民办高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事实上,早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7年7月8日,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了民办教育准入条件;此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形成了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初步制度体系,民办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在这一基础上,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社会需求的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生力军。以1982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中华社会大学算起,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不过30年的时间。但就是在这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数量已超过1300所,在校学生达280万人,其中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达295所,仅学生规模上万的民办高校就有20所之多。

毋庸置疑,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无疑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供需矛盾,极大地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但总体来看,起步晚、底子薄、发展畸形、后续投入不足仍旧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曾说过:“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同样的,高速发展的民办高等教育必然会在同社会的交互中、在自身办学中受制于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价值认知等因素的影响,进而滋生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如普遍存在的以“乱发录取通知书、领取招生提成”为表现的招生混乱问题;以“专职管理队伍缺乏,两课教育松散”为表现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以“暴力事件频发,宿舍安全多隐患”为表现的校园安全问题。此外,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亦不断充斥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及交互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民办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水平,甚至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学生事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我们理应看到,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均离不开民办高校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民办高校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承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价值指向在于使大学生能学有所成,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肩负起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处于人才培养活动的顶层,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其基本目标。与之相关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本质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承载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使命。

目前看来,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运行机制的创新、成本控制、讲求效率、注重服务、与教学工作联系紧密、人员和机构精干、注重校本研究等。但当前的学生事务管理从总体上来看是不规范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低,甚至是不科学的。一方面,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起步较晚,不论是在办学上还是在学生事务管理上都缺乏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理论。现实中有相当部分的民办高等学校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属于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学生事务管理大多停留在“经验式”的操作模式上。即便是那些在“公办民助模式”下从普通高等学校中分离出来的二级学院形式的民办高等学校,其在学生事务管理上亦大多照抄、照搬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缺乏对民办高校办学特殊性和管理特殊性的考虑,缺乏对学生特点和学生事务管理规律性的把握,致使学生事务管理陷入“移植的非适应性”困境。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等学校在投入主体上的特殊性,虽然国家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但不排除现实中相当一部分的民办高等学校投资主体将举办民办高等学校当成获取企业和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错将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看成是纯粹的企业经营行为,使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陷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误区。

此外,尽管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者与举办者相分离,“企业化运作,学术型管理”正成为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但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道路无疑是漫长的,举办者对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视问题、办学者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认识问题、管理者对学生事务理论和规律的把握问题、专业化的学生事务工作队伍建设问题、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性问题仍亟待解决。换言之,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仍旧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进行实践。

(二)

本书是基于前人研究而确立研究主题的。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成为一个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相对应的概念。对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也较为丰富。而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它长期被称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管理者越来越多地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学生事务”的概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提法由此产生,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国内研究分为两个层面来进行:以“学生事务管理”为核心表述的研究;以“学生工作”为核心表述的研究。

一是以“学生事务管理”为核心表述的研究。主题项检索:使用当前我国收录最为完整,同时也是最为权威的引文数据库CNKI(北京)为检索平台,截至2010年8月25日,在标题检索一项输入“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显示检索结果为0条。为保证检索的完整性,考虑到当前我国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高校学生事务”通用,输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共有记录31条。具体表现为:王庆如、孔颖在其《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兼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之比较》一文中,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探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观,并将其与我国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做管理理念上的比较。郭华鸿等在《人本管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理念》一文中也从人本理念出发,探讨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应遵循的基本理念;李国华在《从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看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西方国家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对我国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了反思;孔颖在《努力向个性化学生管理迈进——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和建议》中,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既有模式做出调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分析;同样的,乔红伟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做了集中梳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王晓平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思维创新》一文中,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正确实施严格管理的思想,并提出了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机制等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些新思路;孙玲在《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激励》一文中,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将情感激励运用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法。戚文珺在其《论从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性》一文中,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要考虑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艺术性,呼吁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进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张鹏在《浅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一文中,从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管理绩效的问题,并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做绩效评估。沈建、李春霞在《尊重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文中,从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为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实施者,提出了要在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关注、支持并理解辅导员,使其达到与学生个体、学校的共同发展;高秀红在《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一文中,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正确认识管理中的难点和矛盾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并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之间现实存在的竞争对手关系、相互之间互相封闭、彼此交流太少等问题做出了分析,考察了这些问题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消极影响;杜小燕、程永清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在《对口协议教育——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之特色——以西京学院为例》,提出了“对口协议教育”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范式;在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个案研究上,陈华的《江西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将江西整个的民办教育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维度,对当前江西省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做了研究;付八军在其《“严”抑或“松”: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之争》一文中,基于当前民办高校“严”和“松”两种不同的管理形式,深入分析其实质的“自由主义教育”和“严格教育”的学生管理价值取向并做出比较;沈广元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辩证思考和实践》一文,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情绪,论述了学生管理与自身建设、行为管理与思想疏导、理性说服与人情感化、群体教育与个体工作的辩证关系,提高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汪强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一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基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论述了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策略和方法。胡国桥、刘静在其《抓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一文中,着重论述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党组织、办学主体(企业)等各不同主体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焦利勤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要树立公关意识》一文中,将公共关系理念引入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学生管理与学校品牌构建的内在联系出发,强调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在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提升、学校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是以“学生工作”为核心表述的研究。主题项检索:截至2010年8月25日,在CNKI关键词检索项中输入“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显示结果为0条;在CNKI标题项检索项中输入“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显示结果为17条。具体表现为:王春玲在《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与促进学风教育的研究》中提出“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在加强学风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和完成学业提供支持与帮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朱运清、肖宾在《“学习引导”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以广东培正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工作为例》中,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探讨了“学习引导”这一学生工作模式在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邢寿南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研究中,基于当前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提出了要与时俱进,进行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思考;王迪南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子》一文中,提出了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运用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并基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考虑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此外,刘嫣的《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谭丹的《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富英捷、赵拥军的《浅谈如何预防和排除民办高校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感》,李祥林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以及严泽荣的《浅析学生工作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四种能力”》均从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队伍构建方面对当前我们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了研究。

