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1044200000010

第10章 信息—用经济学侦破真实世界的伪装(3)

道德风险——委托代理中的自私行为

【经济学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狐狸建筑师”的故事。

一头狮子特别喜欢养鸡,但鸡舍的严密性不好,总是丢鸡。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坚固的鸡舍。鸡舍建得极为精美,看起来固若金汤,围墙又高又严密,但鸡仍然在一天天减少。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盖得非常严密,谁也进不去,却把一个秘密通道留给了自己。

狮子委托狐狸建鸡舍是出于它的无知,用经济学术语说是狮子和狐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旦狮子知道了狐狸的偷鸡本性,就会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炒掉狐狸。假设狐狸没有偷鸡的动机,鸡舍也不一定能盖好,比如黄鼠狼为了偷鸡有可能给贿赂狐狸,让狐狸留下通道,这涉及狐狸的道德水平。

【经济学课堂】

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以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属于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但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

美国一所大学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准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在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的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

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

【经济学茶座】

保险就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为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就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测到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就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经济人广泛存在的委托代理行业,道德风险是委托人经常会遭遇的问题。那么,如何控制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行为呢?有人说要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和惩戒,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代理人的很多行为并不涉及法律和纪律,比如他的工作热情不高、偷懒,你就无法用法律和纪律约束;第二,检查和监督是有成本的,如果检查和监督很细致、很频繁,监督成本就很高,很可能得不偿失。

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经济学故事】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另外一人进货的药材有优质有劣质,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还有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于是人们争着去专卖劣质药的药店买药,他店铺的门槛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有了。那个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药商,前往他家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裕了。那个专门进优质品的药商,不到一年时间就穷得吃了早饭就没有晚饭了。

在这个故事中,卖优质药材的穷得揭不开锅,卖劣质药材的反倒很快致富,这和柠檬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十分相似。

【经济学课堂】

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论文,他本人也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便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劣币驱逐良币是柠檬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金属货币作为主货币有较长的历史。由于直接使用金属做货币有很多不便之处,于是历史上人们将金属铸造成便于携带和交易,也便于计算的货币。人为铸造的金属货币,有与其实际价值相对应的面值,或称为名义价值。这一变化使得铸币内在的某种金属含量(如黄金含量)产生了与面值不同的可能,如面值1克黄金的铸币,实际含量可能并不是1克,人们可以加入一些其他低价值的金属混合铸造,但它仍然作为1克黄金进入交易流通中。

16世纪英国商业贸易很发达,玛丽女王时代铸造了一些成色不足(即价值不足)的铸币投入流通中。金融家兼商人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铸币进入流通时,人们会将足值的货币贮藏起来,或是熔化或是流通到国外,最后回到英国偿付贸易和流通的,则是那些不足值的劣币,英国由此受到巨大损失。因此,格雷欣向伊丽莎白一世建议,恢复英国铸币的足值,以恢复英国女王的信誉和英国商人的信誉,以免在贸易中受到不足价值铸币的驱逐。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花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价值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经济学茶座】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市场上是普遍存在的。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萎缩乃至消亡,从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

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二手车市场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这种现象。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买车人和卖车人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买家只能通过车的外观、介绍和简单的现场体验来验证汽车质量的信息,这样很难准确判断出车质量的好坏。因此,对于买家来说,在买下二手车之前,并不知道哪辆汽车是高质量的,他只知道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买家知道市场里面的好车至少要卖6万元,坏车最少要卖2万元。那么,买车的人在不知道车的质量的前提下,愿意出多少钱购买他所选的车呢?一般情况下,买家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出价,也就是4万元。但是,那些质量很好的二手车卖主就不愿意了,于是高质量的汽车就会撤出这个二手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二手车。如此反复,二手车市场上将会被低质量的车占领,最终瓦解。

传统的市场竞争机制得出来的结论是优胜劣汰,可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并且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质量诱导出较高的价格,较低的质量导致较低的价格。然而,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市场上出现价格决定质量的现象,因为买者无法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这就出现了低价格导致低质量的现象。

