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1040800000005

第5章 清净:心净则佛土净 (1)

认识自己,一室六窗

智慧点金石

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求人能把握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心那么散乱,人心一旦散乱了,活着就会觉得辛苦。

人们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正在动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转了。真正的净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不动了,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

故事苑:曲径通幽

关于心动,世人所了解的多是六祖慧能的“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下面讲一则两个禅师之间的新鲜小故事: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的说道:

“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有甚者,将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在他人的态度之上,更是本末倒置。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格言来概括洪恩禅师的话,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瑟刚当上军官时,心里很高兴。每当行军时,阿瑟总是喜欢走在队伍的后面。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敌人取笑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一个军官,倒像一个放牧的。”

阿瑟听后,便走在了队伍的中间,他的敌人又讥讽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个军官,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躲到队伍中间去了。”

阿瑟听后,又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敌人又说:“你们瞧,阿瑟带兵打仗还没打过一个胜仗,他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真不害臊!”

阿瑟听后,心想:如果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话,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从那以后,他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己的路自己走,与人何干?谁能代替你走路吗?谁能代替你做决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主宰。人,要依据自己的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总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

弦外有音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蒙尘。就像一面镜子,被灰尘遮盖,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人的主人,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他尝在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让人不得安宁。

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

其实,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六尘所诱惑,亦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心净则佛土净

智慧点金石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心一定要清净。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

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故事苑:曲径通幽

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只能听见师徒俩行走的脚步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还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野兽凄厉的叫声。

小沙弥知道树林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保护师父,就紧紧抱住师父的肩膀,连扶带推地快步向树林边缘走去。

师父年老力衰,又东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动了,加上看不清楚道路,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头刚好磕在硬石头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弥看到师父倒在地上,赶忙把他拉起来,可是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发觉师父已经死了,不禁大吃一惊,痛哭失声!

天亮以后,小沙弥独自一人回到寺庙。

寺里的比丘们知道事情的经过后,纷纷谴责小沙弥:

“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就是说嘛!竟然把自己的父亲推去撞石头,真是个不孝子!”

小沙弥有口难辩,心中觉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诉苦。

佛陀让小沙弥坐下,说道:“你要说的话我全都知道了,你师父的死不是你的错。”

话虽如此,但小沙弥还是眉头紧皱,无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着继续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一个父亲生了重病,儿子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每天他服侍父亲吃过药后,就扶父亲上床躺下,让父亲睡个好觉。可是他们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地上又潮湿,引来许多蚊蝇,整天嗡嗡地飞来飞去,打扰父亲睡眠。儿子见父亲在床上睡不着,马上找来苍蝇拍到处追打蚊蝇,却怎么也打不完。

“儿子又急又气,转身抄起一根大棍子挥舞着,对着空中的蚊蝇拼命追打。恰巧有一只蚊蝇落在父亲的鼻子上,儿子一时没看清楚,慌忙一杖打去,父亲就这样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会儿说:“孝顺的儿子在无意中伤人性命,只能算是一个意外,不能因此指责儿子是杀人犯,否则可就冤枉他了。”

佛陀看到小沙弥听得很认真,似乎有所感悟,就进一步问:“你使劲推你的师父,是怕师父遭到野兽的袭击,想赶快离开树林,并不是心存恶念,故意要伤害他的性命,是吗?”小沙弥点头称是。

佛陀说:“我讲的故事和你所经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弥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获得了安慰,从此更加勤奋修行了。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就会继续做错事。只要自己的心没有出错,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弦外有音

反省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对于自己的某个无心的错误过于自责,就是一种执著心的体现,这种自责也容易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犯错误总是难免,与其在自责的泥潭里面痛苦,不如做点更加有意义的事情来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

清净心的种子,必会长成参天大树

智慧点金石

人类在任何时代都需要一颗清净的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如能清除妄心,回归真心,则学佛之人必修成正果;世俗之人,也能除去烦恼,自在逍遥。

故事苑:曲径通幽

清净心能够提高人的人生境界,有一则关于佛陀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道理。

佛陀带领阿难及众多弟子周游列国时,一日,朝着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迹,并担心佛到城里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里,城主心里不免担忧,于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交五百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就带着阿难去托钵,城里的居民因担心交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佛陀。当佛陀托着空钵要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着一碗腐烂的食物出门,准备将之丢弃,然而,当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时,心里非常感动。但是,待她仔细一瞧,却发现佛陀的钵里空无一物。此时,老佣人心想:“如此相好庄严的人,吃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食物。而他现在却委身在此托钵行化,这正是他的大慈悲啊!”

顿时,这位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想要供养佛陀一些美味佳肴。但她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告诉佛说:“我实在很想设斋供养您,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有,仅有的只剩手上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了她的虔敬以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就毫不犹豫地收下了她供养的食物。

就在此刻,佛陀微笑着,并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天地,不久,再从眉间收回这道光芒。佛陀是已经开悟的圣者,其一言一行皆有深刻的含义,是不会无故而笑、无故而说的,而佛陀方才的举动令阿难不解。于是,他便恭敬地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而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看见刚才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

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陀接着说:“这位老佣人因为刚才的布施,往后的十五劫中,她将会到天上享福,不堕入恶道中。之后,她会投生为男子,并且出家修行,成为辟支佛,证到无上涅槃,受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