此外,为了保证对现有研究考察的全面性,我们使用“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民办高校事务管理的意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意义”6个词条分别进行主题、关键词、标题的检索,显示结果均为0项。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上起步较晚,研究结果尚待丰富。首先,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两者之间的认识尚不完全清晰,更多的研究者将两者等同起来,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事务”与“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异同。其次,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界定尚存争议,完整的、明确的、统一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还未形成统一。再次,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更多的研究者将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看成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相对等的工作,忽视了民办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学生属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此外,在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中,对其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选择什么样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以何种理念作为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导理念,这些认识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最后,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主体的确定,对这一管理主体的权限归属界定等内容还未展开研究。而事实上,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民办高校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了管理的内容,把握了特点和规律性,找寻到科学的理念支持和管理模式依托,确定好管理人员的队伍构成和清晰的管理权限归属,方能系统地发挥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效,为民办高等学校的优化发展提供支持。

因此,本书根据国内研究的不足而确立研究的合理性。就当前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来看,其中还有诸多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良好解决,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才能走向完善,才能切实地发挥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有的价值与职能。如改变当前学生事务管理研究面过窄的情况,拓展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加入相应的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工作服务,学生自主体系建设等;如与时俱进地推进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研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把握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契机与特点,构建一种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与学校自身发展相统一,同时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再如构建一套高效运行、合理清晰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内容都是现有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尚未涉及或涉及不深的内容,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而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现有的一些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也能为我们系统考量“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以使本研究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

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涵、外延、理论、方法等的系统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体系,确立起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科学的工作理念,确立指导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科学理念,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体系,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独立地位,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撑。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通过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具体研究,有利于现有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系统地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掌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相应路径,以解决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书的研究还遵循了严密的逻辑思路。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其伴随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来。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没有现成理论可以参考,前人的经验亦是有限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维发展的两条路,一是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二是将表象的活动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核心就在于从当前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抽象出一整套相应的管理理论、管理范式和管理路径。首先是要明确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什么,这就是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质的规定性;其次是“为什么”的问题,即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为什么要是这些内容,为什么要是这样的方法,为什么需要,这就需要对民办高校管理的合法性、对其管理的属性做出解答;最后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分析现实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对其中的不足做出改进,确立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本书研究确立了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是对“是什么”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工作”“学生管理”“高校学生工作”“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的梳理,结合对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意义分析及民办高校本质属性的梳理,确立起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以回答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到底是什么。第二章是对“为什么”的研究。还原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从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普通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关联性,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劳务输出机构的认识与国家对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法理基础,展开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基础的探讨。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般理念进行梳理。最后,基于“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核心认识,论述我国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理念。第三、四、五、六章是对“怎么办”的研究。首先对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进行梳理,以为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寻得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再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梳理,明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为“怎么办”提供参考。进而通过“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的对比,构建一套相应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并为我国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找寻相应的路径。此外,考虑到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还特别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资助体系建设”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此外,本书还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其一般包括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方法、技术操作手段层面的研究方法、实践运行层面的研究方法等几个层次。而本研究的实质在于对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探究,必然会涉及方法论、技术操作手段等不同的层次,故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我们以笼统的方式来做说明。其主要为:

一是理论构建的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法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式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一定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长期的研究;分析方法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构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参考工具,其个人背景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记载和报道。就教育领域的一般性研究问题来看,定性研究法主要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现有的教育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现实,以解释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具体来看,定性研究法又包含了诸多的内容,如历史文献法等。在研究中,具体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

(1)历史法。运用历史法对现有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做具体梳理,以明确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和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将这些理论作为“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范式。

(2)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当前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做比较。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国作为比较对象,以通过这种国别间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差异分析,借鉴它国合理的经验和科学的做法,为我国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是系统调查的定量研究法。所谓系统调查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与研究对象实际状况相关材料的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以及谈话、问卷、测验等科学方法,有计划地、周密地、系统地了解教育现象,并对调查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理性的认识。从本研究的实际看,在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已有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的论文、著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为本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支持。

(2)个案研究法。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个案,着力分析当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系统的全局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