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1040700000012

第12章 心界决定视界,视界决定境界 (3)

《庄子·养生主》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表达了这层意思。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人,若想有一个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

隋朝人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到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来好动,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隋炀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回家之后,有些懊丧。他左思右想,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于是,李密开始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后世传为佳话。经过多年努力,李密终于成为一位博学之士,后成为一名起义领袖。

李密成功有什么诀窍吗?有,那就是努力读书。

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一个不求知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愚昧之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求知的人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弦外有音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思考一下:第一,年少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能力做事;第二,年老了如果不把所学的东西教给人,等死了以后就没有人再想着你了;第三,如果在拥有一些东西的时候不知道给别人一点,一旦到穷困的时候就没有人给你了。因此,君子在年少的时候要想想长大怎么办,就要学习;衰老了的时候要想想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就要教给别人一些东西;拥有东西的时候要想想穷困的时候怎么办,就要知道把东西给别人一点。”

这番话语,如警钟,如棒喝,敲打在后代人的心上。

把心域拉到无限远

智慧点金石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每天都为了生计而奔忙,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物欲迷住了眼睛。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来往的车流、上司和周围人群的嘴脸、各式各样的楼层,有点时间休息时,也只是对着电视或者电脑。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周围的绿色植物、天空中不断游走的流云、夜晚灿烂的星光和月色,他们的心仅仅局限于都市中的那一个小小的片断。在这种狭窄的心灵空间生活久了,怎能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感受?怎能不心生疾病呢?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必须把自己的心域拉到无限远。

故事苑:曲径通幽

《庄子》在很多章节中都有一些试图打破我们的想象空间和眼界的论述,在《秋水》一章中,庄子这样描述:

秋天里山水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啊!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这是何等高远绝伦的境界,这是何等的气概。一个人若达到这样高远的生命境界,人间的那些小小的矛盾和俗事,又怎么能够羁绊得了他呢?

弦外有音

人生天地之间,若想不被凡尘琐事所干扰,达到幸福而圆满的人生境界,就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人生境界。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柴米油盐、蝇头小利,你又怎么能够获得内心的幸福呢?

把你的心域拉到无限远,你就能在繁华之中看见苍凉,在危急之时看见希望,在平凡之中看见伟大,在奔忙之中看见力量。这时你就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受,你的生命境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你在现实生活之中就会体验到一种解脱的大自由。

每天进步一点点

智慧点金石

《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

颜成子游对东郭子綦说:“自从我听了你的谈话,一年之后就返归质朴,两年之后就顺从世俗,三年豁然贯通,四年与物混同,五年神情自得,六年灵会神悟,七年融于自然,八年就忘却生死,九年之后便达到了玄妙的境界。”

这是颜成子游在谈他的成功历程,从听了东郭子綦的话到最后达到“玄妙的境界”,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每天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自然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故事苑:曲径通幽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如果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日积月累,他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礼记·大学》中有段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老的中国经典文化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一个人,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获得成功的那一天。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一个老道碰到一个拿着木棍的小叫花子,告诉他怎样画一个方框,勤加练习,他日有缘,再相见时就可不必要饭了。老道走后,小叫花子闲来无事,便用木棍刻画那个方框,极尽方框之变化。

时隔不久,老道又碰到一个放牛的牧童,告诉他用那木棍从上到下拉那么一下,若能勤加练习,日后有缘,也就可以不用放牛了。于是牧童山间放牛闲散之余便用那木棍在地上或宽或窄、或疾或徐拉那一画。

四十年后,老道临终前,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合写了一个“中”字。

这个“中”字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成就了书法史上两位传奇人物。

不管做任何事,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工夫。一种技术、技巧都需要花工夫学会,还要再花更多工夫学精。投机取巧的事是不会长久的,即使是巧门或捷径,也是功夫和经验积累达到熟能生巧的结果。一个人想要修养内心,更需要功夫,功夫到了,你就会在一瞬间获得开悟。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智力题:

荷塘里有一片落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样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荷叶都只有那么稀稀疏疏在各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放弃。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第28天”以后。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越不屑于去做它。

弦外有音

我们的学习贵在每天持之以恒的坚持之中,贵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勤勤恳恳的背诵之中。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急于求成、一鸣惊人不好做,但永远保持一股韧劲,认认真真完成每天该做的事,就会不断提高。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多一点点,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