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1045200000052

第52章 创新心态:挑战成功的极限(2)

思维受到了某些常规、传统、偏见或书本上的某些理论的束缚,因而也就不敢大胆思考了。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列早就发现了氧气,但由于他受传统“燃素说”思维框框的束缚,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自己的理论,因而把即将到手的成功给丢了。被固有的思维所框住的人,就像契诃夫小说中“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样,因循守旧,害怕变化。他们的思想僵化,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结果错失了很多机会,被时代抛弃。打破定势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时时更新你的思想,便不会被过去束缚住,而成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新新人类”——创新人才。

创新是对未来的创造

试想,1000年前的人们看到现在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一定会觉得上帝对我们太慷慨了,要么怎么会为我们创造出这么多神奇而美妙的东西;如果告诉他们这些全是他们的后代们创造出来的,他们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事情就是这样,当莱特兄弟的邻居们看着他们一次又一次试图坐着那个古怪的东西飞上天时,一定觉得他们俩疯了,不是么?连当时的许多有声望的学者都断言:比空气重的东西不可能飞起来。他们何曾想到未来50年后普通人也可以坐着飞机周游世界。

当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机在费城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时,一位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声称:这东西只能当玩具,不会有实际用途。如果他知道100年后的今天,电话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的必需品时,不知作何感想。

未来就是这样在人们一片的摇头中被创造出来,以致今天的人们对任何新东西都习以为常,就算克隆技术这样的惊世之举也没有令我们茫然失措。

创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未来世界。只要人们在头脑中所能想到的,都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可见,创新是对未来的创造。

创新的目的是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不论人们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这种变化总是要出现,总是要进行的。当人们认识了这种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时,就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它;但若无法认识,便会被变化所抛离,受到变化的惩罚。这种认识不应该在受到惩罚时才产生,而应当在这种变化已经呈现趋势状态时,就应当把握它。由于人们的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创新观念是对客观变化的一种能动反映和反作用。

创新是对未来的创造,着眼于预见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世界的发展也许不能从一开始就被所有的人都认识和把握的,特别是变化在人们的感知中,还表现为零乱的和无序的状态时,很多人往往不能梳理这些零乱的思维,无法将它们上升为理性认识。创新观念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其着眼点就是要从客观世界零乱和无秩序的现象中归纳、升华其规律性和趋势性。如果能够把握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在客观世界发生了变化的同时,就主动去调节自身的行为,就可以做到少受惩罚和不受惩罚;当客观世界每发生一定变化,人们就已经认识它、感知它,则人类行为的盲目性就会大大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把握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如果说观念创新是人类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话,那么这种适应的着眼点则是把握未来的趋势。

创新的落脚点是观念与世界变化的吻合。世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人们为了能够适应世界的变化,就要不断变化。所以,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过程既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变化,也要用客观世界的变化及其规律来检验其正确性。因此,科学合理的观念创新应当是客观世界变化的更新反映,应当以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的内涵,应当归纳于创新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变化,是人类主动适应客观世界变化的体现。创新的目的是人类为了主动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

创新认识论:“斜坡球体定律”

“斜坡球体定律”是海尔老总张瑞敏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企业做大后,不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和创新工作,企业就一定会垮掉。因此,他要求员工每天比前一天进步1%。

由此可见,“斜坡球体定律”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创新,永不停步。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残酷,创新也日愈成为竞争的法宝,成为增强信心的支柱。中国有句古话: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彼得·德鲁克更哀告我们:“不创新,就死亡。”竞争是无情的,可是当你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并且运用创新思维去指导自己参与竞争时,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本田公司第一代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个创新意识极强的人。他经常念叨“日新月异”这个词,警示自己跟上变化,走在市场前面。他倡导了本田公司独特的经营理念:以世界性的视野造出性能优异而价格低廉的产品,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这一经营理念经长期培育、灌输,已经成为本田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信念,并融汇于具体行动之中。本田公司认为,所谓经营就是适应不断的变化。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就会衰弱、破产,而适应变化的企业就能发展壮大。因而,创新成为本田公司的两大法宝之一(另一大法宝是优质)。

