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33

第133章 互相弘扬(3)

第六十三章互相弘扬(3)

清朝我们搞程朱理学,二十四孝图,媳妇割股熬汤,儿子躺冰上暖水钓鱼,孝道等于文化,文化等于孝道。孝是文化的根,道德教化很成功,但结果又是如何呢?结果是很失败啊!出了问题就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统治者,知识分子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知识分子良心缺失不思进取,造成社会无真理可言!最大的悲哀!拓展论语本来就有的功能不好啊?为什么要死脑筋呢?高板网友:文化决定思维。

步石:我们是否掉进道德教化的德治的悖论中?盛东风回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而且有回潮现象出来。步石:社会一旦出现不好的现象,就归咎于道德失范,于是就重复强调道德规范与好处,到头来外甥打灯笼,造旧。为什么?你在这里讲道德规范,好人晚上没有事,来听了,虽然他们并不太需要因为他们本来就好人。但干坏事的人没来听。也不知太忙还是没兴趣。反而是好人因为在倾听耽误正事和夜间巡逻。

有无意识是区别人与物的标准。

在逻辑上,人能弘扬道,道也弘扬人。如果道不弘扬人,那么人弘扬道还有什么意义呢?比如说,我们辛辛苦苦造这么多桥梁道路却不方便人的出行,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造呢?

所以,弘与不弘是指的意识,道只是“任遵循”,并无意识地弘扬或坑害人,但人能弘扬道也能在道上挖坑。任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往好处想(往坏处不敢想),如果道有意识,只要一条道就行了,

比如我想到南京,道尾巴一甩接通南京,我遵循它而开车就行了。而当我想到广州,它拉长自己再尾巴一甩接通广州,我遵循它在上面开车就可以了。所以,孔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对的。如果你非得讲道能弘人,也是可以的,但你要清楚你已经将道拟人化了。

100020937网友:思维敏捷。步石回礼:谢谢。

特别是人道,依靠谁?惟有依靠人类自己!世界上并没有救世主!弘扬人道,只有依靠人类的精神、力量与行动,那就是仁、和、华!而在现代,中华文化的仁、和、华是仁全世界的人、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全世界的人包括黄种人、白种人和黑人等所有人,这是中华文化的气魄!物理学告诉我们能实现的,那就是合力大于各分力之和!

既然是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而又无神,那么第一人要自力更生建立人道。第二要追求天人合一而做真人(鬼谷子语)。第三要义不容辞承担责任承担宇宙发展的责任,勇做宇宙使者!眼前目标开发月亮。第二目标开发火星,第三目标制造太阳和离开太阳系以避免恐龙命运。人类必然不会永远被困于地球!人类早已经开始探索!这其实已经是常识。只要人类愿意,到火星上去已经不是不可能事情了。

如何做真人呢?孔子答:不断地改过。改掉不切合实际,留下的只有切合实际了。

能说清楚需要说清楚却不说清楚就是过,而且属于明知故犯。

过的认知的获得,可以是事后的经验而得,可以是事先的以标准为依据的预测。

盛东风网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楼主所言极是,它的确是发展的原理,对于未来人与自然的发展至关重要。无神可依,也不能被动依道,而要积极主动去弘道!只有人类主动弘道,人类的命运才能真正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普通人不知,无可厚非,但社会精英不可不知。

由于人对“过”的认知可以是事后的教训所给经验所得,那么可以理解孔子的话语是指出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舆论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的过失,一个人要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自己和他人的过错,只要不是明知故犯,就要坚持“过而不改是谓过”的认知。允许人们犯错误,以便人在实践中感知标准这个度,在及时调整言行中贯彻这个标准,人与度的磨合。而在原始人类,这是人类把握标准把握度的唯一途径。

其实孔子的话具有鼓励人大胆实践、行动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经验主义的不善之处。务必要用思考化机械的实践、被动的经验为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经验,即试验精神。知与行的合一、思想贯彻始终而拉长始终而构成循环。

按经验论,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获得要依靠学习。这是其一,其二直接经验的不足既可能造成思想材料的不足而使思想无益,也可能造成智慧的无益,即通过学习不但可以学到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认识论、认识论的方法论!后者更有益于认识能力的提高、智慧的提升。间接经验需要学习才能获得;“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认知的思考活动很是勤奋,但效果不好,不如学习。第一充分肯定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第二充分肯定勤于思考的必要性。第三充分肯定学习的重要性,但主张先思后学。第四思无益无效益,一定有认识能力不足的原因,所以学习的目的一是获得间接经验二是提高认识能力。学习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学、识相长。我们看到从实践中获得经验而把握度;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而把握度;通过学习获得学习方法、认识方法而认识度。逐步把握各种标准各种度,通过改过、解惑、修慝的攻击己恶、徙义等实现崇德的愿望,并德逐步提高加厚,厚德载物,人成为真人而弘道!大家看这三章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原理有操作技术。

盛东风:请畅谈。步石:过并不唯道德论的过,既相对道德规范而言,又是相对技术标准而言。即一切事物皆有标准。都可能过。德也不是唯道德论的德,既有仁也有知识。缺一不可。改过是自己的事情。改过需要标准,标准需要独立自主建立。所以孔子说思无益不如学,看看人家的,但不能盲目取,要判断是否正确是否适合自己。在论语,孔子讲了知,行,思,学,识。需要后人的综合。但以前只是往道德论上想,跑偏了。特别的是丢失知识的知识,即认识论,认识论的方法论。所以中国人曾经被黑格尔定性为善于模仿的族群。呵呵。改过,解惑,修慝而改恶,徙义,实现人崇德的需要。

大家想想看,论语是不是有认识论?是不是被遗忘?而它可是知识的知识啊!遗忘它,思想死,我思故我在,思想死,我不在。请道德的道德家们,莫继续犯罪!!!让人们掌握知识的知识,才具备基本道德。否则你哪里算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