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疗法,它包括哪些方法特点?
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学习的原则就是受奖赏的、获得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容易学会并且能维持下来;相反,受处罚的、获得令人不悦结果的行为,就很难维持下来。因此,掌握了操作这些奖赏或处罚的条件,就可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其方向。在此基础上,行为疗法提出了相应的以下两点基本假设:第一,如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但要注意,并非所有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得来的。第二,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满灌或冲击疗法、阴暗性强化疗法、发泄疗法、逆转意图疗法、阴性强化疗法、模仿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上述各种行为疗法的共同特点是: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至于揭示问题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常被看作是心理症状的表现;
(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4)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认知疗法如何展开的?
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它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身心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略意识中的事件。
认知疗法是以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取代不合理认知方式和观念的过程,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首先治疗者会帮助患者反省目前生活中造成他情绪困扰的是哪些不合理认知,并帮助他辨别什么是合理认知,什么是不合理认知。然后帮助患者明确目前的情绪问题是由现在持有的不合理认知导致的,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通过一些必要、合适的认知调节技术(如与不合理认知进行辩论等),治疗者会帮助患者认清不合理认知的不合理性或荒谬性,进而使他逐步放弃这些信念。这是认知调节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最后帮助患者学习合理认知方式和观念,并使之内化,以避免成为不合理认知的牺牲品。
什么是情绪疗法,它有哪些特点?
理性——情绪疗法(RET)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渐趋成形。70年代以后这一疗法已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情绪障碍的治疗。到了80年代,理性——情绪疗法已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从整体上看,理性——情绪治疗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人本主义倾向
艾利斯明确宣称,“RET不刻意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立场倾向”。这种倾向首先表现在理性——情绪治疗对人的本性的观点上,同许多人本主义者一样,艾利斯也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虽然人的先天生物倾向中既有好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但人要活着,活得快乐,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人的本性。理性——情绪疗法断定,人从其本性出发,就有追求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生活的倾向。在目标和价值问题上,RET认为,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做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一种人本——存在的治疗,RET的目标就是帮助人克服其非理性的、自损的行为,帮助他获得其生命的最大价值,帮助他追求长期的幸福而不是眼前的短暂快乐。在治疗力量上,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二)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首先,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RET不回避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这一事实。RET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在咨询中,RET的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乃至辩论的方式来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最后,理性——情绪疗法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是一套用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辅导的体系,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三)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1)
理性——情绪疗法承认并且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所以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实施的?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创立的。强调治疗者应当无条件接纳来访者所表达出来的任何感受,治疗是澄清这些感受,以便从这些感受中使患者对自己能够获得领悟。
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如:当自己生病时,不能装成正常人。
2在自己不完善,接受别人的真实感情时,他才能有所改变,和别人相处也会更有效些。
3对别人理解越深,自己和被理解人的关系越会有所改变。
4用他的态度创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氛围,能减少和别人之间的隔阂,才能互相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能接受别人的感情、态度,包括愤怒的感情和仇视的态度,才能助人成长,因为这才是他真实的、要害的部分。
6他不急于叫别人照他的意愿去做。即不去塑造别人,越是如此,就越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变化。
7应当相信自己的经验。别人评价好的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8经验是最高权威。不论是圣经或预言,不论是弗洛伊德学说或其他理论,不论是上帝启示或人的指教,都不能胜过自己的直接经验。
9应认识到事实才是真正的朋友。
10人们都有一个基本的、指向成熟的、建设性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化的潜在趋势。
(11)生命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包括信仰),应当允许别人发展自己内在的自由,对他的生活经验做出自己有意义的解释。
根据以上的特点罗杰斯指出,中心疗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去操纵和支配患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患者做出决定,从来不给什么回答,在任何时候都让患者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患者执行推荐的活动。这种治疗采用的技术,从最常用的开始,依次为:
1认识患者以某些方式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2对患者从一般举止、特殊行为和以往谈话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和态度进行解释和认识。
3提出交谈的话题,让患者发表意见和展开谈话。
4确认患者谈话的中心意思。
5提出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答案只限于“是”或“不是”,或提供具体情况。
6解释、讨论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有关的情况。
7用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来说明和解释交谈的情况。
为了避免操纵患者,罗杰斯在交谈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点点头或嘴里“嗯”、“啊”应答着,似乎是在说:“好,请继续说下去,我正在听着。”因而他曾被称为“嗯啊治疗先生”。有人经过言语操作性条件试验,证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它能强化患者的言语表达,激发患者的情感,使患者进一步暴露自己,并随之产生批判性的自我知觉。一般来说,中心疗法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容易主动沟通和交往的患者,及其所表现的以心理偏差为主要原因的心理、行为或身心问题;此种疗法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患者、沉默和有抵抗情绪的患者,以及诊断和评价不明的患者。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同健康的影响因素一样,有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预防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此处引入台湾心理学家柯永河教授提出的一个心理卫生公式来阐明这些因素:
B=P/E
B为症状出现率,P为内外压力总和,E为自我强度。
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根据上述公式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呈正比,与内外压力呈反比。
内压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人的身心需要包括很多方面,在生理需要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和休息,需要合理营养,需要适当的运动,需要漂亮的着装。在心理需要上,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和受到保护,需要情爱,需要自尊,需要公正与合理的评价并被他人所接受,需要独立,要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成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成为一名成功者。这些身心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行为的动机不能实现,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内压力加大,最后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