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
“弥勒菩萨偈语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有人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弦外有音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只有驾驭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越自在,越洒脱,越游刃有余。生活闪现着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看看呱呱坠地的婴儿,生下来都是两手紧握,成为两只小小的拳头,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看看垂死的老人,临终前都是两手摊开,撒手而去。这是上天对人的惩罚吗?
当他双手空空来到人世的时候,偏让他紧攥着手;当他双手满满离开人世的时候,偏让他撒开手。无论穷汉富翁,无论高官百姓,无论名流常人,都无法带走任何东西。上帝总让人两手空空来到人世,又两手空空离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执于某一点、某一事、某一物呢?想永远藏在一点,是不可能的。
幸福的极致是流泪
智慧点金石
快乐不是大笑不止,嘻嘻哈哈,恰恰相反,感动到极点的时候,却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一个学佛修道的人,在自己自性清净面快要现前的时候,自然会涕泪悲泣,这是自然的现象,否则就是一个疯子了。
当这个人性自然的清净面,所谓本性、本来的面目呈现的时候,自己有无比的欢喜,但是找不到欢喜的痕迹,自然会哭起来。而你问他哭什么?他并不伤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等于说,自己失掉的东西忽然找到了,那个时候就有无比的欢喜,但是也没有欢喜的意思,是自然涕泪悲泣的感受。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马祖一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是什么声音?”
“野鸭的叫声。”过了好久,马祖又问:“刚才的声音哪里去了?”
怀海答:“飞过去了。”马祖回过头来,用力拧着怀海的鼻子,怀海痛得大叫起来。
马祖道:“再说飞过去!”怀海一听,立即醒悟,却回到侍者宿舍里痛哭起来。同舍问:“你想父母了吗?”答:“不是。”
又问:“被人家骂了吗?”“也不是。”
“那你哭什么?”怀海说:“我的鼻子被马祖大师拧痛了,痛得不行。”
同舍问:“有什么机缘不契合吗?”怀海说:“你去问和尚去吧。”
同舍就去问马袒大师:“怀海侍者有什么机缘不契合?他在宿舍里哭。请和尚对我说说。”大师说:“他已经悟了,你自己去问他。”
他回到宿舍后,说:“和尚说你悟了,叫我来问你。”怀海哈哈大笑。同舍问:“刚才哭,现在为什么却笑?”怀海说:“刚才哭,现在笑。”同舍更迷惑不解。
弦外有音
每一个人在世俗的社会中熏染得久了,就会越来越世故,心灵的泉水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干涸。因此,那些能够保持自己本真天性的人往往会拥有别人想象不到的幸福。幸福的极致往往是“喜极而泣”。
其实,学佛修道究竟在修些什么呢?禅宗大师们告诉我们,学佛修道修的目的无非是重新找到自己阔别已久的本真个性,那时候人就会不沾染任何俗世的目的,悠然地活在这平凡的人间,并在这平凡之中体悟到常人不能体悟到的美丽,流泪和欢笑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辩是一种大胸襟
智慧点金石
在现实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攻击性恶意伤害行为了。俗语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能够制止的,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而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则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用沉默来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情操,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的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雍容大度的白隐禅师太令人赞赏景仰。
弦外有音
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误解,毁谤,不仅不辩解、报复,反而默默承受,还甘心为此奉献付出、受苦受难者有几?这样的忍耐是黑暗中的光芒。这与弘一法师对待诽谤的态度——遇谤不辩,是如出一辙。
当诽谤已经发生,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沉默是金。的确,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沉默,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常常惜福,时时感恩
智慧点金石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相识!”看来再平常不过的相遇和周围的事物其实都是太多的前面的因才给出了今天这难得的果。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是在用他唯美的文字告诉世人应该要懂得去珍惜,不仅仅是珍惜自身、更要去珍惜他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件事物,即使它现今已变得残旧或者失去了有用的价值,但依然不要去随便丢弃它,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被人利用。
一个人越是懂得去珍惜那些常人看来不值得珍惜的东西,他越是懂得去珍惜自己、珍惜人生。而他只有一个真正懂得珍惜的人地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世间被创造的万事万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也都是去值得珍惜的。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也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
雪峰、岩头、钦山三位禅师结伴而行,有一天经过一条河流,正商量到哪量去化缘、讲法,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绿新鲜的菜叶,缓缓从上游漂来。
三个人议论开了。
钦山:“你们看!河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这么好的一片菜叶,竟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
三人谈得正热闹,一个人匆匆地从上游那边跑来,问:“师父!你们看到水中的一片菜叶了吗?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的确,一片菜叶能值多少钱?但我们若对万事万物都以金钱的多少来加以计量,那么,我们永远都不懂得珍惜。要知道,哪怕只是一片小小的菜叶,那也是自然界的馈赠,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珍惜它吗?
弦外有音
因为惜福,所以我们懂得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因为惜福,所以知道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相遇,一切皆是缘,惜缘就是惜福。
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少一些攀比,从而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让心灵保持一种从容而优裕的境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所以幸福不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幸福来之不易,又是十分短暂的。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格外珍惜幸福。有福分固然重要,但不知爱惜,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要时时牢记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