生活中柠檬市场无处不在。比如人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往往开出的是较低的工资,这根本不能满足精英人才的需要,却能被普通人接受,从而使精英人才被驱逐。信贷市场也是个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使贷款人只好确定一个较高的利率,结果好企业退避三舍,资金困难甚至不想还贷的企业却蜂拥而至。了解柠檬市场产生的原因,在很多时候可以使我们免受损失。

外部性——肉骨头搭了广告的“便车”

【经济学故事】

前几年在营养保健品市场上,风行“人体补钙”,各种各样的补钙产品琳琅满目,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里也充斥着补钙的广告。当“补钙大战”如火如荼、难分高下的时候,人们却吃惊地发现:由于竞争商家太多,营养品的销量并不是很好,倒是农贸市场里的肉骨头大为旺销。原来,根据“吃什么补什么”的老话,吃肉骨头也是相当补钙的。供给有限导致了价格上涨,最后肉骨头的价格甚至逼平了肋条肉。与此同时,饭店里的骨头煲汤也备受欢迎。直到这时,那些在媒体上花大钱做广告的厂商才发现,自己为肉骨头做了免费宣传。

【经济学课堂】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损失(成本),可称之为“负外部性”;如果给旁观者带来的是福利增加(收益),则可称之为“正外部性”。

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是广泛存在的。生产中养蜂人放蜂使果农收成增加,个人的技术发明被其他企业有偿引用,等等,都会产生正外部性;而化工厂向江河排放污水就会有负外部性,私人消费也会产生外部性,如吸烟、开车都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半夜放音乐给邻居带来的噪声等,都产生负外部性。

【经济学茶座】

在经济现象中运用正外部性策略非常常见,例如,对于一些弱势产品,搭强势品牌的广告便车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策略。在强势品牌大肆宣传时候,弱势产品就大力铺货,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阻力,可以使产品迅速地进入终端销售市场,更快与消费者见面。

然而,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负外部性。例如,有个地方在架桥时,对山体进行爆破作业,不料附近有一个养牛场,许多怀孕的母牛听到爆炸声后受到惊吓,整夜整夜地不敢休息,结果纷纷流产,给养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是负外部性。

许多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同样,许多活动也兼有正和负两种外部性。比如商场促销时放着好听的歌曲,如果音量适中,顾客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如果音量开得震耳欲聋,顾客们就会心烦意乱。在这里,随着音量的变化,音乐表现出正负两种外部性。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性并不是在相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如果说个体所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可以称作个体成本和个体收益,那么个体活动给他人带来的额外成本或者额外收益,就构成了社会成本(负外部性)和社会收益(正外部性)。比如对于公共物品,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偿享受,可以说它们是社会收益的特例,最典型的社会成本便是污染问题。有的工厂浓烟滚滚,粉尘弥漫,有的工厂把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鱼虾死亡,人们健康受到威胁,这就是极其严重的负外部性。

一般说来,外部性并非当事的经济主体的本意,即他本来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这么做,并非有意要帮助别人,或者损害别人,只是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影响了别人。

外部性的广泛存在使得人们在做事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有时候对于某些正外部性可以设法加以利用。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商场里开设餐厅。当一家大型商场建成以后,商场周围小吃店的生意就相应地好起来。这时商场往往会在顶层开设餐厅,使得顾客在购物的同时顺势上楼吃饭,这种做法就将正外部性内部化了。这也可以用来理解现在流行的多元化经营,在其项目之间就常常会有正外部性。

对于负外部性,应注意避免。在损害到他人利益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诉讼纠纷;当影响到公共利益时,法律就要对其进行直接干预。对于负外部性,尤其要防微杜渐。这是因为,当负外部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危害将是巨大的,造成的问题往往很难在朝夕之间得到解决。

以环境污染为例,经过多年的污染积聚,现在已经出现了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严重问题,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法律来约束人类的行为,减少负外部性的发生,以保护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