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95

第95章 贤者有四开辟的创世或创始

第三十七章贤者有四开辟的创世或创始

5—51正青智者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步石答:我们就直挺挺躺老祖宗的功劳簿上享福好吧?不但享到了福还落得聪明的名声,地方有句古言叫“有福不享,到老不长”啊!还落得继承传统文化的美名!“就这样忠实地一代一代传下去”,一万年后没有两样,多么专一啊,问题是继承传统,难道是进行爱情?而即便是进行爱情,你每天穿一样的衣服,说一样的话,毫无变化,你能保住你的爱情吗?太多哪个的人了吧?一开始还道德大范呢,蛮动听的,渐渐地青面獠牙露出来了。

文化复兴就是把老一套搬出来?在经典理论上,复兴必须是将传统经典理论作为“蛹”来孵化为“蝴蝶”!石把这种“孵化”称作“反哺”。因为是对人而言的!如果不思改进,不注意去糟粕取精华,那么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复兴了。我们的所谓传统文化,其中有优良传统,也有酱缸文化,在酱缸文化里,就有无耻文化,大家好好看看表演吧。至于石讲的是什么人们自会鉴别。

建立事业观是综合四种境界,追求快乐人生的一种好方法!关于这个“辟”字,既有“避”的意思,也有开辟而避免的意思。很显然,孔子是取的后者的意思,否则他对于泰伯的评价就讲不通了。但孔子也没有否定在“无道”的时候回避世事的行为。他自己始终热情于社会。

所以孔子认为一个真正有贤能的人,首先应该致力于开辟一个新世界!以避免陈旧的旧世界。然后建设地方为地方开辟新局面!然后使人民的生产生活丰富多采起来,最后,要把自己的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反思等记录下来,写在书里,得以流传。最后这个公德无量。

比如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就是辟世。高铁、桥梁、道路建设等都是辟地。文化艺术发展等是辟色,学术理论研究等是辟言。所有这些等等都需要贤能人士去努力才行。名人大家退休之后著述立说可以认为是辟言。比如你投资办厂兴业也都属于辟地。

孔子对于隐士是肯定的态度,而对于隐居山林以回避人世而饿死的人,他称赞为义士。他自己是入世的态度和做法。我们知道孔子主张见义勇为,你觉得有意义属于正义就勇敢地去做。

大家知道封建社会的这个“惯例”是十分的厉害的!这可以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才是它的副作用!扼杀创新。表面一个创新,紧接着成为惯例而不得改动,不是扼杀创新吗?是吧?

我们对泰伯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反正按惯例他是名正言顺可以接位的!而决策者的安排从历史来看也没有错,但是他不被任命,却能主动避免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这在当时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石但愿他是看到被任命人的才能和德性,并不亚于自己,自己没有被推荐也没有被荐举,自己心中有数,顾及兄弟之情、拒绝窝里斗,也不象一般的贤能人士那样,从此销声匿迹,甚至隐居山林,而是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终于成为吴国鼻祖!要知道,那时的江苏苏州可是荒蛮之地啊!更加重要的是,后来主动归于周朝!这在当时是何等的觉悟啊!要大力颂扬!

——拒绝窝里斗、开拓精神、开疆拓土,泰伯精神!

坚持正义而饿死——义士。

坚持正义的隐士——肯定。

有创新的建树——贤者。

泰伯——至德!

伟哉,泰伯!——开拓精神!天生我才必有用!———泰伯!泰伯!

很多华人都有自己不认知的泰伯精神。大家知道管仲后来辅佐的齐桓公,也建立了大功业,也得到人们的肯定,但并没有被评为至德,因为他曾经采恶性竞争了,当然比不上泰伯了,所以人们只承认其“功”。泰伯精神还包括落地生根,是谓以地方为家乡,并给家乡带来发展,使当地民众得到实惠。

很多人肯定听说过“五百义士”的故事,这都是对“见义勇为”价值观的肯定。

发扬泰伯精神,大胆开拓创新!

发扬泰伯精神。向科技纵深挺进!走在前面!

发扬泰伯精神,尽早开拓火星!

“泰伯精神”的提法既有文化品位、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高深德性,又有开拓性进取,又有实干,又有大仁大义,又简捷,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泰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