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1040700000016

第16章 厚德载物:大地和大海的智慧 (1)

大地讲授的一堂课

智慧点金石

老子说“人法地”。人如何效法大地呢?大地承载万物,维持着所有生命的成长,无论飞禽走兽、草木繁华,一切生灵所用所需都仰仗大地母亲的给养。然而,她所得来的回报不过是废弃的污物与腐朽的尸骨。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万物的罪过。人生在世,岂不应当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吗?

故事苑:曲径通幽

人应该学习像大地一样宽容的胸怀,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没有宽容的生活,就如同行走于刀锋。《史记》中记载的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流传千古的故事,就是对宽容的最佳诠释。

管仲,字夷吾,颍上人,年轻时与鲍叔牙经常来往。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他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做了公子纠的家臣,管仲曾经在一次变乱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带,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当齐桓公要鲍叔牙推荐相国时,鲍叔牙说:“如果你只想治理齐国,用我就足够了;如果你想治理天下,那就应当用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发展很快,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齐桓公的丰功伟绩也仰仗于管仲的谋略。

管仲对鲍叔牙的宽容善德是这样评价的:“当初我贫困的时候,同鲍叔牙做生意,财利多占,鲍叔牙并没有把我看成贪心鬼;我曾为鲍叔牙献谋略,结果弄得更糟,鲍叔牙也不认为我愚笨,他认为时机有利和不利之分;我三次做官又三次被贬,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同僚召忽为此自杀,而我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愧,却会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当一个人的胸怀堪比大地时,他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由衷的敬重,正所谓“有容乃大”。此外,在大地给我们讲述的这堂课中我们还应该学会感恩。

有则笑话讽喻了世人在奉献时的虚伪。

有位教友告诉牧师,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牧师问他说:“如果你有两辆汽车,你愿意奉献一辆吗?”他说:“愿意。”牧师又问:“如果你有两栋房子,你愿意奉献一栋吗?”他又说:“愿意。”牧师又问了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如果你有两双皮鞋,你愿意奉献一双吗?”他却说:“不愿意!”牧师非常惊讶地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没有两辆汽车,也没有两栋房子,皮鞋却真有两双。”

人要答应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拥有的拿出来,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了。衡量一个人,除了看他做些什么之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了什么。大地总是不吝惜于自己所拥有的,她慷慨地赠与人们,又把人们丢弃的东西收回自己手中。

弦外有音

有一首歌的歌词这样的:“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我忠诚的爱人和朋友;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这旋转不息蔚蓝色的星球。感谢生活,感谢和平,感谢这一切,这所有,感谢这美好的所有。”

老子让大地为我们讲授了一堂课,无言之教,却意义深远,人们永远无法与大地比肩,只要能效法其中一二,便能感触一些天地大精神。

观水学做人

智慧点金石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使万物得其润泽,而不与万物争利,永远不居高位,不把持要津,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世界中,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只是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而已。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所谓“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所谓“心善渊”;行为举止同水一般助长万物生灵,所谓“与善仁”;言语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所谓“言善信”;立身处世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所谓“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所谓“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所谓“动善时”;遵循水的基本原则,与物无争,与世无争,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便是掌握了天地之道的妙用了。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保持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代,一位官员被革职遣返,他心中的苦闷无处排解,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禅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花瓶,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何故吗?”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将花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

禅师点点头:“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记住它好了。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厌恶地摇它,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官员恍然大悟。

弦外有音

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和其光,同其尘,愈深邃愈安静;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齐心合力,激浊扬清,义无反顾;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一视同仁,不平则鸣;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完人,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只身存天下的最佳安排

智慧点金石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自然而生,不为万物,不为人。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但是,老子在这里所表现的是天地的“极私”,同时也正是天地的“至公”。

从万物个体的小生命来看,生死仿佛是极为不幸之事,但从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的变相。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的变相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着。

得道的圣人如果能够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世,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象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便真正摒却了私心。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去做。那么,虽然看似把自身的利益置于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作出了一个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

故事苑:曲径通幽

只身存天下,将己身与天下融为一体,是对自身最好的安排。北宋范仲淹曾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也不致愁眉紧锁。身居高职,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依旧心系万民。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只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处,便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衣食不华,只为温饱,直到晚年,也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然而,他却乐善好施,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教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当他离任时,百姓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甚至西夏、甘、凉等地的少数民族也都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看来好像范仲淹的一生错过了许多,比如荣华富贵,比如功名利禄,其实他表面错过的都是实际收获的,正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许多大公无私之人表面上看似因为无私而失去了许多,殊不知,他们为此得到的更为丰裕。如果抛开历史,走进生活之中,你同样会发现,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自私的位置上,获得的将会更多。正如冰心的一首小诗中写的:“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跑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公与私之间的艰难抉择,但我们或许不知道,生命的旅程中,有时救了别人等于救了自己。

弦外有音

至公便是至私,从另一个角度看,好比两个结伴登山的人,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体力不支倒地。另外一个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他拼尽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而也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如果助人者当时没有救人之心,只一味顾及一己私利,最终两人都可能难逃冻死的厄运,细细想来,正是大公无私的举动使在拯救别人的同时拯救了自己。

内心深处善恶的交战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说道:“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意思是,很多人受命于天地之正气,但唯有舜能正己,非常了不起,舜的身世很坎坷,他的家庭环境不好,其父母兄弟都非有德之人,但他始终能够止定一个人生,走正路,最后能够“君临天下”,“率天下以正”,尤其可贵。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一个人只有自正才能“正众生”,这是这一篇的关键所在,“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即自立立人,自度度他。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上写着: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自己还不会爬,就想去辅助别人站起来,是许多人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