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1043200000056

第56章 袁枚:读书要善于取其神

名人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在小仓山下购筑“随园”,自号随园老人,优游其中近50年。著名诗评有《随园诗话》。还有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虽然其中有些迷信色彩的东西,但文笔流畅,叙事简洁婉曲。散文名篇有《黄生借书说》、《书鲁亮侪》等。

心法探源

清代诗人袁枚十二岁中了秀才后,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天资聪颖。对此,袁枚却说:“不读者,便是低天分。”意在向人表明:自己并非什么天分高,如果也算有点天分,那都是从书中得来。此后,他便不再满足儿时蜘蛛式的学习,蚂蚁式的食而不化,而决心像蜜蜂那样善于采集,善于消化。细究起来,袁枚有以下一些读书心得:

一、袁枚的读书主张: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曾有一位青年羡慕他年少入泮,向他请教学习秘诀,读哪些书成效大。袁枚用手指着房屋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各有妙用,“是皆不可偏废。”他见青年连连点头,又叮嘱道:“文尊韩,诗尊杜,犹登山者必上泰山,泛水者必朝东海也。然使空抱东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胜,则亦泰山上之一樵夫,渔船上之一船工而已矣。学者当以博览为上。”

二、袁枚读书的着重点:读书要善于取其神

一次,袁枚同他的老师谈到杜甫,袁枚说:“杜甫所以能‘下笔如有神’,在于‘读书破万卷’。”老师不语,要他解释“读书破万卷”。袁枚不解老师用意便说:“广读才会有收获,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老师摇摇头说:“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袁枚听后疑惑不解,老师接着说:“韩愈曾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就是说读书要精呀!”袁枚似曾明白又问:“何以少陵有破万卷之说?”老师拈须微笑说:“此话贵在一个‘破’字,一个‘有神’,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而用其糟粕也。”说着用手指指门外山上采桑的妇女,和在门前花坛上忙着采花的蜜蜂。袁枚茅塞顿开,笑着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从这以后,袁枚读书的着重点就在于:不仅博览,而且取神。

三、袁枚读书的习惯方式:一边读,一边背,一边摘

他把这种方式比做蜜蜂采百花才酿蜜,大疱厨备万种禽畜方可做美味佳肴。这一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一直保持着,他于63岁时曾写一诗,诗题说:“平生观书必摘录之,岁月既多,卷页繁重,存弃两难。”从这话可以看出他所作的读书摘录之多。

四、袁枚辞官闲居随园后的最大乐趣:终日消磨一卷书

袁枚的书房内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发三十年。”但他并不厌倦,不满足,还是一刻不停地读书,他感到“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一书读未竟,如逢大军至。”其实他的家中已是“书堆至万卷,岂无三千斤。”他整日埋头于书中,仍不时地感叹“如何藏之腹,重与凡人均。”有人说他山居五十年,未尝一日废书,这并非过誉。其妻见他年事已高,仍整日读书,未免可怜,就故意嘲笑他说:“反正你也不想再求功名,何不沉湎歌舞,欢欢喜喜呢?”袁枚听后,觉得此话不无道理,便有时也推开书本,钻出书房到外面随意走走。可是未过多久,他又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屋,坐下读书,评点诠释。妻子看了只好叹口气,摇摇头。每当此时,袁枚也跟着叹口气说:“似乎未死前,我法当如是。”郑燮:篇篇都读,就成了没分晓的钝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