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1045200000062

第62章 包容心态:通向成功的保障(1)

解读包容心态

包容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体谅

一位年轻慈善家,请教一位得道的高僧。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够让别人愉快的人呢?”

高僧笑着对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许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年轻慈善家满怀虔诚地听着,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高僧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

高僧的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年轻慈善家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高僧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高僧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年轻慈善家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高僧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年轻慈善家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高僧哈哈大笑:“很好,很好。这一点是世俗间人们最容易遗忘的一件事!因为人们往往妄想着要去改变他人,却在无意之间伤害到了对方……”

高僧说的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年轻慈善家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高僧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那位高僧是位拥有大智慧的智者,只是短短四句——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便道出了与人为善的真谛。话短意长,耐人寻味。

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所以有时摩擦、争吵不可避免,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学会包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见解,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个人与他人有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不科学的。正是由于他人的不同见解使自己反省,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并获得新的进步。因此,正确对待不同见解,不仅不是理亏,反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环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不固执,不偏激,不斤斤计较,更莫为小事而与别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伤神又伤心。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借助这缕“阳光”,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更充实,更自在,更快乐。

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做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理解别人的观点。”

法国作家伏尔泰在遗言中说:“包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就让我们原谅彼此自身的愚蠢吧!”人与人的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很容易引发争斗。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宽容,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

包容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包容待人,首先是要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在接受别人的长处时,也接受别人的短处。其次,当你遇到事情打算用愤恨去实现或解决时,不妨试着去包容,或许它更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把自己当成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情感;把别人当成自己,感同身受,用亲身去体验别人的感受;把别人当成别人,我们无法强求别人改变,只能去理解体会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我们的一切理解和包容并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设身处地地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包容我们自己!

包容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如果我们非得执著一个结果,不懂“得饶人处且饶人”,那即使我们是对的,也会变成错的。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的确,伤害是一种罪行,而包容,则是一种美德。

1922年,发生了一场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的战争。

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一场战争开始了。最后土耳其获胜。当希腊两位将领——的黎科皮斯和迪欧尼斯前往凯末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人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辱骂。

但凯末尔丝毫没有显出胜利者的骄傲。

“请坐,两位先生,”他握住他们的手说,“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细节之后,他安慰他们,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佳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

凯末尔用他的行动实践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向敌人展现了更深一层的胜利——心灵上的强大与包容。

对错之间界线本来就很模糊,一念之间,往往阴阳颠倒。所以,即使对方犯错,而我们是对的,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没有给别人留有余地,就会毁了一个人。因此,你要帮助别人认识并改正错误,务必“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点余地。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十分重要的,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情,还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容的了解,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特征: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忘记了他人的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让他人走下台阶,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一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全他的面子,给他留点余地。

宋代大儒邵康节便是一个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智者。

当他处于弥留之际时,苏东坡前来探望,却受到了与其一向不和的二程兄弟的阻挡,这时邵康节费力地用拇指和食指做了个半圆形的手势,说了句:“留条路给别人走走。”说完便去世了。邵老先生虽然羽化了,但“留条路给别人走走”这句话中所蕴含着的思想的光芒至今仍熠熠生辉,启迪着一切有心的后来人。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一点余地,智者知道,留有余地,才能让自己不至于走向绝境。

一位皇子驾着装饰豪华的马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另一辆车相遇。那辆车正欲掉头退回时,皇子却仗势欺人,一直逼到另一辆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那个皇子看着难于自保的车子幸灾乐祸时,忽然发现自己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万丈深渊。

那位皇子咄咄相逼,最后将自己送入死亡之地,就是因为他做事太绝,不给别人留余地。

得饶人处且饶人,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包容的真谛,如果前方有什么事情发生,你便有回旋的余地,使自己能进退自如。

包容是对自我压力的释放

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讨厌的事塞满自己的脑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造成了心理压力。殊不知,对于自己讨厌的、想不通的事,我们可以不去想,否则最后你就会变成压力的囚徒。

在《星云禅话》中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上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执迷不悟,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我们总是执迷不悟,对于压力不肯放手,死死握紧,不肯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

人的一生充满坎坷,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在“心狱”里,很多人还在不停地折磨自己,结果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有人认为,“心狱”无法逃离。但事实怎样?人的“心理牢笼”既然是自己营造的,人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上的包容,有了这种包容,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攻破。

有这样一句话:除了上帝之外,谁能无过?犯了错只表示我们是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如下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视这种错误的存在,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以确保未来不再发生同样的憾事。接下来就应该获得绝对的宽恕,然后就得把它给忘了,继续向前进。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难免犯错,要是对每一件都深深地自责,一辈子都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生活,你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人生之帆,不论顺风或逆风都要前进。包容自己,才能把犯错与自责的逆风,化为成功的推力。

学会给自己释放压力,其实就是在包容自己。

每天给自己一小时独处的时间。

每天皆以祈祷、静思、默想作为开始和结束。

简单生活,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行事表别排得太满。

设定合理的工作期限。

别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做每一件事都多给自己半小时的时间。

随身携带有趣的读物。

呼吸——经常深呼吸。

活动身体——行走、跳舞、跑步,做你喜欢的运动。

重视存在,别总是一味地做事。

每周腾出休息和恢复的一天。

笑口常开。

沉浸于自己的感觉中。

总是以舒适为优先考虑。

如果你不喜欢它,就把它请出你的生活。

让大自然母亲滋养自己。

别再去讨好每一个人。

开始讨好你自己。

别和老是对你不满的人在一起。

别浪费宝贵的资源:时间、创造能量、感情。

滋养友谊。

别惧怕自己的热望。

放弃期待。

品味美丽的事物。

有“是”就有“不”。

别担忧:包容才能快乐。

包容是可容纳万物的广阔胸襟

米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不幸遭劫匪袭击。如一场无法醒过来的噩梦,七岁的长子理查德死于劫匪的枪下。就在医生证实理查德的大脑确实已经死亡的半小时内,孩子的父亲米特立即做出了决定,同意将儿子的器官捐出。四小时后,理查德的心脏移植给了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十四岁孩子;一对肾分别使两个患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一个十九岁的濒危少女,获得了理查德的肝;理查德的眼角膜使两个意大利人重见光明;就连理查德的胰腺,也被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理查德的脏器分别移植给了亟需救治的六个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