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70

第70章 交谈与成熟

第十八章交谈与成熟

5—32正青智者问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步石答:中人是指智力吗?是指道德吗?石说不是。中文的中含义很多,那么中人是中等道德的人的意思吗?至少这样的理解是牵强的,因为论语没有提供孔子有道德这个概念的证据,中人是指中等智力吗?有理由说不是,因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使用了“上智”与“下智”这两个词,那么他完全应该知道“中智”这个词,对不对?有准确的词不用,反而故意模糊,这样的想法是孔子不对还是我们不对呢?

考虑到孔子的老师身份,可以认为这里的中人是处于智力、心理和道德的综合考量,人是泛化的人,中人是泛化的人的分类,——老人、壮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等。大体分为成年人、中人和未成年人。大家都知道幼儿园、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和自然科学教材的内容、程度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学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学教材的内容、程度与学校管理制度;成人社会是怎么回事情,孔子在那个时候就能考虑到这些,真的不简单。那么,这个“上”是指什么呢?可以说是指上了难度的东西。是否道德难说啊!或者说,道德其实是分年龄段的,大家都知道“少儿不宜”是什么意思,男女同床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呢?儿童难以理解,有很多成年人的事情,少儿很难理解,怎么办?——办法之一——不可以与他们“语上”。平时我们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相互开玩笑正欢,来一儿童,就突然闭嘴了。在特殊的时候,上还有“实话”和“上层”的意思,即上了属于上层的成人真实世界,而儿童应该生活在童话的世界。不好意思,由于石太喜欢思考,在很小的时候很认真地问过我妈一个:我是从哪里出来的?妈哈哈大笑,告诉石是从她的肩膀的“夹子窝”里出来的,石当时就“恍然大悟”了。

孔子作为民办教育的首创者,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认为这是他作为校长和教员亲自制定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基则,也是对外宣传解释的理论。从基则上讲,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这么做的,有后人误会此章,其后果真的很严重,可以说是流毒深重,因为误会的本质是蔑视基层群众的智商,阻断知识向民众传播。

知识在于运用,知识分子囤积知识,知识分子走向没落,而民众在原地徘徊不能进步。知识分子应该融入民众,成为民众,民众成为知识分子。以本章为借口,将一部分人不分老幼打入下智,就已经十分的错误,而又将“语”解释为“教”,那么就武断而用心不良了,想愚民了。

实际上,本章承担了相当分量的社会伦理重任。中人指中等能力的人,中指能力“中”,即能力使用恰当、符合。社会伦理:担当与能力相对应。能力的差异有两条标准:其一是年龄差异,即根据年龄段来区分人的能力。其二是个体差异,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在这方面,孔子讲的很清楚,那就是“因材施教”,说明他清楚个体的差异。本章就应该是讲年龄差异的。大家知道,古代的官府除了要求平民交租之外,还会要求承担劳役和差事,那么,老人和孩子是不是分摊的问题想都不要想,即便想了,说都不能说。所以,根本就不能分给他们。所以,使用童工自古就是******伦理的,不道德的。大家看到了,现代社会根据年龄差异安排和处理事情的例子很多,那么为什么要根据年龄差异安排呢?

主要是能力的差异,最后面有它的社会伦理在起作用。

比如学校的设立、日常生活的礼节,比如法律,少年与老人犯罪的刑责判断与处理可能与一般的成年人有所不同。在论语中,孔子也谈到了性别的差异,提出了伦理,可以说是不容乐观,但也不必象以前的人们那样悲观。以后有机会细说。

也,我们又绕到道德上来了,由此充分地证明了,逻辑分析到一定的程度,道德伦理便自然地出现了!因为合乎逻辑的处理人们社会关系的理论或方法不就是社会伦理吗?难道神秘吗?所以,“一个人要讲道德,一个人怎么能不讲道德呢?”这样的话应该留给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去讲,我等并没有资格这样去号召。可以认为论语是一本关乎道德伦理的书,但问题是其中的道德伦理可能需要我们分析推理才能得而把握到,不分析而直接用,很可能是一绳教条将人捆绑了。

论语这本书,

精心设计过,

可供教条者教条,

可供思想者思想。

但分析是逻辑分析,

不是猜想、

不是想当然。

教条者行吧!

行着行着,

大脚变小脚!

思想者想吧!行吧!

想着行着,

自由平等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在很大程度是指一个社会的文化文明实践的结晶,它应该内含逻辑,即无逻辑冲突。所以好的道德伦理怎么会怕你的逻辑分析呢?要讲怕是怕你不逻辑分析而想当然。

一分析,漏洞百出,死去吧!

由于道德伦理实际是文化、历史的结晶,那么它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民连着骨头连着筋和着血肉分不清,任何时候如果有人硬性改变而使用外来的什么道德伦理、价值观,很有可能是向肉里栽刺,至关重要而危险的是破坏它原来内含的逻辑,阻止它正常的发展。

问:还能学习吗?答:完全能!但在学习前、中、后都必须保持信仰自信。学习存在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和学习效果如何的问题,还要将学习与模仿,与照搬照抄严格区分开来。

有一种学习叫平等交流,

有一种学习叫借鉴,

借一个角度和思维,

借一个镜子照一照。

学习他不能变为怀疑我,不要“好”东西还没有学到,却已经动摇了,混乱了,自乱阵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