正是在这样一种创新文化的环境中,面对铃木、山叶公司等竞争者的挑战和竞争,本田公司才能借助其正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和深厚的创新文化积淀取得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田公司的优势实质上是创新文化的优势。

不仅企业如此,每一个人更应当学会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生存,也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创新是一项伟大的才能,但是创新绝不是静止的。所以,我们追求的不只是某一次的创新成功,而是精益求精,日益更新。

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一切事业,假如当事人不常留意对之进行改进、改良,努力使之日益更新,最后准会落伍,以致失败。

不断创新并有所成就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他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场合都在追求创新。他唯恐自己的事业不进则退,唯恐自己的竞争力落后。

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事业达到完美。因而他应该经常要求自己超越已经达到的成就,力求精益求精。假使他自满自足,无意创新,那么他事业的衰落从此就开始了。

每天早晨出发奔向工作时,你就应当下定决心,力求在工作上较昨日有所创新。你应当力争把事情做得比昨天更好些,这样,你在傍晚离开工厂、办公室时才会心里踏实。你每天都应当谋求若干进步,努力向前迈几步,这样,在坚持了一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职务或事业便有了惊人的进步。

精益求精、日益创新,这种习惯能够相互感染。如果领导人有这种精神,他的下属也将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去努力谋求工作的创新。

一个要想谋求事业创新的人,必须经常同外界接触;必须常去参观、拜访同业的商店、展览会,以及其他种种可以使他有机会得到经营上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地方;必须在他事业的血管中,注入新的血液。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只有不断创新,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海尔因创新精神赢得世界的瞩目,引用海尔精神的创新精髓“斜坡球体定律”,学以致用,定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达到人生新高。

创新心态,走向成功的核动力

只要能创新,垃圾变成金

从古至今,人们都总是在苦苦追寻点石成金的法术。殊不知这一宝藏就在自己的身边——创新,就可以把垃圾变成金子。

曾经有一对犹太父子商人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父亲生前,曾这样教导儿子: “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 “35美分。”父亲说: “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后来,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按照父亲的教导,将原料的价值进行升级,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这时的一磅铜价格不是35美分,而是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但对这个犹太商人来说,价值的升值空间是无限的。他运用创新思想,将一堆垃圾变成了黄金。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那些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很多人认为,那只是一个处理垃圾的赔钱生意。结果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立即就签了字。

他的这一举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那些人把他当做傻瓜,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毫不理会,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再把木头加工成木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仅仅3个月,这堆一文不值的垃圾就升值到了350万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商人的脑袋便是点金石,他把别人眼中的垃圾变成了黄金。可见,创新是有多么大的魔力。

其实,在中国也有这样“垃圾变成金”的例子。

如今青岛港令人羡慕不已的20万吨原油码头,但又有谁知道它曾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垃圾工程。

1988年,由于有关部门对于胜利油田产油量的错误判断,决定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胶州湾的黄岛(地处青岛对面)修建大吨位原油输出码头及从油田到青岛港的输出管道。然而,等码头修好了,却没人敢验收。因为胜利油田的原油不仅没有增产,反而持续下滑,直至后来外输管道干脆滴油不出!这时,整个工程都处于晒太阳的闲置状态。青岛港每年光维护就要花费300万元,一年光处理的管道铁锈就达8吨。

一时间,看不到前景的黄岛码头对于青岛港成了“刺猬”,非常难以处理。

但青岛港新任掌舵人常德传上任后,却果断决定验收码头。为什么要冒此风险?所有人都不解。

但是常德传在这个“垃圾”码头中看到了“黄金”: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而内地油田早已力不从心,因此他已提前预计到:大量原油进口将在不久以后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样,原来荒废的输出管道只要掉转方向,转为输入管道,就可大派用场!

与此同时,国际航运界正在发生一个变化:为了节省成本,油轮吨位迅速大型化,1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比比皆是,而国内港口原油码头的承载力还普遍偏小。

为此,常德传决心不仅要验收启动黄岛码头,还要投巨资把它建为国内最大的20万吨的原油码头!

于是他迅速组织动员了近4000人对整个黄岛码头设备进行全面维修,于1993年被国家有关部委成功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