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究竟是什么?
催眠术究竟是什么?1986年出版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催眠是这样定义的:“类似于睡眠,但对刺激尚保持多种形式反应的心理状态。被催眠者似乎只与催眠师保持联系,自动地、不加批判地按照暗示来感知刺激,甚至引起记忆、自我意识的变化。暗示的效果还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事实上,直到现在,有关催眠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的研究者对催眠的定义不同。日本学者成濑氏的定义是“用称作催眠法或催眠术等一定的办法,有意图地、人为地引起人的有机体的特殊状态,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心理、生理的一系列现象。”
台湾学者王金石认为,催眠是从意识掉入潜意识状态,是一种深度的感官转化。心理学者张春兴认为,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之下,经由催眠师的诱导而形成的。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像等)引起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活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以一定程序实施暗示,使接受暗示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催眠开始于一种暗示感应,它是改变意识控制水平的一组最初的活动。借助它,能使受暗示者对外部的注意力分散减到最小,并只集中在暗示的刺激上,相信自己正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里,暗示感应包括想像特定的经验,或对事件的反应进行视觉化。重复地进行这种暗示感应活动,会使感应程序暂时固定下来,就像个人生活习惯一样,使受暗示者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典型的暗示感应程序会使人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例如,催眠表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实际上不在于催眠师的力量,而在于被催眠者的可暗示性。个体之间存在可暗示性上的差异,从根本没有反应到完全有反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呢?当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一部电视剧时,会不知不觉地沉浸于剧中情节,心情随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时喜时悲;有时清晨来到办公室,本来精神飒爽、心情愉悦,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躁不安;到商场逛街购物,回家一看,有很多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买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了很多钱……我们对这些现象无不感到莫名其妙。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人们受到暗示作用的结果。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被某些东西连续、反复地刺激,尤其是言语的诱导,会使你从平常的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而在这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下,将比平常更容易接受暗示。
也有人认为,催眠状态犹如聚精会神做某件事的情景。正如哈佛医学院催眠专家弗雷德·弗兰克所说,催眠术只是将人们分散在各处的精力和思想聚集起来,这并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也不是处于睡眠状态,而只是像当你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一项工作中或阅读一本小说时,几乎难以听见别人对你所说的话一样。
催眠术的特征和种类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格德认为,催眠有以下7个方面的特征:
1注意力高度集中——被催眠者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催眠师,对他人的任何干扰都不作反应。
2角色扮演行为——被催眠者会接纳并扮演催眠者所暗示的角色,例如暗示被催眠者现在是婴儿,被催眠者会表现出婴儿的模样和语气。
3催眠后的失忆——当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在醒来后会记不起催眠时的情形时,被催眠者醒后会忘记催眠时的内容。
4现实分析能力的减低——催眠状态下,现实性将减低而造成现实扭曲,例如记忆错误、知觉曲解、人格转变等。
5受暗示性增高——催眠诱导的主要基础是暗示,被催眠者的行为大部分是经由催眠者的暗示去行动的。
6自主意识降低——被催眠后,自主性的意识降低,缺乏自己去拟订计划并诉诸实现的意念。
7过去视觉记忆的获得及生产性幻觉的提升——催眠状态下,想像活动会更活跃,过去的记忆可以用视觉的想像重现出来,催眠状态下的记忆是再生的,视觉记忆的唤起和视觉想像的活动比觉醒状态时更清楚明了。
诱发催眠的方法各异,命名繁多,至今仍无统一的分类。现根据不同的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把催眠术的种类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进入催眠的深浅程度来分
(1)浅度催眠,即通过催眠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宁静和肌肉松弛的浅层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运动支配。
(2)中度催眠,即通过适当的强化性催眠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无力和迷茫的中层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感知觉支配。
(3)深度催眠,通过连续不断地强化性催眠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绝对服从和无抵抗的深层催眠状态,主要特征是记忆支配。
2按被催眠者的人数来分
(1)个别催眠,即催眠师对单一被催眠者进行催眠。
(2)集体催眠,又称小组催眠,即对一个群体的所有被催眠者同时进行催眠。
3按施术主体来分
(1)自我催眠,即自己为自己进行催眠的方法。
(2)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师负责施行的催眠方法。
4按暗示方式来分
(1)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的催眠活动。
(2)非言语性的催眠法,即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将被催眠者导入催眠状态。
5按客观因素来分
(1)自然催眠, 即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自然的催眠现象,如汽车驾驶员出现的公路催眠等。
(2)人工催眠,由催眠师来进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6按配合情况来分
(1)合作性催眠,即对自愿接受催眠的人进行催眠。
(2)反抗性催眠,即对对催眠有反抗意识的人进行催眠。
7按意识状态来分
(1)觉醒时催眠,即对处于意识清醒状态下的被催眠者进行催眠诱导,在被催眠者的积极配合下逐渐进入催眠状态。
(2)睡眠时催眠,即被催眠者在睡眠状态下,催眠者用手心接近其前额部使之感受手心暖气而做出眨眼、转头、翻身或口角蠕动等反应,然后用催眠诱导性言语使被催眠者逐渐由睡眠状态转入催眠状态。
8按催眠手段来分
(1)麻醉药物催眠,即应用麻醉药物,如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使人进入催眠状态。
(2)非麻醉药物催眠,即用无麻醉作用的药物作为暗示性刺激,以达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9按进入催眠的速度来分
(1)快速催眠,即在瞬间进行催眠状态的方法。
(2)慢速催眠,即逐渐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10按距离来分
(1)近体催眠,即面对面地为被催眠者催眠。
(2)远离催眠,即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相距甚远进行催眠,如电话催眠、书信催眠和遥控催眠等。
什么是自我催眠术?
自我催眠术是指当事人自己对自己实施催眠的技术,它可起到促进睡眠、消除疲劳、养身益智的作用。自我催眠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明天早晨我要六点起床”,睡的时候你这样盘算着,一般到了这个时候自然会醒来。这是因为睡前的决心成了暗示,在睡眠中仍然无意识地在大脑中继续起作用。
一道数学题,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放下睡觉,可是在第二天早晨醒来时躺在床上想起来了,这样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如果睡前先认真地思考问题,则思考的目标便反应在大脑的活动中。睡眠时大脑中的全部知识和经验都会被动员起来攻克这一目标,醒来时问题就解决了。
上述这种程度的暗示是谁都有所体验的。将这一事实进一步扩展下去,对自我暗示加以积极的利用,这种做法就是自我催眠。催眠是被暗示性得到提高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施加自我暗示就能牢牢地扎根于大脑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催眠似的状态中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自古以来很多人对它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通过祈祷、坐禅而引起的精神统一便是其中一例。这种状态的精神活动潜藏在内心深处而不外露,对现实漠不关心,充分地显示了自我暗示的效果。
自我暗示分负性自我暗示和良性自我暗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多人的烦恼或一些心理疾病都是负性自我暗示所致。通俗地说,也叫“疑神疑鬼”。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负性自我暗示,而充分发挥积极的自我暗示。所谓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其本质就是自我暗示和自我调整,抑或是将他人暗示转化为自我暗示。他人暗示不转化为自我暗示和自我调整,心病是无法医治的。
我们中国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突然有哪一天不睡午觉,下午上班就会感觉疲乏、困顿、无精打采。但是我们若加一个良性暗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知道中午有事睡不成午觉,我们就提前或者在下午上班时,进行自我暗示:“今天中午没时间睡觉了,一个中午不睡没有关系,下午上班一定会精神很好……”多次反复地暗示,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上班族,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上班族或学生,最怕的是中午睡觉醒不来而下午上班、上课迟到。这也无妨,也可以通过暗示解决这一难题,怎么暗示呢?在此教两种自我暗示的方法。
一种是相对暗示。即午休前,呈坐姿或者卧姿,闭眼后自我暗示:“下午2∶00我一定会醒来,不会耽误上班。”如此经常练习,一定会准时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